高三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搞好高三階段政治必修一課程的複習,需要掌握必背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1.三大產業的劃分:我國根據人類社會生產活動的歷史順序和各行各業的性質,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所有行業的總稱。

  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它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髮展與進步的保障.

  從經濟角度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從社會角度看,農業是社會安定的基礎,是安定天下的產業。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從政治角度看,農業是國家自立的基礎。

  2我國農業的現狀

  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較脆弱,我國農業發展速度仍相對滯後。表現:首先,我國農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均比較低、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差。其次,我國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始終處於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最後,我國農業生產面臨著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體國情。農業人均資源佔有量在世界上屬於低水平,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

  3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措施

  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新的提法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實際上是將農業生產從原來追求產品數量為主轉變到高產、優質並重和提高效益上來。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核心是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這是完成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①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②關鍵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

  ③增加農業投入。

  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工業的主導作用

  1工業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2要著重發展建築業、機械工業、資訊產品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和汽車製造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3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4.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1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必然性:第三產業的普遍興起已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趨勢,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第三產的繁榮與發展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發達程度的主要標誌之一。

  2我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①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程序;②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二

  1.積累和消費:國民收入的分配按最終用途分為積累和消費。①所謂積累就是國民收入中用於擴大再生產、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和社會物資儲備的部分。所謂消費就是國民收入中用於消費的部分,包括個人消費和公共消費,公共消費亦稱社會消費。②積累和消費是既相互促進,又存在不一致的關係。③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係就要:使積累和消費部分都應當有所增長→基礎: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2.財政、預算、財政收入和支出:

  1財政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力而進行的社會產品分配,包括國家的收入和支出,財政本質上是一種分配關係。

  2國家預算:經過法定程式批准的國家年度收支計劃。預算是國家財政的主要環節。

  3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可以分為稅收收入、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可以概括為稅、利、債、費四種形式。財政支出具體表現為財政資金的安排、供應和監督使用的過程,它反映了財政資金的去向和用途。

  4財政收支關係:

  ①財政收支平衡: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等於支出或收入大於支出,略有節餘。在預算和決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這樣,財政資金得到了是充分的利用,從而有利於促進經濟建設的順利發展。②財政赤字:當年財政收入小於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

  3.財政的作用:①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②國家通過財政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③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學、教學、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④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利於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⑤財政是鞏固國家財政的物質保證。

  財政政策:國家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導財政工作的基本方針和準則。國家通過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包括稅收,增減國債的發行方向和數量的確定,及其對數量增減變化的調整來調節社會總需求。

  4.稅收,稅收的基本特徵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藉政治權力,依法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徵。這些特徵民是稅收區別於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誌。

  三

  1.我國銀行的分類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①性質:在國務院領導下,指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

  ②地位:“銀行的銀行”,是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的領導力量。

  ③職能:一、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重要工具。A、含義:國家通過金融系統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實現巨集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控制、調節和穩定貨幣的政策,是管理國家巨集觀經濟的重要政策→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經濟手段B、目標: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即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提供金融服務,以促進經濟增長。二、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三、經理國庫;四、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2商業銀行的性質: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金融企業法人。

  3政策性銀行的性質:不以盈利為目標的金融機構,專門從事國家政策性專項貸款的專業銀行。我國主要的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2.銀行在國家領導和組織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在我國,銀行作為信貸中心、轉賬結算中心和現金出納中心,是資金活動的中樞神經,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關鍵部門,是整個經濟活動的總樞紐,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巨大作用。

  ①銀行為我國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②銀行能夠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資訊,為企業和國家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③銀行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3.儲蓄在國家經濟建設和個人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第二、調節市場貨幣流通。第三。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產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我國現有主要債券: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風險、收益從小到大排列

  5.商業保險的作用:為企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平衡執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的人還:

高三政治必修一的重點知識點
高中政治時事素材積累
相關知識
高三政治選擇題常考知識點
高三政治第二輪複習知識點總結
高三政治哲學辯證法知識點總結
高中必修一歷史知識點: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高一政治必修一基礎知識點
高一政治必修一基礎知識點
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識點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複習知識點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中知識點整理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