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治多汗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人體出汗是散熱的需要。但過分出汗就不對了,白天稍一動就大汗淋漓是自汗,屬陽虛,晚上剛入睡就汗水滿身是盜汗。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中醫治多汗症方法。

  中醫治多汗症方法

  1、生地、玄蔘、麥冬各20克,加棗仁、牡蠣、石斛、合歡花各15克。

  2、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葉、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黃芩、萊菔子各15克。

  3、用5%的明礬液每日浸洗區域性。

  4、用松樹、桉樹葉煎水浸洗。

  5、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5味各15克煮湯。桂枝有解肌和營養功能。白芍具有養陰益血,斂陰斂汗之功。兩藥配伍相輔相成,加之生薑溫胃佐桂枝以通陽,大棗、炙甘草益氣調中助白芍以和營。五藥合用相得益彰。加用龍骨、牡蠣各一兩,也有斂陰止汗的功效。

  6、取明礬25克,熱水1000毫升。一起溶化浸泡手腳,一次10分鐘,浸後任其自然晾乾,每日1次,5日後手、腳汗正常。

  7、用葛根、明礬各15克。放入白酒中浸泡7日,過濾取液,浸泡患處,每次10--15分鐘,每日1次。2--3次即愈。取明礬30克,乾薑6片。水煎熬30分鐘,取液浸泡患處,每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鐘。3--5日痊癒,不再復發。

  8、用鮮白蘿蔔600克***切片***,明礬15克。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鐘,去渣取汁,待溫度適宜,浸泡手足20分鐘,每日洗2次。經3--5天治療,即可顯效。

  9、艾葉20克,粗鹽10克,苦蔘5克。將艾葉洗淨後用涼水泡半小時,將其撕成碎片放在鍋中。苦蔘洗淨,切成小片後倒進鍋內一起煮沸,沸騰後繼續熬10分鐘,並在關火前加入粗鹽。兌入少量涼水,將水溫降至50℃左右,或是等待水涼至此溫度再開始泡腳,20分鐘左右。

  10、取少量食鹽,並蘸取水,待鹽逐漸化溼後塗於腳部,慢慢按摩腳部,尤其是腳底的面板,注意不要大範圍地摩擦。最後用水洗淨即可。堅持1周,可以明顯看到改善。

  11、明礬10克,粗鹽10克,甘油適量。將明礬融進燒好的洗腳水中,再放入等量的粗鹽攪拌均勻即可。兌入少量涼水,將水溫降至50℃左右,或是等待水涼至此溫度再開始泡腳,泡10分鐘。換水將腳洗淨,擦乾。然後在雙腳上塗一層甘油或是護腳霜即可。

  12、醋有很好的殺菌作用,並能舒筋活血,經常用醋洗腳有利於殺滅腳底的腳癬等細菌。如果持之以恆能很好的減輕腳底出汗。用米醋***無色***比較好,只有堅持泡腳,還能有效的去除腳臭。

  身體3個部位多汗的注意

  一、頭汗過多

  若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肢體沉重無力、上腹脹滿、口渴等,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髮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二、手足心多汗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多屬於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三、心窩、胸口多汗

  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慾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屬於思慮過度,導致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情。

猜您感興趣:

中醫怎麼治不孕不育
中醫怎麼治風溼性關節炎
相關知識
中醫怎麼治多汗症
中醫怎麼治抽動症
中醫怎麼治多囊卵巢綜合徵
中醫怎麼治療癌症疼痛
中醫怎麼治療汗皰疹
中醫怎麼治尿毒症
中醫怎麼治療汗管瘤
中醫怎麼治焦慮症
多汗症中醫怎麼治療
腋下多汗症中醫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