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林書法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黃海林號望收天,1979年6月16日生於遼寧鳳凰城。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 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遼寧書法家協會理事,丹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丹東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丹東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書法中關於墨的事兒

  其實我不太想說這個話題,因為我對墨不是很懂。不過好像很多人還是比較關心墨的問題,那麼我僅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淺薄見識談談吧----

  古代沒有普遍使用墨汁,我覺得兩個原因:

  1、沒有塑料工業和玻璃工業,所以就沒有裝墨汁的器皿,於是科技決定了產品。

  2、攜帶不方便。因為古人比較喜歡旅遊。

  3、古人有書童。因為我們沒有,所以我們不喜歡研磨。

  古人普遍使用墨塊用硯臺研磨,這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既費時間又費體力,而且濃淡也不太好掌握。不過研磨有一個好處就是----膠少。這個優勢,非常適合流暢的書寫。用過墨汁的人都知道,使用的時候不僅要兌水,而且黏糊糊的不好用。比如,兌水少了,墨色發灰;兌水多了,墨色發灰。

  當代書法家一般都以大字創作為主,加之沒有書童,所以當代人大多使用墨汁。反正我沒有見過哪個名家寫大字研磨的。

  當然,也有一些寫小行草的書法家是研磨的,他們一是追求古人研磨的那種書寫過程,二是研磨寫小字行筆比較流暢。比如陳忠康好像就一直研磨寫小字,而且喜歡用老墨。有一次說,最次也要用民國的老墨。我雖然也用過,但我沒體會出來好在哪裡。

  現在的墨汁質量不是很好,不僅膠水比較多,而且有些廠家在裡面加了工業炭黑,似乎不純正了,類似38度白酒,儘管味道也不錯、也能醉人,可是總感覺那是夠對過度了。

  現在生產的墨塊,似乎也因為環保、材料等原因,被迫在裡面加了一些工業炭黑之類的東西,對於普通的書寫者而言,似乎影響不是很大。這就跟假酒似的,不是酒鬼喝不出來有詐。

  據我所知,清以前的墨色都不是很黑,憑推測,可能古人覺得一是研磨弄得太黑了也費時費力,沒有必要;二是研磨太濃了也不是很好寫。這一點,大家有機會看看古代那些珍品展出的原作就知道了,比如宋代蔡襄的手札《腳氣貼》就很淡很淡、《書譜》的墨色也不是很濃***提示一下:大家不要以字帖的墨色為準,那有可能是出版社為了效果調整過的。

  要看墨色真相,最好還是看複製品或者真跡***。清以後到民國期間,墨色似乎很黑,因為那時候比較普遍用“粉箋”或者“蠟箋”,墨液濃度淡了會導致墨色更淡或者不著色。所以,那時候有“用墨如漆”的說法。

  當代書法創作,有些人喜歡用素墨,為的是追求墨色的變化和作品的視覺效果。宿墨大概是從國畫裡面借鑑來的一種手法。所謂宿墨,就是硯臺幹了之後,重新倒進水和墨汁去,調合而成的,實際就是墨和水在一定程度上分離。宿墨一般都是自己製作,也有賣的。

  有些書法家還喜歡把各種不同的墨汁混合在一起,據他們講,調和出來的墨汁顏色很好,我沒覺得---黑色就是黑色,難道還有別的黑?

  我覺得,用什麼樣的墨對一個書法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寫字寫字,關鍵看你寫出來的字好不好。人家范冰冰卸了妝也讓你把持不住,鳳姐就是塗上最好的化妝品她也是鳳姐!

  對於墨,我個人覺得,無論是墨塊還是墨汁,喜歡哪個就用哪個,對寫好字沒有妨礙。

蔡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黃岡市童德昭書法作品
相關知識
黃海林書法作品
何海霞書法作品
陳海良書法作品欣賞
陳海良書法作品
黃庭堅書法作品圖片
東臨碣石以觀倉滄海的書法作品
連海明書法作品
吳柏林書法作品
康國林書法作品
曹操觀滄海的書法作品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