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大學生創業成功典型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創業是成功的過程,成功也是一輩子的過程,看看那些回鄉創業案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的鬥志,找到自己的創業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回鄉創業成功典型案例,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回鄉創業成功典型案例一

  大學畢業生回鄉養驢創業年賺百萬

  日前,記者慕名來到陝西省三原縣魯橋鎮三牧關中驢養殖場,只見老鄉們正在成群結隊地往場里拉玉米秸稈。王大爺一邊卸車,一邊高興地說,往年每到秋收時,玉米秸稈扔沒處扔、燒不能燒,堆得村裡村外到處都是。現在好了,把玉米秸稈送到養殖場,還能換錢。村裡出了個好後生,我們都跟著沾光嘞!

  王大爺說的後生就是三牧關中驢養殖場老闆刁龍。2009年,刁龍從西安外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後,在西安某公司做運營主管,月薪5000多元,幹得如魚得水;愛人在西安開了家旅行社,事業蒸蒸日上。小夫妻倆的日子過得安逸溫馨,成為同學鄉鄰羨慕的物件,刁龍的父母為此感到很自豪。

  然而,時間一長,刁龍覺得這種平穩的生活單調乏味,就琢磨著能不能自己乾點啥事?一次回到家鄉武家村,看到父母為家裡養的十幾頭關中驢在忙活著,他心頭一動,發揚光大這一產業不正可以成為自己的創業之路嗎?辭職回家養驢,既能子承父業,又能陪在雙親身邊盡孝,豈不是兩全其美?

  回鄉養驢

  父親反對說“看驢養得了你?”

  回到老家後,刁龍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刁照民。不出意外,父親怒了:“啥?養驢!你連驢都沒見過,還養驢?看驢養得了你?”

  “養驢能賺大錢!我要做的不是你想象的那種養法,我要成規模養,要形成產業鏈條……”刁龍耐心地將自己的規劃說給父親聽,父親勉強算是答應了。但是父親和刁龍約法三章,能不能先養幾十只試試看。

  “那不行,要做就做大做強,規模就是效益……”刁龍說,嘴上他雖然答應了父親,但他內心有更巨集大的目標。此後,刁龍從親戚朋友處籌資100萬元,又悄悄貸款160萬元,並開始在全國各地考察,尋找驢苗,學習養殖經驗。

  前期工作一切就緒後,2012年6月,刁龍註冊的養殖場破土動工。幾個月後,擁有辦公室、員工宿舍、標準化驢舍、飼料房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養殖場建成了。就在這時,一些村民還不理解地說,“他肯定是在城裡混不下去了,回來養驢來了,簡直就是胡整。”

  犟驢脾氣

  “我就不信自己發不了這驢財”

  說幹就幹。2012年6月,刁龍在村上租賃了35畝土地,請專家設計了標準化養殖場方案,初期投入200萬元的三牧關中驢養殖場在鞭炮聲中破土動工了。施工過程中,刁龍自己當小工,挖地基、搬磚、和水泥,修建起擁有辦公室以及員工宿舍、標準化驢舍、料房、青貯池等基礎設施的養殖場,開始規模化養驢。隨後,養殖場還陸續養起了供鄉親們搞旅遊租用的駱駝和馬匹。

  2012年11月,刁龍去甘肅、青海等地,一次性引進回關中驢140多頭。看著嗷嗷叫喚的毛驢,刁龍激動不已,但心裡沒底,“這驢愛吃啥,會不會得病,我啥也不知道,沒幾天就死了好幾頭。”

  “我就不信自己發不了這驢財。”刁龍說,既然上了“梁山”,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隨後,刁龍在村裡找了幾個養過毛驢的老人幫忙。好在毛驢確實不容易生病,加上家人的幫忙,很快毛驢養殖走上了正軌。

  由於父親有做醬牛肉的手藝。2013年底,刁龍又註冊了一家食品廠,專門由父親負責做生熟驢肉加工。刁龍說,之後,他親自上門推銷,將驢肉供給省內各大酒店,目前,他和許多酒店簽訂了長年合作協議。現在,陝西境內的大部分驢肉都是他的產品,一頭毛驢單肉就能賣到七八千元,每年純利潤已突破百萬元。

  2014年底,刁龍還清所有的債務,還買了一輛寶馬轎車。

  昨日,華商報記者在刁龍的養殖場看到,存欄的毛驢有600多頭。刁龍說,他食品廠的屠宰量保持在每年1000頭左右,公司淨資產達到上千萬元。大學同學都稱他“刁千萬”。

  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一起致富,刁龍採取養殖場?農戶的模式,在周邊發展了6個養殖大戶,給他們提供驢駒、青貯飼料,上門跟蹤服務、實行統一防疫……每戶一年最少可賺5萬元。更讓他高興的是,每年把鄉親們秋收後剩餘的玉米秸稈作為青貯飼料一股腦全收來,僅此一項,每畝地就能增加純收入300多元。看著鄉親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刁龍心裡樂開了花。他自己也被評為陝西省大學生自主創業明星。

  回鄉創業成功典型案例二

  要養天鵝養殖前先養鴨,一年賺了70萬

  劉明國一直有個天鵝夢,就算是遭遇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質疑,仍難以放棄,幾年間,他先通過養鴨子掌握養殖技術的方式,成功曲線圓了自己養天鵝的創業夢。

  上週,在武漢江夏區安山街朱墩林場裡看到,上萬只灰天鵝在水塘、林間嬉戲。宜城來漢男子劉明國,靠著養天鵝走上了致富路。

  轉型

  從養殖到餐飲

  剛剛過去的七夕情人節,一些資深吃貨會聚到江夏武昌大道旁的“鴻雁樓”,品嚐完鮮天鵝肉後,再到附近林場漫步。

  一撥撥消費者的到來,讓“鴻雁樓”老闆劉明國終於放下心來。要知道,這家天鵝肉主題餐飲店,是他投入一年收入轉型的第一步。下一步,他還準備對灰天鵝進行深加工,將灰天鵝成品銷往全國各地。

  劉明國養天鵝純屬偶然,這要追溯到1998年。當時,他在雜誌上看到農民養殖灰天鵝致富的故事,“太讓人激動了”,劉明國昨日說,他對養殖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但當時買一隻種鵝得1000多元,因囊中羞澀,計劃只能擱淺。

  但是在浙江打工的他沒有放棄這個想法,經常在工作之餘去浙江天鵝養殖基地實地考察。去多了後,別人開始出語質疑他,“養殖灰天鵝門檻很高,你搞不搞得起哦!”

  起步

  養天鵝先養鴨

  “養不起天鵝,我可以先養鴨子,鴨子和灰天鵝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可以通過養鴨子積累經驗。”劉明國說,2006年他開始轉行養鴨子,此後三年,他邊摸索邊實踐邊積累經驗。

  2009年底,劉明國自認完成了原始積累,他將養殖灰天鵝的想法告訴妻子劉秀珍。不想,妻子堅決反對:“你這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劉明國決定嘗試一下。他先是在襄陽漢江上的桃花島租了幾十畝荒灘,後又花1.2萬元從浙江買回了12只種鵝,開啟創業夢。

  2013年11月,劉明國帶著2500只種鵝從襄陽轉戰到了江夏,“這家園林公司有基地面積700畝,我準備在這裡大幹一場,目前已經養了大大小小萬餘隻灰天鵝,計劃兩年左右,發展到3萬隻。”

  肉要吃錢也要賺

  劉明國在島上一待就是一年多。他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伺候種鵝,尤其是在灰天鵝孵育期間,他日夜看守。“那時我的壓力很大,幾乎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如果搞不成功,我沒臉回去見家人。”劉明國說。

  見丈夫如此執著,劉秀珍看在眼裡,痛在心中,她默認了丈夫的選擇,開始給他做飯,洗衣服,還經常送錢給丈夫買飼料。妻子態度的轉變,讓劉國明動力更足了。

  灰天鵝是遷徙型動物,秋冬季節從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飛到我國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又會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灰天鵝之所以這樣長途奔襲,主要是為了覓食,只要有青草、五穀雜糧吃,有乾淨涼爽的水消暑,它們就能健康地生活、成長。”劉明國說,經過馴化的灰天鵝已經適應了內陸的生活環境,完全可以規模繁養。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明國通過精心養護,灰天鵝成活率高達95%以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他通過網路銷售渠道,將成鵝、鵝苗和鵝蛋賣到省外。“一隻鵝苗賣100元,一隻六七斤的成鵝賣500多元,種蛋賣60元/枚,商品蛋賣15元/枚。”劉明國說,養殖灰天鵝利潤高達30%以上,但投入並不大,除了鵝苗貴點,平常的的飼養成本很低,他們以食草為主,每天只需投喂幾毛錢的糧食,一年下來,可以純賺六七十萬元。

  劉明國成功了,他不僅吃到了天鵝肉,還賺到了不菲的收入,妻子不再有怨言,辭掉了工作,專心為他打工。

  銷售

  網上賣灰天鵝

  養天鵝的利潤有多高?劉明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隻鵝苗賣100元,一隻六七斤的成鵝賣500多元,種蛋賣60元/枚,商品蛋賣15元/枚。”一年下來,他的養殖場可以純賺六七十萬元。

  養好的天鵝往哪裡賣?眼前這個樸素的漢子,除了給省內各餐飲酒店和農牧場供貨外,最主要的銷售渠道是網路,他辦理了灰天鵝養殖和經營許可證,通過網路平臺,將成鵝、鵝苗和鵝蛋賣到全國。

  早在幾年前,劉明國還成立了襄陽灰天鵝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建立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社員從合作社購買鵝苗,免費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技術服務,灰天鵝養大後如賣不出去,由合作社按300元/只的保底價回收。

  如今,合作社有社員三四十人,他們與劉明國一道,將天鵝夢越織越大。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回鄉創業成功典型案例相關內容

  

回鄉創業成功緻富例項
學校安全教育日倡議書
相關知識
回鄉大學生創業成功典型案例
大學生創業成功典型事例
大學生創業成功典型事例
大學生創業成功典型事蹟
大學生創業致富典型案例
大學生創業成功緻富事例
大學生創業致富典型事例
大學生創業致富典型事例
關於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故事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