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不良反應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肌肉注射是一種常用的藥物注射治療方法,指將藥液通過注射器注入肌肉組織內,達到治病的目的,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 藥液外滲 藥液外滲標準,注射拔針後15min內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見的藥液。

  原因:肌肉注射常規採用的垂直進針法中在拔針後,由於按壓不當或時間不足,會導致藥液外滲,注射過程中進針的深度不當,選用針頭大小的不合適,推藥的速度以及注射部位面板彈性,面板區域性有無水腫等都有關。防治對策:有肌肉注射方法比較表明,常規肌肉注射法注射後留下垂直針道容易發生藥液外滲,Z路徑肌肉注射法在注射前先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使待注射面板及皮下組織朝一個方向側移並繃緊固定面板,注射後側移的面板和皮下組織復位,可阻止藥液外溢。

  2 疼痛原因 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是患者的心理因素,而肌肉注射本身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引起疼痛是難免的,但若由於護理人員的操作不當,會使疼痛加劇。防治對策: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患者由於疾病的影響,本身就已存在恐懼心理,因此護理人員在操作前應先給患者解釋肌肉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給予患者支援和鼓勵,減輕其心理壓力,便於操作的順利進行;取合適體位並視患者個體差異調整進針深度,水腫、肥胖患者宜選擇較長的針頭,行深部肌肉注射,兒童和消瘦的患者可選小型號的針頭,進針深度宜稍淺;應用留置氣泡技術法減輕疼痛,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藥液後,再吸入0.2-0.3ml空氣,注射時氣泡在上,當全部藥液推入後再注入空氣;該方法可以使針頭部位的藥液全部進入肌肉組織內,並可防止拔出針頭時,從而降低組織受刺激的程式,減輕疼痛[3]。

  3 硬結 主要與注射次數過多,藥物吸收不良,藥物對區域性肌肉的刺激,注射的方法錯誤或深度不夠有關。防治對策:對於長期注射的患者,應經常更換部位,對一些不宜吸收的油***物,應囑患者回家後熱敷注射部位,以預防硬結的發生,採用按摩加馬鈴薯溼熱敷效果更好。對藥物吸收不良,區域性有迴圈障礙者,為促進藥物的吸收,可用50%硫酸鎂溼敷。但柳正芳等人認為,仙人掌外敷治療肌注硬結療效顯著優於用50%硫酸鎂溼敷。TDP照射,使用TDP照射促進區域性血迴圈,可減少注射後硬結的發生。據陳巧貞等人研究,通過循證護理能有效預防和緩解臀部硬結,也有利於原發病的治療和康復。

  4 暈厥 引起暈厥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患者自身心理因素,主要為對肌肉注射的恐懼和注射本身引起的疼痛所致;二是常規不做面板過敏試驗的藥物過敏所致;三是由於飢餓、體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引起患者低血糖所致。防治對策:肌肉注射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談,建立和諧的護患關係,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對一些容易過敏而又需行肌肉注射的藥物,如肌注破傷風抗毒素應首先做皮試,若結果為陽性者,應嚴格執行脫敏注射法。一旦發生低血糖症狀***如四肢乏力、心慌、頭暈等***,應立即停止操作,讓患者平臥,並囑其立刻吃點東西或飲用糖水。

  5 感染 感染原因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防治對策: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若患者區域性已出現紅腫熱疼、體溫升高等,應遵醫囑給予抗感染等治療。防治對策:準確定位肌注部位,緩慢推藥。若損傷到坐骨神經等,應立即停止注射,可對區域性進行電磁波或紅外線照射、按摩理療等處理,亦可全身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

  肌肉注射注意事項

  1.需要兩種藥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藥物。

  3.注射部位適合於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4.定位準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5.切勿將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區域性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6.需要長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經常更換,以防區域性形成硬結,若出現硬結,則可採取熱水袋或熱溼敷、理療等處理。


猜你喜歡:

阿司匹林常見不良反應
苯溴馬隆不良反應
相關知識
肌肉注射不良反應
左旋肉鹼的不良反應
中藥注射劑藥物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防治
注射白破疫苗的不良反應
林可黴素注射劑的不良反應
氨茶鹼注射液的不良反應
注射麻腮風疫苗的不良反應
穿心蓮注射液不良反應
熱毒寧注射液的不良反應是什麼
頭孢拉定注射液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