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健康養生必備小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小暑代表著三伏天的到來,天氣會越來越炎熱,那麼該如何養生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小暑養生小常識,希望能幫到你。

  小暑養生小常識

  1、忌烈日下運動

  運動時間儘量調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煩躁,食慾下降,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這個時候如果還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襲和中暑。

  2、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3、保持心態平和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4、外出注意防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並儘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時外出。

  5、充足的睡眠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做一些相應的調整,以遲睡早起為宜。定時起睡最好,可保護生物鐘不受影響。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並且要保持午休的習慣。

  6、少吃冷飲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但是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7、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節氣由於天氣炎熱難以入睡,很多人喜歡在室外露宿。這種習慣不好。因為當人睡著以後。身上的汗腺仍不斷向外分泌汗液,整個肌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下降。而夜間氣溫下降,氣溫與體溫之差逐漸增大,很容易導致腹痛、頭痛、關節不適,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8、小暑時節多晒黴

  六月六,晒紅綠”的民諺流傳甚廣。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鄉村人家多會選擇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晒,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鄉間還有“晒水”的習俗,將暴晒熱的水給小孩洗澡,說對面板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9、不坐溼板凳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時節,氣溫高、溼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裡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晒,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小暑節氣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頭上。

  小暑養生吃什麼好

  1、黃鱔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蔘”的說法,最近一段時間鱔魚最為滋補,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

  人們愛吃脆嫩的鱔魚片,在烹調時,只是在鍋中爆炒幾下就出鍋。這樣烹調鱔魚,雖然味鮮美,但對人體的健康不利。因為黃鱔體內有一種寄生蟲,如未熟透,就殺不死此蟲。它進入人體半個月後,會使人的體溫突然升高,並出現厭食,同時,在頸頜部、腋下及腹部皮下出現疙瘩。這就是發生了寄生蟲感染。所以,炒黃鱔一定要熟透,以防引起感染。

  2、藕

  我國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早在清咸豐年間,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中醫學認為,藕生食有清熱生津、潤肺、散瘀消腫、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熱病煩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則有健脾益胃、消食、止瀉、固精的功效。

  需要指出的是:煮藕時忌用鐵器,以免引致食物發黑;沒切過的藕可在室溫中放置一週的時間,但因藕容易變黑,切面孔的部分容易腐爛,所以切過的藕要在切口處覆以保鮮膜,可冷藏保鮮一個星期左右。

  3、綠豆芽

  小暑節氣的第三大寶是綠豆芽。常吃綠豆芽,能清腸胃,解熱毒,利溼熱,潔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臨床上用綠豆芽煎湯治療癤瘡、燙傷等外傷感染。綠豆芽中含有的核黃素可用來治療口腔潰瘍,還能調五臟、通經脈、解諸毒,可用於飲酒過度、溼熱鬱滯、食少體倦。

  烹飪方面,炒豆芽時應熱鍋快炒,使維生素C少受破壞。綠豆芽性寒,烹調時宜配上一點薑絲,中和它的寒性。炒綠豆芽時加入一點醋,既可防止維生素B1流失,又可以加強減肥作用。

  4、綠豆

  綠豆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夏天人體出汗多,體液損失較大,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遭到破壞,用綠豆煮湯來補充是最理想的方法。它既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還能及時補充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有著重要意義。

  煮綠豆湯要控制好時長。由於綠豆的防暑活性成分可能主要以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為主,保持它們的活性,對於綠豆的防暑功效十分重要。在煮制中應蓋上鍋蓋,儘量減少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同時,煮制時不妨把煮沸10分鐘之內的湯取出單獨飲用。

  5、新米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新米中維生素和礦物質大部分含於米粒外層的糊粉層和胚芽中。米淘次數越多,營養素損失就越大。所以儘量減少淘米次數,一般不超過3次。淘米時不要用流動水沖洗或開水燙洗,更不可用力搓洗。但如果米很陳,那就要反覆搓洗,以減少黃麴黴毒素的含量。

  6、芒果

  此外,喜歡吃芒果的市民則有口福了,農諺說“小暑吃芒果”,小暑前後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節。由於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因此經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潤肌膚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腸胃的功效,對於暈車、暈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但芒果是嶺南水果中最為“熱氣”的水果之一,所以建議各位市民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多喝涼茶。

  小暑養生食譜

  1、地黃烏雞

  原料:雌烏骨雞1只***重約1000克***,生地黃、飴糖各150克。

  做法:

  將烏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淨,備用。生地黃洗淨,切成條狀,加飴糖拌勻,裝入雞腹內,將雞仰置瓷盆中,隔水用文火蒸熟即成。分2日食用,吃肉喝湯。

  提高記憶力功效:填精添髓,補髒益智。適宜於用腦過度、腦髓不足而見頭轉耳鳴、記憶力減退、腰膝痠痛、神疲氣短等症者食用。常食能收到填精補腦、益智健身的功效。

  宜忌:感冒發熱,或溼熱內蘊而見食少、腹脹、便溏者,均不宜食用。

  2、黃精蒸雞

  原料:黃精、黨蔘、山藥各30克,母雞1只***重約1000克***,生薑、川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將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淨,剁成1寸見方的塊,放入沸水鍋燙3分鐘撈出,洗淨血沫,裝入汽鍋內,加入蔥、姜、食鹽、川椒、味精,再加入黃精、黨蔘、山藥,蓋好汽鍋蓋,上籠蒸3小時即成。空腹分頓食用,吃雞喝湯。

  提高記憶力功效:益氣補虛。適宜於體倦無力、精神疲憊、體力及智力下降者服食。

  宜忌:溼熱內盛者不宜食用,感冒時暫停。

  3、蓮子雞丁

  原料:淨雞脯肉250克,蓮子60克,香菇10克,火腿肉10克,蛋清、澱粉、調料適量。

  做法:

  將雞脯肉切丁,用蛋清、澱粉拌勻,香菇泡軟,同火腿肉切成小菱形塊,蓮子去心,蒸熟備用。先將雞丁在油鍋中煸至七成熟,瀝去油,加入蓮子、香菇、火腿及適量調味品,翻炒幾下出鍋即成。分數次佐餐食。
 

小暑時節養生知識_小暑節氣如何養生***2***
小暑的健康養生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小暑健康養生必備小常識
2017冬天養生常識10個冬季健康養生必備知識
男人健康養生必備的營養有哪些
小暑健康養生的注意事項
小暑健康養生的注意事項
冬季養生必備小常識分享
冬季養生必備小常識介紹
養生必備小常識
冬季中醫養生必備小常識
冬季養生小常識冬季養生必知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