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藥膳偏方以及挑選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太子參是一種補藥,一般人都能食用,但也有禁忌,所以太子參適用人群要知道。那麼太子參有什麼功效呢?適合那些人吃?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太子參藥膳偏方

  黃芪紅棗太子蔘湯:黃芪15克、紅棗7枚、太子參10克。將黃芪、紅棗、太子參加適量水煮30分鐘。這款湯有補肺健脾的功效,適宜反覆感冒的孩子吃。

  太子參奶茶:太子參10克,牛奶250ml,白糖10克。先將太子參切片,晒乾或烘乾,研成細粉備用,再與白糖一同調入煮沸的牛奶中即成。此奶茶有益氣養陰,生津潤燥之功,可奏養肺和胃,固表衛外之效,尤宜於嬰幼兒日常保健,並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太子參黃芪鴿蛋湯:太子參10克,黃芪10克,鴿蛋3枚。先將太子參,黃芪放入沙鍋,加清水適量,煎煮1小時,濾去藥渣,再下鴿蛋煮熟,加佐料調味至鮮即得。此湯有補氣固表,益陰養血之功,可奏健脾養脾,衛外抗邪之效。適用於兒童和老年人的日常保健,若見虛汗難止,反覆感冒者,用之尤宜。

  太子參適用人群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始見於清代吳儀洛的《本草從新》。其實,古代的稱呼與我們現在看到的太子參並非同一種藥材。在古代,太子參指的是“人蔘之小者”;直到近百年前,人們發現了另一種具有某些功效類似於人蔘,但又遠遜人蔘的石竹科植物塊根,這才有了家喻戶曉的太子參。

  太子參屬補氣藥中的清補之品,藥性十分平穩,適合慢性病人長期食用,因此對於那些體虛而經受不住強效滋養藥物的人最為適合。現代藥理研究還證明,太子參對機體具有適應原樣作用,即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能力,還可增強人體內的物質代謝。因而可以作為長期服用的保健藥。

  太子參性平,還適用於發熱恢復後出現口渴、咽乾、小便短少、自汗、氣短等症狀的人群或是小兒虛汗等證,可以配合沙蔘、麥冬、浮小麥等一起調配藥膳。

  對於氣短、乏力、乾咳少痰或無痰、咽乾口燥、大便乾結等症狀的燥咳患者也適宜服用,可以與沙蔘、北杏、羅漢果等一起調配藥膳食用。

  對於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煩躁失眠、口乾舌燥、五心煩熱、大便祕結等症狀的人群或是神經衰弱導致的心悸失眠、頭昏健忘的人群,則可以配合五味子、酸棗仁等調配藥膳食用。

  太子參雖補力平和,但終為味甘之品,所以凡病有實邪者忌用,故邪實之證慎用。高血壓及腎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挑選太子參的方法

  挑選太子參時,以條粗、色黃白者為佳。但市場上有人拿淡竹葉根、石生蠅子草和菜頭腎等植物乾燥的根冒充太子參。

  真的太子參根頭鈍圓,其上常有殘存的莖痕,下端漸細如老鼠尾巴;偽品淡竹葉根兩端細長,有絲狀開裂,表面為灰黃色,有細密扭曲的縱皺紋。

  再者,真的太子參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而亮,有粉性;偽品淡竹葉根雖也質脆,但角質,斷面黃褐色,有黃白色的細木心。

  太子參的植物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20釐米。塊根長紡錘形。莖下部紫色,近四方形,上部近圓形,綠色,有2列細毛,節略膨大。葉對生,略帶內質,下部葉匙形或倒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漸狹,上部葉卵狀披針形至長卵形,莖端的葉常4枚相集較大,成十字形排列,邊緣略呈波狀。花腋生,二型:閉鎖花生莖下部葉腋,小形,花梗細,被柔毛;萼片4;無花瓣。普通花1~3朵頂生,白色;花梗長1~4釐米,紫色;萼片5,披針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頂端2齒裂;雄蕊10,花葯紫色;雌蕊1,花柱3,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熟時5瓣裂。種子扁圓形,有疣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月。

銀耳桂圓紅棗湯有什麼功效
太子參藥膳偏方以及挑選方法
相關知識
太子參藥膳偏方以及挑選方法
太子參藥膳偏方以及挑選方法
蓮子的功效作用以及挑選方法
黃豆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挑選方法
黃豆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挑選方法
吃蘋果的好處以及挑選方法
吃蘋果的好處以及挑選方法
枸杞的吃法以及挑選方法實用又有效
枸杞的吃法以及挑選方法實用又有效
枸杞子的藥膳偏方以及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