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小常識及注意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春季最適合我們養生的季節。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春季養生小常識

  一、早起喝水

  中醫有句古話,“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早上起床後喝杯白開水或淡鹽水,可補充夜間身體流失的水分,幫助“喚醒”身體。

  此外,人們一般上午腦力勞動比較多,早飯時可以喝一杯牛奶,增強腸蠕動,滿足人體的鈣和蛋白質等營養需要。對消化不好的老人來說,清淡的粥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中午喝湯

  中午飯前喝一些湯,不僅能起到保健作用,還可使胃內食物充分貼近胃壁,滋養胃部,並增強飽腹感,避免進食過多,這對肥胖或希望減肥的人來說很有益處。蘿蔔湯、冬瓜湯、番茄湯、海帶湯、紫菜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晚飯喝粥

  中醫認為,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晚上喝粥,既能補充一天耗損的元氣,又容易消化吸收。煮粥時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特點,適當加入山藥、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食材,增加保健功效。

  睡前喝蜜。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補強身、排毒美容的佳品,其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易於被人體吸收,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排毒養顏功效顯著。睡前用溫開水調服10~20毫升蜂蜜,給忙碌一天一個“甜蜜的結尾”,還有助於和胃潤腸,提高睡眠質量。

  春季養生注意事項

  多喝水———減少毒素損肝臟

  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

  充體液,增強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飲食平衡———保障肝臟功能正常運轉

  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這種飢、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所以,春季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少飲酒———利於肝臟陽氣升發

  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要知道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據醫學研究表明,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謝60克酒精,若超過限量,就會影響肝臟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樂觀開朗———有利肝氣順調心情舒暢

  樂觀使人健康。由於肝喜疏惡鬱,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

  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致肝病。

  春季謹防這四種疾病

  一是甲型肝炎。

  春季是甲型肝炎的好發季節。在這段時間裡,特別是在接觸甲型肝炎病人半個月至一個月後的時間裡,凡出現發熱,沒有其它原因,如吃得過飽、吃了油膩食品、夜間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釋的吃不下飯,甚至飯後噁心、嘔吐、乏力,連上一步樓梯都感費力、面黃、小便像濃茶等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二是流行性出血熱。

  這是一種春季急性傳染病。目前對這種病尚無令人滿意的特效藥物,病後不及時診治,病死率相當高。在這個季節,一旦出現突然畏寒、繼之高熱、面紅、頸紅、胸肩部紅、貌似醉酒、伴有頭痛、眼眶痛、腰痛和面板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及時求治。

  三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簡稱流腦,俗稱腦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好發於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兒童為多。在流腦好發的季節裡,一旦發現突然高熱、頭痛、噴射狀嘔吐、驚厥和面板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加以注意。該病患者居室應開窗通風,病人使用的被褥應在太陽光下曝晒消毒。

  四是風疹。

  風疹多危害幼兒及胎兒,懷孕婦女特別是妊娠早期得了風疹容易引起胎兒畸形。此病多有發熱,體溫不太高,1~2天后面部、頸部面板出現淡紅色疹子,在24小時內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無疹子。在風疹好發季節裡,孕婦儘可能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外出時儘可能戴口罩。


春季養生小常識及注意事項
補肝養血明目吃什麼好
相關知識
春季養生小常識及注意事項
春季養生小常識及注意事項
老人秋季養生小常識及注意事項
秋季飲食養生小常識和注意事項
立秋後養生小常識和注意事項
女人春季養生小常識及方法
秋季養生減肥小常識及注意事項
春季養生健康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春季養生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體育運動小常識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