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的人際交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雙方,都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而是與他人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中老年人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以及人際交往的作用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交往中的三種自我

  我們每一個成年人,實際上都擁有三種內在的自我,也即成人自我、兒童自我和父母自我。從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我們也可以得到類似的體驗。

  比如有的成年人,像大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更多的的表現為一個成年人的。

  但是在有的時候確實又像一個小孩,尤其是在其父母面前的時候。同時,在有的時候,他又會扮演一種父母的角色,對同學的關心,就像是父母在照顧孩子。

  我們的這三種內在的自我,有著不同的心理內涵。父母自我所表達的,是我們在童年時將自己父母的言談舉止、獎勵懲罰、鼓勵和限制等有關資訊進行有選擇儲存的結果。

  兒童自我是作為兒童的個體,對於其自己內部事件的記錄和儲存的結果。

  兒童本事就是一個資訊接受主體,他有其所見、所聞、所感和所知。有其自己的願望,有其表達願望和行為的方式。

  於是,父母自我的內容,比如對兒童的限制,與兒童自我的內容,比如兒童自己的願望,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而一旦發展中的兒童意識到了這種矛盾,那麼也就逐漸形成了其成人自我。

  伯恩認為,成人自我通過檢驗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來更新父母自我中所記錄的資訊。

  同時,通過確定哪些情感可以公開表達,哪些情感不能公開,來更新兒童自我中的資訊。

  我們的這三種自我,在我們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其不同表現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

  2、三種自我的表現

  在實際的人際交往過程中,交往雙方都會發生許多變化,或者說是發生一種總體性的變化。

  因此其表情、言語、手勢、姿態等同時都會發生變化。通過這些變化的線索,我們可以判斷三種內在自我的表現與作用。

  比如,父母自我的表現線索:雙手叉腰、皺起眉頭、指指點點、搖頭嘆氣、去拍別人的腦袋等,以及諸多“你要永遠記住”、“我不能同意”、“我要是你的話”等,都被認為是父母自我表現的主要線索。

  兒童自我的表現線索:撅起嘴巴、放聲哭泣、摳鼻子、弄耳朵、咬指甲等,以及“”我得要更好、“我才不呢”、“我願意”、“我不幹”等,都被認為是兒童自我的主要表現線索。

  人際交往的吸引力

  克服交友障礙的方式除了增強感情和時間的投入,還要儘量給人一種落落大方的印象,另外,如何增強人際吸引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外形因素

  人們總是傾向於覺得長相有魅力的人,而且會自然覺得長相漂亮的人更可愛。但如果沒有美的心靈,人們反而會更加厭惡其漂亮的外表。

  2、性格因素

  人們對樂觀開朗、助人為樂、富於幽默感、有進取精神的人,常常傾慕。因為與這種人相處,能給人帶來歡樂。對具有相反性格的人一般來說較嫌棄。

  3、能力因素

  人們都比較喜歡聰明能幹的人,覺得與能力強的人結交是一種幸福並感到自豪。為此,不少人常拜有某種特殊才能的人為良師益友。

  4、相近因素

  鄰近性不僅指居住上的接近,還包括在一些學習和工作場合上的接近,如同桌同學、同辦公室、同車間、同商店的同事,等等。與這樣的人,較易捷成密切的人際關係,因為生活空間鄰近,便於瞭解。

  5、相似因素

  人們傾向於喜歡在某方面或多方面與自己相似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言簡意賅地表明瞭人際吸引中的相似性的作用。相似因素包括民族、年齡、學歷、社會地位、職業、興趣、觀念、修養等方面。

  6、相補因素

  在人際關係中,還會發現人們往往還重視雖與自己不同,但能與自己互補的朋友,因為彼此可以取長補短,各得其所。
 

如何在職場中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
職場中的人際交往法則和原則
相關知識
中老年的人際交往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班主任如何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存哪些問題
中學生的人際交往
社交中不得不懂的人際交往技巧
職場中的人際交往有哪些原則
日企中你不知道的人際交往禮儀
職場中的人際交往法則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