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活的烏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烏賊,本名烏鰂,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的動物。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烏賊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烏賊的養殖技術

  烏賊,本名烏鰂,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的動物,與魷魚不同的是,烏賊有一船形石灰質的硬鞘。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面板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春末把卵產在木片或者海藻上。烏賊會躍出海面,具有驚人的空中飛行能力。

  烏賊的生活習性

  烏賊喜棲息於遠海的海洋深水中生活。每年春暖季節由深海遊向淺水內灣進行產卵,4~6月間產卵粘附於海藻及其他物體上,9月下旬開始,當年孵化的幼體雙遊返南方越冬。

  可在洄游中捕食甲殼類,軟體類及其他小動物。

  捕食特點:因為穩定的結構肌紅蛋白是烏賊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條件,烏賊熱衷於吃螃蟹、魚、貝類動物,甚至大王烏賊不惜與抹香鯨拼個你死我活,就是為了爭奪蝦青素英文稱astaxanthin,簡稱ASTA資源,蝦青素是最強的抗氧化劑,是保證肌紅蛋白結構穩定而不被氧化必要條件。根據2008年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弗朗西斯科·布達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實驗小組成員,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部分貝類肉等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的原因,是因為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部分貝類肉等都富含蝦青素,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的天然紅色物質就是蝦青素。

  食物:烏賊主要吃甲殼類、小魚或其他軟體動物。主要敵害是大水生動物。

  烏賊體內的墨汁平時都貯存在肚中的墨囊中,遇到敵害侵襲時,它們會從墨囊噴出一股墨汁,把周圍的海水染得墨黑,然後乘機逃之夭夭。而且烏賊的墨汁中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麻痺敵人。儲存這一腔墨汁需要很長時間,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它們是不會隨意釋放墨汁的。

  天敵:一般的海魚要想捕獵烏賊是不容易,烏賊的墨汁還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麻痺敵害,海豚是烏賊的天敵之一,海豚繞過煙幕,窮追烏賊,只吃頭,不吃身,海豚能吞下成百隻烏賊的頭。抹香鯨也是其天敵之一。

  烏賊的長繁殖

  自然繁殖

  實拍烏賊交配10每年春夏之際,烏賊由深水遊向淺水內灣燈產卵,此謂生殖徊遊。產卵後的烏賊在近海大批死亡。烏賊喜歡把卵產在海藻或木片上面,像一串串葡萄似的掛在上面。因此,沿海的漁民常把樹枝之類的東西捆成一束一束的,投入海中,引誘烏賊來產卵,待成群的烏賊游來產卵時,再張網捕撈,獲益甚厚。

  據青島附近情況,產卵時適宜溫度為15℃~20℃,鹽分為30%以上。產卵前雌雄交配,即雄性以莖化腕將精莢送入雌體外套腔中,精莢破裂,釋放出裡面的精子,精卵在外套腔內受精。交配後不久,雌性即排出受精卵,圓形,一端稍尖,長徑10mm許,成串聚積一起,表面黑色,粘於外物上俗稱“海葡萄”。烏賊卵含大量卵黃,屬端黃卵。經不完全卵裂盤式卵裂以外包法形成原腸胚,直接發育。孵化出幼體與成體相似。

  現知的烏賊僅有一種烏賊會照顧後代——瑪瑙烏賊。母烏賊會抱著含有數百顆卵的大卵囊遊動。孵卵期會持續六到九個月,在此期間,母烏賊完全不進食,只是守護著卵,等到卵孵化以後,它的任務完成了,它也就死去了。這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會照顧後代的烏賊。

  烏賊烏賊為雌雄異體,外形上區別不明顯。生殖為體外受精,直接發育。雌性具卵巢一個,由體腔上皮發育形成,位內臟團後端生殖腔中。卵成熟後落在腔內,由粗大的輸卵管輸出,管末端細,雌性生殖初開口於鰓基部前方外套腔內。輸卵管近末端處有一輸卵管腺,其分泌物形成卵的外殼。直腸兩側內臟囊壁上為一對大的產卵腺,開口於外套腔,其分泌物也形成卵的外殼及一種遇水即變硬的彈性物質,可將卵粘成卵群。纏卵腺前還有一對小形副纏卵腺,功能不明。生殖季節時,卵分批成熟,分批產出。雄性有精巢一個,位體後端生殖腔中,來源於體腔上皮。由許多小管整合,精子成熟後,由小管落入生殖腔中。輸精管長,曲折一團,管上有貯精囊和前列腺,端部膨大成精莢囊spermatophore sac,末端為陰莖,雄性生殖孔開口於外套腔。精莢囊內有極多的精莢。精子到達精莢囊內,包被一層彈性鞘而形成精莢。

  烏賊的人工繁殖

  烏賊產卵場及增殖保護區的海域環境與生產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加之氣候變遷對漁業資源的巨大影響,烏賊資源再生能力難以承受與日俱增的捕撈強度,致使金烏賊資源明顯衰退。因此開展大規模金烏賊人工增殖已成當務之急,這不僅可以促進日益衰退的金烏賊資源逐漸恢復,而且也將取得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烏賊又稱墨魚。海洋軟體動物,屬頭足類。廣泛分佈於我國沿海,尤以浙江省產量最高。越冬場位於東南海域,每年春季向淺海近岸作生殖洄游,並深入島礁周圍進行產卵,此時即可開展烏賊資源的人工增殖。

  產卵場條件 烏賊喜歡在近海外圍島嶼附近產卵。要求水質新鮮,溶氧量高,餌料生物豐富,產卵時平均水溫15~18℃,鹽度24~29‰。在浙江以南北麂列島、漁山列島、中街山列島和嵊泗列島為主要產卵場所。

  附卵器投放 烏賊產卵是用它的頭足把卵子一顆顆附著在硬枝的海藻上。人工製作附卵器可以用鐵絲、竹絲、樹枝、塑料枝等,以檸檬黃色的淡竹為最佳。做成籠式或枝狀式均有較好的附卵效果。附卵器要投放在烏賊產卵的島礁周圍50米範圍內,以水深2~10米為最好,10~20米以下附卵效果就差。具體投放在哪些島礁上還要根據底質、地形、海洋生物生長等情況而定。一般以石質為好,硬砂泥次之,以潮流較緩的內側地形較合適;在長有珊瑚枝的地方附產卵量最多,長有羊棲菜、吳蚣藻的地方次之。附卵器投放時間以自然海水溫度、水中浮游生物量等情況來判定。通常海水溫度上升到14℃時,產卵場海域就有較多的浮游生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夜光蟲可作為烏賊漁汛的直觀指標,即在夜晚取1立升海水放在容器裡,以手輕擊容器能見水面2~5個夜光蟲放出的光點時烏賊汛期開始,光點數量達到10~15個時為烏賊旺汛期已到。

  卵子孵化與幼體培育 從海上取回附卵器可採用水養運輸法,運輸途中要避免陽光直射,數量多時應充氧或經常攪動海水。在室內水溫18~19℃下,孵化時間為28~30天;自然海區平均水溫17、5~17、8℃下,孵化時間為30~40天。發育前期耗氧量低,後期耗氧量高。通常情況下胚胎髮育在20天前,水體不得少於每顆卵子20毫升,20天后應加大水體量,每顆卵子不少於40毫升新鮮海水。孵化和培育過程中能充氧效果更佳。烏賊剛孵化出幼體即能攝食浮游矽藻、圓篩藻、角毛藻、夜光蟲、豐年蟲等,以後轉食箭蟲、橈足類、枝角類等,小烏賊能捕食魚蝦幼體,大烏賊食性較雜,烏賊的攝食強度以每天上午8~10點鐘為最高,午後食量下降,夜裡最低。生殖期攝食強度有所下降。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該如何護理
2016電視機選購竅門_電視機選購指南
相關知識
飼養活的烏賊
如何飼養野生烏龜的養殖方法
飼養寵物烏龜的方法有哪些
豬分娩高床飼養時的地面結構形式
多肉植物養活的方法
舍飼養羊的技術視訊有什麼
舍飼養羊的技術是什麼
舍飼養羊的技術有什麼
舍飼養羊的方法有什麼
蛇飼養箱的製作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