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成長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成功就是用板磚鋪路

  相聲演員郭德綱演相聲獨樹一幟,常常是一票難求,當主持駕輕就熟,詼諧幽默,演影視也順風順水,頗受歡迎。但郭德綱也一直都是個有爭議的人,批評他的板磚和讚美他的鮮花差不多一樣火爆,有人預言“這小子就是個泡沫”,兔子尾巴長不了,有人指責他的某些作品風格低俗,類似二人轉;有人聲稱他抄襲傳統相聲名段改為自己的段子;有人還挖掘出他當年與故人的是非恩怨……面對這些爭議和責難,郭德綱很坦然地說:“什麼叫成功?成功就是善於把扔過來的板磚鋪成道路。”

  的確,人生在世,如果要想幹出點名堂,要想獲得成功,出人頭地,不受批評、不挨板磚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些意志脆弱的人,可能就會被飛來的板磚砸趴下了,一蹶不起,這也就是魯迅說的被“棒殺”了。而意志堅定的人,則會勇敢地面對批評和指責,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批評中汲取營養,從指責裡看到自己的短處,當然對那些惡意的人身攻擊和無端造謠也會一笑了之。

  算起來,近代中國文化人中魯迅是被人扔板磚最多的一個,這其中既有善意的批評和商榷,也有惡意的攻訐和汙衊,既有來自文化名流的爭鳴意見,也有來自文化流氓的無恥謠言,比如說他拿蘇聯政府的盧布,比如說他的作品“抄襲”日本作家等,瀟灑的魯迅不僅用這些板磚鋪成自己的前進道路,而且用這些板磚壘成了一座巍峨的文化高峰,至今無人企及。

  小巨人姚明是魯迅的崇拜者,他的成長也同樣沒少挨板磚。他剛進軍美國NBA時,美國媒體對他的嘲諷聲、質疑聲、批評聲,簡直是鋪天蓋地,板磚多如雨點。面對板磚,姚明表現了東方人的智慧和倔強,他沒有據理力爭,沒有用板磚回擊,因為他知道那沒用,最好是用事實說話。你不是嘲笑我是瘦竹竿嗎,我就拼命苦練把自己練成“肌肉男”;你不是諷刺我打球作風太軟嗎,我就專門在硬仗、惡仗中努力表現自己;你不是攻擊我體力差,一場球無論如何也拿不下20分,我就打出個樣子讓你看看,一場球拿他個三四十分出口惡氣。姚明也用這些板磚鋪就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成了NBA巨星。

  “草根”演員王寶強,個人條件不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個子矮,長相一般,面板不好。除了會耍套把式,一無是處。”許多人也不看好他的演藝道路,不斷給他潑冷水、扔板磚。在工友眼裡,他是個有妄想症的人。不知有多少人給他吹冷風,諷刺他,說他根本就不是這塊料,說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要他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到底啥模樣。若是換個人,接到這麼多的板磚,恐怕早就灰心喪氣,徹底放棄了,可王寶強不,每挨一塊板磚,他都頑強地反彈:“你們越說我不行,我就越要做個樣子給你們看看,我堅信自己就是與眾不同。”就這樣,他“不放棄,不拋棄”,倔強地尋找機會,再小的角色也不放棄,再普通的群眾演員角色他都演得認認真真,先是《盲井》,後是《天下無賊》,再後是《士兵突擊》,一部比一部演得好,最後終於脫穎而出,用這些板磚鋪就了自己的明星之路。

  “成功就是用板磚鋪路”,這話極富哲理,更具有可行性,郭德綱、姚明能行,你我也能行,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咱還是先幹起來再說!

  2:20歲光陰不再來

  20歲,沒有錯付的人

  三毛與荷西初次相遇是在馬德里的聖誕party上。那個聖誕過後,18歲的荷西愛上了24歲的三毛,但三毛拒絕了他。27歲,當她再次見到荷西時,驚呆了:荷西的屋子裡滿是她的巨幅照片。原來,荷西一直惦戀著她!

  30歲時,三毛終於成為了荷西的太太。從認識到結婚,在這6年裡,三毛被日本籍富商同學追求,被後來成為外交官的德國同學追求,被臺灣籍的在美博士追求。這些人似乎都比荷西優秀,但三毛最終選擇了荷西。經歷過兜兜轉轉的愛情,三毛終於知道自己所要的另一半,是品格和心靈的契合。

  只有在20多歲,你才能唱著《董小姐》,去夢想愛情的草原,去探索想要的親密愛人。20歲,沒有錯付的人,只有尋找幸福的功課。

  20歲,沒有走錯的路

  或許你想不到,奧巴馬也曾有過叛逆混亂的青春期。由於對複雜家庭的不理解,對母親嚴格教育的不滿,奧巴馬在恣意放縱中度過了高中時代。他經常逃學,遊蕩在夏威夷海灘和夜晚的街頭,嘗試用大麻和酒精麻醉自己的失落。直到大三,奧巴馬才決定浪子回頭,痛改前非。但好運似乎沒有青睞年輕的他,大學畢業後,囊中羞澀的他不得不去一家諮詢公司做兼職。

  正因為這段混亂的歲月,奧巴馬特別能理解草根階層的需求,也讓他更懂得怎樣和草根階層對話。同時,他產生了強烈的成就慾望,26歲,奧巴馬決定重回校園,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攻讀研究生課程,此後,他邁向政壇,最終以成為美國總統為自己追求的目標。而正是他的親民、草根特質,為他贏得了民眾的支援。

  只有在20多歲,你才能放縱、後悔、成長,去體驗生活的複雜和誘惑,去探索生命的意義。20歲,沒有走錯的路,只有尋找人生的方向。

  20歲,沒有錯度的光陰

  35歲的馬雲把手一揮,阿里巴巴誕生了,從此有了馬雲的網際網路神話。這個神話就叫“折騰”。

  20歲時,馬雲就動了“折騰”的念頭,在西湖邊上開辦了第一個英語角,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後開始做兼職翻譯。後來,馬雲註冊成立了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社。翻譯社月入700元,光房租就2000元,就在大家都想撤退的時候,馬雲揹著大麻袋跑去義烏倒騰鮮花、圖書、服裝、工藝品……終於,翻譯社倖存下來。通過做翻譯社開展業務的機會,他結識了許多國內外的朋友。30歲那年,馬雲和來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聊網際網路。一個火花,改變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格局。

  只有在20多歲,你才能使勁兒折騰,去奮鬥去嘗試,探索各種夢想實現的可能。20歲,沒有錯度的光陰,只有打下事業的基石。

  10年後,你拿什麼和更優秀的年輕人競爭?

  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20歲是人生最特別、最重要的時期,而它不會再來。如何在這10年實現最好的探索,擁有和後一代年輕人競爭的資本?

  1.自我增值。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為此去努力,去投資。讀一本好書、遇到一次好的談話、聆聽一場好講座、學一個感興趣的技能、參與一次團隊活動、存一小份善念……別小看這些,它們會在今後的歲月,對你,甚至對以後的幾代人都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2.選擇愛情,要像選擇工作一樣。20多歲的時候談戀愛就像玩搶椅子,每個人都東奔西跑地玩樂,但是在30左右時音樂停止了,每個人都開始坐下。享受戀愛,但選擇你未來的家人,一定要像選工作一樣積極而謹慎。你需要在30歲左右知道自己想要的親密關係,這會帶給你成長和穩定的力量。

  3.擴大你的交際圈。20多歲的你,經常只和想法相同的同齡人交往,但這其實會限制你的交際圈,限制你所知、所想、限制你的眼界。其實,很多訊息和機會通常來自你的圈子外,去認識一下你的鄰居、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吧,這會帶給你更多的資源,也會帶給你更廣闊的視野。

  3:把自己放在切菜板上

  25歲的他,好不容易才在保險公司謀到了一個職位,開始滿腔熱忱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比任何人都勤奮,每天出去到處跑,不厭其煩地給人講解,但由於資歷尚淺,且毫無經驗可言,一連幾天業績都是零蛋。看到別人都能拉到業務,而他惟有悵然哀嘆。

  這天,他無意中走進座落於京城郊外的一家寺廟,受到了該寺住持的熱情招呼。他看對方毫無拒人之意,緊繃的神經驟然放鬆下來,待賓主剛落坐,他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解投保對和尚有何好處,這位住持高僧似乎很是配合,一直在聚精會神地傾聽。當時的氣氛之佳,讓他不期然地萌生一份欣喜:這一趟沒白來,締約必成。

  但是做夢也沒想到,從頭到尾一聲不吭的高僧,冷不防竟丟擲一句話來,猶如當頭棒喝,唬得他愣怔了大半天。高僧說,人呀!還是要在初次晤面之時,就須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東西,否則,你的將來就沒什麼發展可言。

  這句話,一下子把他締約必成的美夢擊得粉碎。說實話,起初他並不明白高僧話裡的意思,他只是覺得尷尬,繼而有些惱怒:這個和尚也真是,你的舉止之間,分明已表露出對保險很感興趣的樣子,卻又丟擲如此莫名其妙的話來,未免欺人太甚。小夥子血氣方剛,恰值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倘若依照平日的一貫作風,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是要反擊的。可怪就怪在,他當時竟完全被對方凜然不可冒犯的氣場給震懾住了,一時目瞪口呆。

  你得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令人信服的人,高僧用平靜的口吻為他指點迷津,首先,你要洞悉自己。試問,你對自己瞭若指掌嗎?你平時認真地凝視過自己的內心嗎?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能一下子告訴別人嗎?這是說著簡單、做來不易的事情,需要你好好地反省、認知一番呢。

  小夥子以前從未思考過這類事情,如今一經高僧點破,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天天訪問顧客,與陌生人碰面談話就是他每天的份內工作,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掉的話,恐怕以後連在外面走路都抬不起頭開,又怎能不令他“心為之緊張?”他疑惑地問:可是,我該怎樣做才能洞悉自己?

  想要洞悉自己,當然得向你自己請教呵。高僧意味深長地說,並建議他可以參加寺院的禪道修煉,以增加自己的開悟力和定力。小夥子欣然應允。從此以後,他每天黃昏都來到禪堂席地而坐,開始做“凝視自己”的功課。第二天清晨四時即起,拿起掃帚主動打掃該寺廟寬廣的庭院。自從與高僧晤面,經對方悉心點醒之後,他的思想完全變了樣,在認知自己方面,他很是下了一番工夫。仔細想來,以前他對自己的確是所知無多,以“一隻眼”看自己,偶亦有之;但是睜大雙眼對自己“定睛而視”,則從來沒有。以前每天早晨睜開眼,他匆忙得連早點也顧不上吃,便開始四處奔波尋找客戶,往往輾轉奔忙了大半日,除了徒增渾身疲憊,總是一無所獲;而靜下心來好好謀劃一下工作安排和方式方法,則從來沒有。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省視”,他對自己的目標更明確了,知道自己最終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現階段最關鍵的每一步該如何去走……

  這天,當小夥子特意找到高僧,準備向他道謝時,那位高僧似乎看他孺子可教,再次進一步點撥於他:其實,你除了向自己請教之外,還可以向別人請教。

  向別人請教?小夥子一時沒聽明白,我總不能逢人便問起這種事呀!

  高僧說,你見過放在切菜板上任人切割的蔬菜嗎?一把放在切菜板上的蔬菜,是可以任人取短挑長、剁塊切絲的,只有過了這一關,它才能成為下鍋烹炒的美味食材。其實人也一樣,要有把自己放在切菜板上的勇氣和膽量,也就是說,要有將自己全部交付出去、任憑他人評頭論足的心胸和肚量。你可以邀請過去與你成交的那些投保者,大家集於一堂,在那樣的場合請他們教你該如何去做事。

  

的人還:

1.馬雲

2.關於勵志和成才的故事5則

3.真實的勵志故事

4.有關名人成長的故事

5.謝霆鋒的成長勵志故事

勵志的幽默短篇小故事
幽默的勵志故事及感悟
相關知識
激勵小學生的勵志成長故事
十個挺有意思的勵志成長故事
經典的勵志成長故事大全
勵志成長故事
古代勵志成長故事
名人勵志成長故事素材
勵志成語故事大全
勵志成才故事
勵志成功故事
勵志成語故事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