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糾正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

  1.引導學生、家長明白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教師要讓學生和家長懂得獨立思考的意義,明白獨立思考就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在學習上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更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資本。

  2.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滿堂灌”和“滿堂問”都佔用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適當提問,引發學生思考。例如,教學“平均數”時,教師可請兩組學生到黑板前進行“畫三角形”比賽,男生組3人,女生組4人,最後總數多的小組勝。這時,學生高喊“不公平”。教師故意提問:“那你們認為怎樣才公平?為什麼?”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對“平均數”進行初步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應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3.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靜能生慧,數學課堂需要學生靜靜地思考。學生的思維存在差異。例如,對於“小明從家***7:30***走到學校***7:45***用了幾分鐘”這個問題,思維敏捷的學生說:“都是7點多,直接用‘45-30’計算。”“分針走了3大格,是15分鐘。”而此時,部分學生還沒有想出來,他們需要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有見解就有交流的渴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正如上述“時、分、秒”的教學案例中,問題難度不大,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後,都能有自己的看法,並都有機會展現自己思考成果。

  4.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基本方法。數學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是緊密相連的,教師要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解決“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後,得到的數與原來相差1.35,原來的數是多少”時,教師指導學生:***1***弄清問題。明白題目已知什麼、求什麼、資料條件是否充分***只有兩數之差為1.35,看似條件不夠***。***2***擬訂計劃,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提出“你見過類似的問題嗎?能否直接從已學的公式或數量關係式中找到解題方法?如果能補充一個條件助你解決問題,你會怎麼做”等問題。***如果還知道這兩個數的和或倍數關係,就能用“和差”或“差倍”知識來思考******3***實施計劃。學生嘗試按照上述思路嘗試解答。學生經常經歷這樣的獨立思考的過程,就能逐步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

  讓學生會看書,從書上間接獲取新知,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同時也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根據不同的年級採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學生認真地讀課本。

  ***1***在課堂上重視指導學生養成看圖、看關鍵文字、理解數學知識的習慣。上新授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啟發學生觀察思考一些直觀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適當時候穿插安排帶領學生閱讀理解課本插圖和看關鍵文字。如:在教學概念“質數”時,要及時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有關文字,並強調其中的關鍵字“只有”,引導大家討論,使學生能區別“有”與“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課前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與培養預習習慣結合起來,在每次新授課之前,把預習看書作為課後練習佈置給學生,並提出適應任教班級學生能力水平的預習要求,指導一定的看書方法,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除了指導學生讀課本外,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在閱讀課外書的同時,發現課外書中以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特殊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習慣。在經歷數學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和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學起于思,思緣於疑”,提出問題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訓練學生提問,學生提問的能力大大增強。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可從模仿開始。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2.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等形式來獲取新知。這樣,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即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領。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多向性與靈活性。教師可通過激勵性語言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與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4.培養學生的合作性學習習慣。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在數學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共同預習,課中合作實驗、合作操作、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教師佈置的學習內容要有價值、有意義,並且注意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要流於形式或出現“優等生唱主角,中等生當配角,後進生當觀眾”的局面。對於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與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積極參與,逐漸養成習慣。


怎樣提高三年級數學
如何糾正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
相關知識
如何糾正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
如何糾正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
如何提高三年級孩子的數學
如何提高二年級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績
父母如何輔導三年級孩子學習
如何培養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
如何提高三年級數學興趣
如何提高三年級數學興趣
如何培養三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導圖
如何提高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