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黃芪的用法用量功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使用黃芪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中藥黃芪的用法用量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黃芪的用法用量

  用法與用量10~30克。

  黃芪的簡介

  【植物形態】:膜莢黃芪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釐米。主根深長,棒狀,稍帶木質,淺棕黃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6~13對,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卵圓形,先端鈍尖,截形或具短尖頭,全緣,下面被白色長柔毛;托葉披針形或三角形。總狀花序腋生,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鐘形,萼齒5;花冠蝶形,淡黃色;雄蕊10,2體***9+1***;子房被疏柔毛。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先端尖刺狀,被黑色短毛,種子5—6枚,腎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別名】:棉芪,綿芪,綿黃芪***《本草圖經》***,棉黃芪,黃蓍,黃耆,箭芪***劉仕廉《醫學整合》***,箭黃芪,內蒙古黃芪,王孫***《藥性論》***,戴芪,戴糝***《本經》***,戴椹,獨椹,蜀脂,百本***《別錄》***,百藥棉,百藥綿***侯寧極《藥譜》***,土山爆張根***《新疆藥材》***,獨根***《甘肅中藥手冊》***,大抽,二人抬***《遼寧經濟植物誌》***,大有芪,蒙芪,元芪,紅藍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莢黃芪,東北黃芪,內蒙黃芪,衝正芪,武川芪,炮臺芪,渾源芪。

  【來源】: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的中藥療效

  1、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朮、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侷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皁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皁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於益氣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黃芪的配伍禁忌

  1、《本草經集註》:“惡龜甲。”

  2、《藥對》:“惡龜甲、白鮮皮。”

  3、《醫學入門·本草》:“蒼黑氣盛者禁用,表實邪旺者亦不可用,陰虛者亦宜少用。”“畏防風。”

  4、《本草經疏》:“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問,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5、《藥品化義》:“若氣有餘,表邪旺,腠理實,三焦火動,宜斷戒之。至於中風手足不遂,痰壅氣閉,始終皆不加。”

  6、《本草新編》:“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

  7、《本草彙纂》:“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中藥黃芪有什麼功效

孕媽媽的用藥須知準爸爸用藥須知
蒸蛋機的用法是怎麼樣的
相關知識
中藥黃芪的用法用量
中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黃芪的功效與及食用方法
中藥黃芪的用法用量功效
中藥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黃連的副作用
中藥黃精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