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業心路歷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創業不僅有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還對新理論觀點的形成和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後者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個創業時代裡,很多人在農村裡找到了成功的機遇。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吃貨張不等的陽澄不等大閘蟹和稻易大米創業夢

  張嶽,江湖人稱張不等,言談舉止沉穩幹練,誰也看不出他是個90年出生的“小鮮肉”。不過,說起他傾其所有的創業專案——陽澄不等大閘蟹和稻易大米,年輕人對事業的激情與執著在言語間飛揚起來。

  一個等不及創業的人

  張嶽出生於江蘇南通,卻十分嚮往行走四方,以天下為市的浙商精神。高中時期的他,頭腦中就充滿著創業的想法,2008年終於如願考入了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學。在這所美麗的江南百年學府,張嶽開始了為創業夢想的積累。

  大學主修自動化控制專業,會造機器人,也會詩詞歌賦,他兼具理工科的大腦回路和激情洋溢的文科情懷。在大學三年級,張嶽幸運地被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創新與創業強化班***簡稱強化班***錄取,輔修創業管理。每年從全校各專業6000多名大二本科生選拔40人,在保證本專業學習的前提下參加兩年的輔修學習,強化班想要培養的是“未來的企業家”。“我們並不是引進國外的教材照本宣科,為我們講課的除了知名管理學教授、有開拓精神的中青年學者,還有從浙大走出去的傑出創業校友和著名浙商,他們給予我們的不僅是知識、經驗,還有將來我們自己創業的人脈資源。”

  2012年張嶽大學畢業,在一家軟體公司跟著一位浙商半是祕書半是學徒地學習公司的經營管理。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第一份工作,都為他日後的創業提供了各種準備條件,只要認定了創業,就絕不回頭。

  為什麼給自己取名“張不等”?2012年12月21日,沒有等來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可張嶽覺得他創業的願望不能再等了。於是,張不等辭職創業了。

  一個吃貨的各種講究

  有激情、有行動,那麼做一個什麼樣的創業專案呢?“我是一個超級吃貨,大學幾乎一半的生活費用都花在了吃上面,我想我的創業專案應該是我最熟悉的事情,於是我想到了做農業。”

  “吃貨”這個詞近幾年來很流行,但它並不能概括一個真正熱愛美食的人對食材的挑剔和講究。就像《食神》電影中,原材料的絲毫偏差都能影響最後的口感。張嶽的叔叔負責管理著一家主營大閘蟹的南湖蟹業合作社,由於家庭的關係,他能夠通過觀察和品嚐辨別出各個湖域大閘蟹的區別。聽起來很神奇,但是對於一個資深吃貨來說,他就要較這個真,“很多大閘蟹掛著陽澄湖的牌子,我一吃就能辨別其中的差別。”

  2014年蟹苗下湖,張嶽和他的小夥伴們就想做最好、最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張嶽的叔叔在後方把握螃蟹的養殖過程,他們在前方翻閱了大量有關大閘蟹的文字材料,“農業和其他行業不一樣的地方,產品很難標準化。但是,以我的想法來說,我們做農業就是要標準化,保證農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張嶽說。雖然是在同一水域,餵食同樣的魚蝦,但大閘蟹的品質還是會有細微的差別。當第一批大閘蟹上來的時候,他們淘汰了30%看起來品相不好的,剩下70%用蝦肉精養一週。什麼才是好的大閘蟹呢?後蓋發青亮,肚子是米白色,肚尖發紅,腿結實。這就是“陽澄不等”的大閘蟹,一群年輕人創立的一個小而美的農業品牌。

  一個最懂大米的公司

  “陽澄不等”大閘蟹一上市,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也給了張嶽和他的小夥伴們信心。這群年輕人選擇了農業這個古老的行業,也註定會為農業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大閘蟹一年的上市銷售時間只有兩個月,“陽澄不等”成功後,張嶽就開始琢磨要做一個非季節性的專案,還是著眼在農業。2014年12月,經人介紹,張嶽認識了浙江金華一位享譽當地的種糧狀元,豐群飛。這就是他要做的第二個專案,千家萬戶都需要的大米。在豐群飛的幫助下,張嶽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流轉了5000畝良田,開始種水稻。

  渤海鎮,著名的響水大米便出自於此,因為這裡獨一無二的由火山岩漿凝固而成的“石板地”,種出來的大米有獨特的色澤、香氣和高營養價值。“稻易”是張嶽為自己的大米取的名字,“易”象徵他們想要有所改變的野心,就像是他們的大閘蟹一樣,稻易的大米每一粒都被精心呵護過。米種是101香稻種,生長在石板地上,從日本引進的視覺機器,既不要有帶酸味的未熟粒,也不要有和整粒米口感不一致的碎米粒,只有45%的大米才能通過稻易的嚴格刪選,由於銷售環節的跟進,每一粒米都要在脫谷後28天收出,而沒有通過篩選和28天后沒有售完的大米,則用來釀酒。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得不說稻易的大米做出了食材能達到的令人讚歎的精緻程度。

  一個想要改變農業的願景

  稻易愛農會,這是張嶽非常自豪的一個創舉。“我們的體系中有100多位農戶,每一家都有一份農戶檔案,在每份檔案中記載了農戶的合格出米率,影響大米質量安全的農殘、土壤等各方面的資料,稻易出售的每一盒米都有一個二維碼,這也是每一盒米唯一的身份ID,通過掃描二維碼,使用者可以知道這盒米生產它的農民、種植日期、脫穀日期,並且對這盒米作出評價。所以每份農戶檔案對應著一份信用評分,這很重要,結合信用評分和農戶檔案,我們會給予不同等級的農戶不同的收購價。”張嶽稱這一套評價系統為感知溯源系統,農民用心種出的糧食,也是使用者放心食用的糧食。在稻易的愛農會裡,農民還能享受到無息貸款,每家享受無息貸款的額度也和他們的信用等級相關。

  無論是大閘蟹還是大米,張嶽都是通過微商推廣和電商銷售的形式,而且他用一張可充值的“糧卡”積累起自己的客戶群,用虛擬的智慧米桶管理使用者大資料,您家的用米習慣、吃飯頻率都對應著定製化的服務,在江浙滬地區,每天晚上8點之前下單,稻易的大米就能在下一頓晚飯前送到你手中。

  在和蟹農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也瞭解到螃蟹養殖巨大利潤背後的艱辛。80畝水域,每隔一天投一次食,蟹農要凌晨3點起床,一天工作12個小時。但付出最多的,卻不是得到最多的,一個蟹農告訴張嶽,大閘蟹的價格經銷商說了算,農民在銷售上是沒有話語權的,而且做為真正的勞動者,他們並不被尊重。

  “安心做事的人應該得到尊重。”張嶽說,“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說,農業這個古老的行業,需要抱著以10年為一個單位的心態來做,要有10年,20年,15年的經營,才有可能做出一些事情,我很同意。而且我同時覺得,要去優化這個涉及到每一個人的古老行業,僅僅有網際網路這種技術手段還是不夠,要讓每一份農產品和生產它們的農民牢牢繫結,農產品就是農民的作品,當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滿意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認同感,就會以更加專業、更用心的態度從事這項職業,農業也會吸引到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人加入,而我們這群年輕人,就是要用數十年的時間,為生活和農業而做極致農產品。”

  二:

  67歲果農做做電商網上賣起冰糖橙

  “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冰糖橙放到網上去賣。學會怎麼賣後,我也開始了二次創業。”

  郴州永興,最適宜橙類生長的地方,這裡有上萬畝無公害冰糖橙示範基地,這裡有一群“新農人”,他們緊跟時代潮流,敏銳地捕捉到“網際網路+農村”中的機遇,向網際網路伸出了創業觸角。

  67歲的果農曹戊生便是其中一員,在接觸到電子商務後,他就開始研究網際網路,琢磨如何在網上推廣自己的冰糖橙——“元氣”橙,現在的他已然成了當地玩電商的名人。10月11日,三湘都市報《創週刊》記者來到永興,近距離接觸了這名67歲的“新農人”電商。

  從“筆耕”到“農耕”

  曹戊生是永興縣便江鎮碧塘村人。他的果園佔地80畝,畝產約1000公斤,總產量約80000公斤。

  在1973年,他曾是永興縣碧塘鎮的一名小學語文民辦教師;1982年“民辦教師”被取消,當了9年代課教師的他離開喜愛的講臺,回家務農。

  離開講臺後,曹戊生在家裡承包了幾畝魚塘,開始養殖魚苗。“每天早上就要挑著魚苗出去賣,一天至少要走五六十里路。”曹戊生說,挑擔賣魚每天早出晚歸太累人了,收入也不是很高,養了五六年魚苗後他又開始嘗試著養豬。“養豬加上養魚一年才賺5000塊錢,成本也高。”曹戊生又開始尋找另外的賺錢之道。

  1995年,永興縣開始“丘岡開發”,政府發動村民大規模種植冰糖橙,曹戊生抓住機遇在自家地裡種上了4000多棵冰糖橙。

  剛開始種時,曹戊生對種植冰糖橙一無所知,於是他買來冰糖橙種植的專業書籍,一邊研讀一邊改良種植技術。定期施肥、按時剪枝、

  科學管理……曹戊生種植的冰糖橙在當地聲名鵲起。自2006年永興縣首屆優質冰糖橙競選開始,他種植的冰糖橙連續兩年獲永興縣優質果品“二等獎”。

  “育樹”猶如“育人”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曹戊生說,當時種植技術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冰糖橙樹苗一般要種植8年後才開始大規模掛果,“開始種植的前幾年雖然也有掛果,但產量低很難回本,一直到2002年才開始略有盈利。而且當時的冰糖橙沒有推廣,價格也比較低,才1塊多錢一斤。”

  原本以為果樹大規模掛果後就可以營收了,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冰災讓他的美好希望頓時破碎。2008年,我國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災,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17個省區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01億畝,曹戊生的冰糖橙種植園也未能倖免。“當時的果樹基本上全被冰雪壓斷,結的冰柱子都有手臂粗。”曹戊生說,50天冰災不僅顆粒無收,果樹還全部損壞。那段時間,望著滿園的果樹他輾轉難眠。冰災剛過,曹戊生便迫不及待地跑進了果園,開始一棵一棵地對果樹進行嫁接恢復。“要把斷枝剪掉,讓它們再次發芽。”為了“拯救”果樹,曹戊生一頭扎進果園裡,沒日沒夜的一干就是大半個月,家人曾多次抱怨過他“要樹不要命”。對此,曹戊生笑著說,“育樹”就要像“育人”一樣,不僅要認真對待,而且還要負責任,“做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

  此後,曹戊生的果樹越長越好,冰糖橙的銷量也劇增,“以前我賣的橙子要放在馬路邊上賣,等過路的車子停車買,生意不好時一天都賣不出幾斤,每年的橙子至少要賣兩個月才能賣完,現在還沒熟就開始有人來預定了。”如今,曹戊生的果園收入每年能達10萬元以上。

  “元氣爹爹”初遇“網際網路+”

  2015年,永興縣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4月,永興縣政府明確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地方配套政策及優惠措施,同時還召開了該縣電子商務千人培訓大會。67歲的曹戊生成為了當屆培訓會上年齡最大的學員。也是在這個培訓會上,曹戊生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際網路+”。

  網路運營、眾籌……剛接觸到“網際網路+”曹戊生對這些“新鮮”名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橙子放到網上去賣。”

  此後的每一次培訓,曹戊生都會從9公里外的便江鎮上趕往縣裡參加。一副老花鏡、一支圓珠筆、一本筆記本,這是曹戊生每次參加培訓的必備品,每次培訓會他都會坐在最前排,認真記錄,不懂就問。由於他年齡最大、學習最認真,而且每場必到,眾學員們紛紛稱他為“元氣爹爹”。

  5月,由郵政主導的永興電商協會成立,同時引入了冰糖橙果園溯源技術。電商協會的成立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電商企業、當地農特企業等200餘人加入。“這將是果農的新機遇,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能把我的冰糖橙傳遞出去。”曹戊生積極加入了電商協會。

  網上眾籌推“元氣橙”

  “在4月份開展的那次千人大培訓上,來的人都是年輕人,曹爹***曹戊生***是年齡最大的一個,但卻是學得最認真的一個。他對網際網路知識的渴求,和對創業創新的渴望,感染了我們,我們一定要幫他實現創業夢。”永興縣電商協會負責人龍輝對記者說。9月,省郵政公司為永興冰糖橙專業立項,曹戊生的橙子成為首批推廣物件。

  “當初起名時,協會問我起個什麼名好,我說既然大家都叫我‘元氣爹爹’那乾脆就叫‘元氣橙’吧。”曹戊生笑呵呵地對記者介紹,他現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縣政府、縣電商協會、郵政企業等都在為他出謀劃策。“電商協會專門聘請了柑橘專家,為他的‘元氣橙’把脈傳經,湖南郵政還為我的‘元氣橙’做了營銷策劃,在淘寶網上開展上線眾籌,採摘打包、物流配送、品牌推廣等等,連包裝盒都準備好了。”

  “從10月7日開始到10日,4天時間,淘寶網上的眾籌資金已經有了1.9萬元。”曹戊生說,他的每個橙子都有專屬編碼,全程種植都可以溯源。“我果園裡馬上將裝置攝像頭,大家以後可以通過***來全程監控橙子的生長情況。同時還引進了無損傷糖酸度選果分選線,實現9級分選,保證‘元氣橙’糖酸度在13度以上,酸度誤差低於0.2度,而且大小基本都一致。”經過幾個月的“觸網”學習,曹戊生介紹起他的產品來專業術語層出不窮。

  如今,人氣有了,眾籌資金有了,政策支援有了,扶持企業有了,但曹戊生每天還是要到果園裡去轉轉,“看著果樹掛果才放心”。他說:“我準備了300多天,為的就是給大家送上最甜、最精緻的冰糖橙。”

  “現在我這果園才80畝地,稍微小了點。”初嘗電商甜頭的曹戊生心裡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我現在又開始在準備種油茶了,等‘元氣橙’銷售走上軌道後,我想把油茶也放到網上去賣。現在開始也來得及,我要二次創業。”

農民創業心路歷程
農民創業典型故事材料
相關知識
農民創業心路歷程
農民創業心路歷程
農村人創業心路歷程
大學生艱辛創業心路歷程
女性創業心路歷程
女性創業心路歷程
返鄉農民創業致富歷程
返鄉農民創業致富歷程
農村創業致富心路歷程
創業者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