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必備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夏季如何養生?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使人心情煩躁,胸悶睏乏,食慾不振,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這個夏季做好養生保健的事宜呢?下面讓小編來告訴你夏季養生的小常識,幫你輕鬆度過夏季吧!

  養生小常識

  1、熱水洗腳

  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佈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古人云:“睡前洗腳,勝似補藥。”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後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2、喝熱茶

  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另外,加強耐熱鍛鍊,提高體溫調節功能,熱適應能力增強,不但可增強體質,還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熱症發生。

  3、護陽氣

  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4、熱毛巾擦身

  因為夏季的炎熱,人的臉面和身體會比平時比較容易出汗,而及時擦汗可以促使面板透氣,但是毛巾必須得用熱的,這樣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的節律。

  5、洗熱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會使面板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6、順應節氣

  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臥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臥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7、調理飲食

  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溼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溼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8、選擇性食用水果

  夏季是水果暢銷的季節,也是人們對水果需求量最大的季節。夏季的瓜果種類十分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水果的性味,在食用水果之前,必須要了解自身的體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溼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溼,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養生常識

  1、保護心臟

  我們都知道壓力大的時候對我們心情有巨大的影響,很容易的熬製血壓升高、心臟病的發生。國外有關組織研究顯示,多放鬆心情能夠有效的緩解壓力,有助於保護心臟的健康。

  2、降低得感冒的風險

  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學教授謝爾登·科恩研究發現,長期壓力超過1個月,但不到6個月,使人得感冒的風險翻倍。研究顯示,壓力會降低人體對抗炎症的能力。因此,放鬆減壓也會降低得感冒的風險。

  3、增進記憶

  通過小鼠實驗發現,長期壓力會損傷大腦前額皮質,該部位涉及到抽象思維和認知分析。之前對小鼠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壓力驟增會對大腦涉及記憶和學習的中心部位產生損傷。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壓力會增加大腦特定蛋白質的數量,很可能加重認知障礙症症狀。

  4、降低中風風險

  英國劍橋大學的的某項研究證實,能夠有效處理壓力的人,其中風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還有一項研究表明,在中高層的職務中,男子以為心理壓力導致中風的危險性提高了十個百分點。

  5、免遭抑鬱侵擾

  據《時代》週刊報道,研究顯示,長期壓力會殺死海馬體的腦細胞,甚至使新的腦細胞無法生成,海馬體被認為是大腦中感情和記憶中心的部分。一個人體內如果壓力激素皮質醇長期存在,則會降低血清胺和多巴胺的含量,這就會導致抑鬱的出現。

什麼是內分泌_有哪些作用
夏季食譜大全
相關知識
夏季養生必備常識
夏季養生必備的小常識
夏季養生保健常識
夏季出遊必備常識
老年人夏季養生保健常識
夏季養生的小常識有哪些
夏季養生保健常識有哪些
糖尿病的夏季養生保健常識
夏季養生健康常識
中醫夏季養生保健常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