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身體鍛鍊與心理健康關係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身體鍛鍊與心理健康之間一直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對鍛鍊者情緒、情感、意志、認知、人格等方面均有著良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體育鍛煉與促進心理健康的關係》

  [摘要]目前我國許多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並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體育鍛煉既是身體活動,又是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而且對於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校體育教育應充分發揮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是指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狀態,並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我國學生的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了學校教育和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教育 體育鍛煉 心理健康

  一、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主要表現

  1.體育鍛煉與情緒方面

  體育鍛煉可以改善情緒。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緒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主要指標。良好的情緒對人的行為具有增力作用,消極的情緒會影響人的正常學習工作,還會對人的身體心理產生許多不良影響。長時期的情緒壓抑,憂慮和緊張,還可導致疾病。體育鍛煉也給人們提供一個機會,使人們能夠分散對自己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單調重複性的技術動作中,通過冥想思考等思維活動,可能促進思維反省和腦力的恢復,這種對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轉移,可以達到調節情緒目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機體產生極大的舒適感。在各種運動專案中,去感受運動的美感、力量感、韻律感、從而陶冶情操,開闊心胸,激發生活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形成豁達、樂觀、開朗的良好心境。

  2.體育鍛煉與人格方面

  人格,也稱個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目標以及健康、積極、進取向上的人格。體育競賽中的取勝催人奮發向上,有利於個性形成。而失敗也是對人格的一種考驗,在失敗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體育運動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難時能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各種挫折和困難,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獨特的個性。

  3.體育鍛煉與心理適應方面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人與人的交往不僅反映了人的健康狀態,人與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經常到公共場合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改善人際關係,而且能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產生親近感,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豐富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有利於個體忘記工作、生活帶來的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從而給個體帶來心理上的益處,有利於形成和改善人際關係。

  4.體育鍛煉與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最基本的心理條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須有健康的神經系統和身體。認知行為假說指出:體育鍛煉可誘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

  二、體育鍛煉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體育鍛煉既是身體活動,又是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體育鍛煉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而且體育鍛煉的實踐性、進展性、競爭性、廣闊性、系統性和集體性等特點決定了體育鍛煉對人的心理髮展起著特殊的作用。

  1.體育鍛煉有益於情緒的調節和控制

  情緒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願望、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與否的反映。健康、穩定的情緒能使人對現實保持積極的態度,有效地從事學習和工作。體育鍛煉內容的多樣性與吸引力,能誘發人們從事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體育鍛煉內容的複雜性與多變性,又能激發人們的應變行為與能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既能很快激發起強烈的情感,保持樂觀、穩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緒的衝動性、易變性。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標誌,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體驗。

  2. 體育鍛煉有利於培養人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指人們自覺地確定目標,有意識地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種種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是一個人在意志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鮮明的心理特徵,其內涵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也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體育活動是由一系列隨意動作構成的,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相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因此,體育鍛煉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從而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

  3.體育運動有利於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為了相互傳達資訊、交換意見、表達情感、需要等目的,運用言語、行為等方式而實現的溝通過程。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寬容、熱情、友愛、合群等品質,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體育運動能把人們聚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諧地練習和比賽,使他們之間產生親切感。在課堂和課外體育活動中。他們不用言語,只需一個手勢。幾個動作就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溝通訊息,交流心聲,在不自覺中就會產生親近感,並會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由此可見,體育運動能使人們結識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處、友愛互助,融洽關係。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令人心情舒暢、振奮。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結語

  無論是從我國學校教育的現狀,還是從國外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體育對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發展非智力因素、提高思維水平、進行美育教育、拓展和完善個性等心理素質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可從改革傳統教學方式、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加強理論課教學、保障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完善學校體育競賽活動等多條途徑,促進學校體育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也應是學校體育未來改革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江宇.體育與人的心理健康[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9***.

  [2]汪繼兵.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促進[J].黃山學院學報,2006,***10***.

  [3] 劉素卿,劉素文.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特徵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院報,2002.

  [4]祝蓓裡,季瀏.體育心 理學新編[M].華東師大出版社,199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論文
室內設計與心理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淺析身體鍛鍊與心理健康關係的論文
學習壓力與心理健康關係的文章
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研究的論文
探析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論文
論學生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小學班主任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小學班主任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班主任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析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論文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