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孫式太極拳放鬆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孫式太極拳,是中國傳統太極拳流派中的一種,它的存在在太極拳中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習孫式太極拳,是需要我們身體各關節做好放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孫式太極拳放鬆的意義及其內涵

  孫式太極拳一代宗 師陳照奎先生特別重視放鬆功夫的修煉。1973年夏天先師陳照奎在他家中給我講拳時曾說:“孫式太極拳全過程都要鬆下來,要沉下來,要百分之百地放鬆。同時,周身節節都要鬆下來,要鬆到手指肚。

  只有在放鬆的情況下,以掤勁為綱,為統帥,發勁才能淋漓瀟灑,不發則已,一發則迅雷不及掩耳。”一語道透了放鬆與發勁的關係。

  孫式太極拳,是一種順其人體的自然狀態、其自然規律,而引發其自然之力的一項體育運動。它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整體修煉過程,去調整和強化人體本能、開拓人體潛能,而使人的身心兩個方面,都達到高層次的平衡和自由。

  因此,孫式太極拳的整個運動過程,必然是在大腦***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使全身肌肉、韌帶、骨酪以及各個臟器,都能隨從意念的需要,而達到既協調又有序,既迅速又靈活,既鬆柔,又有彈力地“屈伸開合任自由”的一種理想境界。

  也就是說,通過孫式太極拳的鍛鍊,使整個人體在意念導引下,做到“一聲令下,百體皆依”,隨心所欲地發放人體的能量。一句話,也就是使大腦訊號與肌體動作同步化。

  從技擊角度講,即通過鍛鍊,在應敵時能隨從意念的需要,以丹田為核心,迅速調動全身內力,集中到一個施力點上。

  為此,必須使全身隨時都處於一種處處鬆開,節節鬆開,像嬰兒一樣,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如此才便於周身力量的迅速集中,和快速發放。象那鬆軟的鞭子一樣,在未抽打之前,它是那樣的柔軟,一旦抽打出去,那種捱到何處何處擊的強而有力的剛柔勁,是很難想像的。

  放鬆的一個標準,叫做鬆透。何謂鬆透,我認為它的內涵至少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少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一曰鬆靜。即鍛鍊一種放鬆的心態。這也是放鬆的入手點。所以武禹襄講:“先在心,後在身。”陳鑫公也說過;“心要虛,心虛則百體皆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這一動一靜,首先是指大腦的統一指揮功能。所以,打拳必須先使大腦鬆靜下來。即所謂“洗心滌慮”,排除雜念,使思想純靜地、專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來。

  只有如此入靜,才可以考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高度靈敏功能的境界。孫式太極拳強呼叫意,強調意念力的鍛鍊,首先必須使大腦總是處於鬆靜狀態,然後才可以言集中和調動意念力的運用。

  二曰鬆展。在大腦入靜、意念導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個臟器、肌肉、韌帶、關節處處鬆開、鬆展、拉長。

  拳論中講的“皮毛要攻,骨節要鬆”“對拉拔長”、“逢上必下”、“腰以上四成上升,腰以下六成下沉”***陳照奎***,“左發右塌,右發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後撐”等等要領,都是這種對稱張開的要求。

  特別是初練孫式太極拳者,更要力求開展,力求舒展,進而要求“開展之中有團聚之意”,開中有合,開合相寓。

  三日鬆沉。包括內氣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關節的鬆沉。打拳時,除了頂勁上領以外,其他部位都處於鬆沉的狀態。

  如上肢的鬆肩、墜肘、坐腕***塌腕***:下肢的鬆胯、屈膝、五趾抓地:中盤的含胸塌腰,都是為了這種周身鬆沉的要求。這種形體上的鬆沉,有利於真氣下沉、重心下移,從而穩固下盤。

  下盤沉穩,又有利於中盤、上盤的輕靈,從而達到輕沉兼備。形體和內氣的下沉,還可以避免中氣上湧,避免動作上的飄浮之病。

  四曰鬆活。鬆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個關節軸的曠量鬆活,一是以丹田為核心帶動肢節順逆纏繞之柔韌性的活。關鍵在於通過打拳,特別是通過纏絲勁的鍛鍊,不斷增強關節的鬆活、韌帶的柔韌和肌肉的彈性。從而做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使周身各個環節都能隨心所欲地達到園活、靈敏、滑潤,變化輕快,使各個有軸的關節,曠量不斷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轉動,以保證發勁時節節暢通,極快地把周身之力調整集中到施力點上去。

  ***二***孫式太極拳鍛鍊放鬆的途徑

  初學孫式太極拳的人,開始一般都有一個僵硬的過程,這是應該允許的正常現象。因為當你剛剛接觸, 還沒有掌握孫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緊張、動作生疏。

  往往是顧此失彼。此時要求你“一動無有不動”,動作諧調而鬆柔,那是難以做到的。精神緊張必然帶來動作上的僵硬。因此,應該允許初學者有一個生疏而僵硬的初學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記住動作順序、路線和方位,弄清虛實、順逆和力點。

  當學員基本上學會了拳架套路之後,教練就應該及時地提出放鬆的要求。並且要強調孫式太極拳的這—特殊要領。同時要求從以下幾個環節上鍛鍊,逐步做到周身放鬆的要求,

  一是從正中求鬆。放鬆,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礎上尋求。否則容易出現鬆懈、鬆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二是從慢中求鬆。陳氏大極拳要求快慢相間, 對初練者來說,特別是在未能放鬆之前;要強調練慢。從慢中才能逐節檢查全身各個部位放鬆的程度,細細品嚐放鬆的味道。

  三是從纏繞中求鬆。動作必須注意走順逆纏絲的螺旋勁,從纏繞之中求放鬆,因為孫式太極拳的鬆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須從園活旋轉中求放鬆。時刻注意四肢的順逆纏絲。直來直去的動作則很難育鬆。

  四是從關鍵部位入手,尋求節節放鬆。比如把鬆肩與墜肘、塌腕結合起來,做到節節鬆沉,節節貫串。從蠶蛹、毛毛蟲的蛹動狀態中去悟節節鬆動的規律。

  五是從緊中求鬆。孫式太極拳要求全身各個部位鬆沉,必然加大下盤的支撐負擔。因此,上盤中盤的鬆沉必須是建立在下盤穩固的基礎上。

  尤其是在鍛鍊低勢拳架時,下盤就更加吃力。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紮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

  從此處可以理解鬆與緊的辨證關係。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鍊低架,鍛鍊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而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
 

孫式太極的招式和拳勢
如何學孫式太極的勁力
相關知識
初學孫式太極拳放鬆的意義
孫式太極拳推手的含義
孫式太極拳推手的含義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四要領
孫式太極拳盤架的要求及八大特徵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原則
孫式太極拳盤架的基本意義
孫式太極拳站樁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