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秋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現代人過中秋節一般是吃月餅、賞月,那麼你知道古代中秋節的習俗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古代中秋節習俗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偷菜

  在古代,許多地方流傳著中秋夜“做賊”的習俗。皓月當空,夜深人靜的時候,未婚少女們偷偷地出動了,她們躡手躡腳,藉著月色摸到別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3、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4、吃月餅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5、送月餅

  現代特別流行的中秋送月餅風俗明代已開始流行。崇禎《嘉興縣誌》稱,“十五是為中秋,作餅肖月形,曰‘月餅’,有相饋遺者,取團圓之義”;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也有相同說法,“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中秋送月餅風俗是怎麼形成的?據說緣於“走月”活動。所謂“走月”,就是乘著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饋贈糕點、鮮果等食品。

  6、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美不勝收。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7、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環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常可愛。

  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現代人過中秋節的習俗

  1、準備美食

  每個地方的中秋節都會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妞妞這裡就是每家每戶張羅一大桌的食物和裝飾品***每家都有一個用食物砌成的小塔,比如水果糖或者餅乾***,擺在路邊,音樂響起,祭拜月神,一條街看過去,很耀眼。那麼,白天的時候,你就要幫父母準備好祭拜的東西,如果沒有什麼習俗的話,那就去超市挑選精美的月餅吧。

  2、家庭聚餐

  和家人吃飯,閒聊也好,工作以後,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得可憐,珍惜每一次的聚餐,不要玩手機和電腦,就好好地陪伴家人一天。

  3、吃月餅賞月

  找個露天的地方,和朋友吃月餅聊天賞月,說說各自的近況,搞笑的事情都可以。
 

中秋給家裡人買什麼
古人如何過中秋節
相關知識
古今中秋節
古代中秋節習俗
古代中秋節叫什麼
有關古代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古代中秋節詩詞名句賞析
古代中秋節詩詞名句賞析
今年中秋節是幾號
與中秋節有關的勵志古詩句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大全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英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