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日小報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清代至民國時期地方誌記錄的清明節習俗是清明節文化在地化的鮮明表達。在清明節演化過程中,地方知識對清明節文化的形成以及清明節對地方文化體系的建構具有特殊價值,清明節氣對清明節文化建構和被建構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

  資料1

  清明相關禁忌

  1、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

  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

  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繫結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也有些民族會在其它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供品、財帛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財帛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也就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徹供

  4、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是不一定的,一般來說早上七點到下午四點前完成掃墓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5、懷孕的婦女能清明節去掃墓嗎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掃墓活動。

  資料2

  古代詩人為何對清明節情有獨鍾?

  我國古代有許多以清明為題材的詩篇,為人們所傳誦。

  為何清明節能引得詩人興致勃發?為何清明詩歌能在二十四節氣詩歌中獨佔鰲頭?學者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清明是傳統的祭祖掃墓、追思故人的日子,許多詩人因此吟詠,留下了千古佳句。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明代詩人高啟寫過一首詩,則反映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悲痛:“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二是清明節氣,北方乍暖還寒,南方春意盎然,詩人當然也要引吭高歌。宋代著名詞人蘇軾有一首《南歌子》寫得有滋有味:“日薄花房綻,風和麥浪輕,夜來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另一著名詞人辛棄疾在一首《臨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寫得惟妙惟肖:“風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邊喚渡柳邊行。花飛蝴蝶亂,桑嫩野蠶生。”

  三是清明又是一個郊遊踏青、健身娛樂的狂歡節,這也亢奮了詩人的情緒。五代花蕊夫人有一首詩,專詠鬥雞樂趣:“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宋代吳惟信的詩:“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則表現了萬人郊遊、盡興方歸的巨集大場景。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關於清明節的初中黑板報
清明節日習俗手抄報
相關知識
清明節日習俗手抄報
清明節祭先烈手抄報
與清明節有關的手抄報簡單漂亮
與清明節有關的手抄報
清明節五年級手抄報
清明節六年級手抄報
清明節六年級手抄報
有關清明節的簡單手抄報
清明節祭英雄手抄報
清明節記心間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