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生吃的食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日常飲食中,有些食物即可生食又可熟食,如青瓜、西紅柿。但有些食物必須要煮熟才能吃,生吃有可能會致病,需要當心。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蜂蜜

  蜜蜂在釀製蜂蜜時,常常採集一些有毒的花粉,這些有毒的花粉釀進蜂蜜以後,人吃了生蜜就容易發生中毒。另外蜂蜜在收穫、運輸、保管的過程中,又很容易被細菌汙染。因此,生蜂蜜不可食用。

  2、豆漿

  豆漿味美可口,其營養價值並不比牛奶低。但飲用未煮沸的豆漿,可引起全身中毒。因為生豆漿中含有一些有害成分——抗胰蛋白酶、酚類化合物和皁素等。抗胰蛋白酶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酚類化合物可使豆漿產生苦味和腥味;皁素刺激消化道,引起嘔吐、噁心、腹瀉,從而破壞紅細胞,產生毒素,以致引起全身中毒。

  3、牛奶

  有些人認為,剛擠出來的牛奶沒有經過任何加工處理比較新鮮,而且牛奶濃度大,營養價值最高。事實上,再優良品種的奶牛有時也有“人畜共患病”,剛擠下的牛奶不經任何殺菌處理就飲用,極容易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或者是種下疾病隱患。

  相關法規規定,牛奶不允許鮮銷,市場上出售的牛奶都必須經過“巴氏消毒法”或高溫瞬間加熱法,“巴氏消毒法”即將牛奶放於62℃~63℃時處理30分鐘,或加熱至72℃~73℃時處理20秒鐘;高溫瞬間加熱法即在125℃至130℃的高溫下消毒3秒鐘。

  4、白糖

  白糖中常有蟎蟲寄生,生吃白糖很容易得蟎蟲病。蟎是一種全身長毛的小昆蟲,肉眼看不見,蟎在糖中繁殖很快。若蟎蟲進入胃腸道,就會引起腹痛、腹瀉、形成潰瘍。若進入肺內,會引起咯血、哮喘。若進入尿道,可引起尿路炎症。因此,白糖最好不要生吃,食用前應該進行加熱處理***一般加熱到70℃左右保持3分鐘就可以了***。

  5、鮮黃花菜

  由於新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鹼,其本身並無毒,但在人體內轉化為二氧秋水仙鹼後,會引發中毒症狀。食用3-20毫克就可致死。

  6、豆角

  豆角包括扁豆、芸豆、菜豆、刀豆、四季豆等。吃豆角容易中毒,是因為豆角里面含有一種毒蛋白“凝集素”,這種物質在成熟的或較老的豆角中最多。豆角應該煮沸或用急火加熱10分鐘以上,這樣“凝集素”就會被除掉。吃炒豆角或者用豆角做餡時,要充分加熱,吃涼拌豆角也要煮10分鐘。

  7、河鮮

  生吃河鮮的危害以肝吸蟲的危害最大。當人們吃了含有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時***如魚生、魚生粥、生蝦及未烤熟的魚肉等***,就有可能感染肝吸蟲。病人在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經過幾年後才逐步表現出來,會胃納差、噁心、上腹部飽脹不適,肝部隱痛、腹瀉、便祕、消瘦、疲倦等。

  8、牛肉

  西餐中不少人喜歡生吃小牛肉,或是要求烤半成熟。生牛肉沒有經過消毒,細菌很容易在生肉和血中生長繁殖。另外,有的生牛肉中還含有絛蟲,吃了這樣的肉,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據瞭解,一些西方國家的國民弓形蟲感染率可高達70%~80%。而製作牛肉餅的細牛肉末最容易隱藏沙。

  種蔬菜絕不能生吃

  1.豆類蔬菜

  在毛豆、蠶豆、菜豆、扁豆等豆類蔬菜的豆粒中和馬鈴薯的塊莖中,含有一種能使血液的紅血球凝集的有毒蛋白質,叫做血球凝集素。當食用烹炒不透的這些蔬菜時,常會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可致死。這些蔬菜還含有一種毒蛋白性質的抗胰蛋白酶,其毒性表現為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胰腺腫大。蠶豆的籽粒***以及花粉***中含有一種被稱為蠶豆毒素的巢苷,能破壞紅血球,當食用烹炒不透的蠶豆時,會誘發溶血性貧血,這就是著名的“蠶豆病”。豆類蔬菜含有的有毒物質在加熱後便失去活性,所以一定要炒熟、煮透後方可食用。

  2.富含硝酸鹽的蔬菜

  菠菜、芥菜等蔬菜極易富集硝酸鹽。硝酸鹽本身對人體毒性很低,但在人體內微生物作用下,會轉變為亞硝酸鹽。並與胃腸道中的含氮化合物***如仲胺、叔胺、醯胺等***結合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存在誘發消化系統癌變的危險。這類蔬菜不僅不能生食,而且必須燒透煮熟後才宜食用。所以,湯漂一下就吃的“涮羊肉式”的食法是不可取的。

  3.黃花菜

  鮮黃花菜中存在著一種秋水仙鹼的成分,秋水仙鹼是無毒的,但是經過胃腸道的吸收之後就會氧化形成毒性很強的二秋水仙鹼,這個物質能夠刺激腸胃,從而出現嗓子發乾、燒心、乾渴、腹痛、腹瀉等症狀。由於秋水仙鹼是水溶性的,在鮮黃花菜蒸煮、乾製過程中,這種植物鹼已被破壞,加上食用黃花菜乾製品時必然要經過清水浸泡,當然無中毒之虞了。

  4.野菜

  馬齒莧等野菜,需要焯一下徹底去除塵土和小蟲,防止過敏。此外,萵苣、荸薺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淨,用開水焯一下再吃,這樣更衛生,也不會影響口感和營養含量。

  5.木耳

  新鮮木耳含葉林類光感物質,生吃新鮮木耳後,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嚴重者出現面板瘙癢、水腫和疼痛。

  生吃動物性食物的危害

  1.致病菌

  生肉類和海鮮水產等動物製品,在加工、儲存及運輸過程中都有被致病菌汙染的風險。

  美國一項最新報告對2008~2012年發生的食源性疾病進行分析發現,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四種致病菌分別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菌、李斯特菌。

  涉及的食物包括雞肉、牛肉、蔬菜、水果、乳製品等我們常見的食物。

  常見細菌汙染有生雞蛋上的沙門氏菌,生牛肉中的

  2.寄生蟲

  生吃動物性食品的另一個常見安全問題就是寄生蟲。薑片蟲,寄生在肝中,可引起肝硬化、膽管堵塞等問題。

  很多人以為海水魚安全。由於海水是鹹的,就不會有寄生蟲。其實,即使是海魚做的生魚片,也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安全。實際上,海水魚也可能攜帶寄生蟲,同樣也有能力感染人類。其中,以異尖線蟲***Anisakis***最為臭名昭著,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海鱸魚、鱈魚、帶魚、海鰻、石斑魚、鯡魚、真鯛等等,都可能被它感染,如果不小心食用,將會發生感染。

  至於肉類,現在有好多人會吃用牛肉、豬肉刺身,被絛蟲感染的豬肉***俗稱米豬肉***或牛肉,如果不小心被食用,就會危害人體健康。這裡值得提醒的是,要避免吃一些「農家樂」自己屠宰的豬肉,這些未經檢疫的豬肉,其風險是未知的。

  3.病毒

  食物中能夠令人患病的病毒主要有三大類:腸胃炎型病毒、肝炎型病毒及其他疾病型病毒。最最典型的是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感染,上世紀,上海暴發過一次甲肝流行,是因為食用未煮熟的“毛蚶”造成的,那次之後,“毛蚶”在流行病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春天吃西洋參禁忌
春季養肝護肝的方法
相關知識
不能生吃的食物有哪些
不能生吃的食物
生活中不能多吃的食物有哪些
孕婦不能多吃的食物
秋天養生不可以吃的食物和食療法
老人養生不適合吃的食物
老人養生不適合吃的食物
關於記憶力不好該吃的食物
晚餐怎麼吃最不好不可以吃的食物
男性不能離開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