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教育需要怎麼學習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欣賞、評述”是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它充分體現出人文性質,使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在作品欣賞中被喚醒,提高他們的審美的感受、情感、想象與理解等心理能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感受環節

  感受是進行美術創作表現的基礎和前提,學生表現活動缺少感官刺激,就不能獲得感性認識和創造靈感。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是人類認識過程中的兩個程式,美術課有利於兩種認識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美術教學中一方面通過感知啟發學生的美感潛能;另一方面,注意發展學生視覺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直覺訓練提高學生的感性知覺、審美知覺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主動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運用美術創造性語言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欣賞教學也要從學生的自主感受入手,不能只是老師講學生聽,搞滿堂灌。學生對一些藝術作品知之甚少,但目睹這些藝術品,總會有所感受和感覺,而學生不知道的正是教師設定質疑的寶貴契機。抓住這個契機,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追求新的鑑賞知識,使審美的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上升。在這一環節,要鼓勵學生看和觸,多渠道獲得感知資訊,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

  藝術創造需要藝術想象,老師要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

  首先,以對比引導想象,闡明美術的重要性。無論教授哪一門類,教師首先要向學生闡明其重要性、社會意義等,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上色彩常識課時,讓學生想象曾經見過的色彩美麗的物體。然後,再讓他們想象如果沒有色彩的情況又會怎樣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想象所得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想象所得。啟發學生們從想象中得出結論:沒有色彩存在的世界將會單調、乏味、缺少生機。

  其次,以聯想引導學生想象,縮短藝術與生活的距離。美術課中把現實生活中的藝術拉到學生的眼前,使課堂講述變成生動的影像展示,消除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距離感,認識到現實中藝術無處不有的感受。如講雕塑的型別及美感時,通過介紹市烈士紀念館門前的烈士雕像、人民影院旁的兒童群像等,使學生感到藝術不僅能夠美化生活、美化環境,而且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的道理。

  通過對生活中藝術的觀賞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

  再次,想象是美術設計的先決條件,新穎的作品來自大膽想象

  想象力在美術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鉛筆刀的外形設計;大到大型建築,如悉尼歌劇院的整體構思,都離不開大膽的想象。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能力不能忽視想象力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想象所得論文。如上“動物圖案設計”課時,要展示一些帶有動物圖案的生活用品給學生看,然後提問圖案中的動物與公園裡的動物有哪些區別?通過對比、聯想,使學生了解到圖案設計的規律,即強調誇張與變形等。

  總之,想象在美術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提高了形象思維能力。美好形象的記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同時,還可以改善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方式,變死記硬背為形象化的記憶。

  二、賞評環節

  在這裡,筆者把美術教學中的賞析改為賞評,其目的是欣賞課要有意識地開展對美術作品的評論,也是美術課程標準所說的“評述”。儘管在創作課中的賞析環節也有理性的分析,但不可能也不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論;而在欣賞課中,細緻的評論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評論的內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和作品在美術史中的地位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本身內容和形式的分析。當然,評論的深度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審美經驗水平來確定。同時,評論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賞評中學生的審美實踐活動應包括聽、讀、說等等。比如,在學生初步感受了白石老人精美作品的基礎上,整理出白石老人的畫作,讓大家欣賞、分析、議論:“作品美在哪裡?為什麼那麼惹人喜愛?”學生們可以分組討論,教師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紛紛發言,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白石老人的畫與真的一樣,很好看,都是活生生的,充滿著生命和生機。此時,教師應抓住機會加以點撥:這就是藝術家作品的動人之處,他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形象同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和認識融為一體,抓住最能表現生命力的特徵而刪掉累贅的細節,把它的活力表現出來,這就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但又形神兼備”。就以蝦來說吧,同學們都覺得像極了,蝦體透明,似乎活潑地在水裡遊動、在跳躍,但是與真的蝦相比較,可以看出,蝦的頭、頸、足等細部都經過了提煉和概括取捨,與真的蝦不一樣。白石老人通過長期的仔細觀察,按著自己的審美規律,進行誇張取捨,畫作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激發著人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嚮往,併產生強烈的共鳴。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合作培養了學生的社會意識,並轉變了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觀念,並在共同合作中發展了教學。

  三、表現環節

  本環節實踐中,教師可以把一堂欣賞課的美術作品分成兩組:一組是用於賞評,另一組是用於表現。在賞評環節中通過欣賞第一組作品,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因為審美是美術實踐活動的源泉,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文化教育。在表現環節,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表現,讓學生在對第二組作品進行自由的感受和自由的賞評,鼓勵個性發展。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力。個性發展唯一的目標是使個體活動自我滿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實現,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勇於創新的精神和獨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師主要起組織、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學會參與、學會選擇、學會自主學習和發展。表現是一種應用,在應用中去複習、鞏固前兩個環節的學習所得;表現又是一種開發,啟發學生依靠直覺感受、想象和靈感,通過自由的表現去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思維能力。表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說、寫,還可以是表現性地搞點小創作,讓學生對範畫作品的形式美特別是技法等形成更深刻的體驗。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表現並獲得成功的機會。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喜悅和獲得參與活動的樂趣。寫和作不必侷限在課堂以內,而應該鼓勵學生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尋找感興趣的主題,圍繞主題去拓展閱讀、拓展欣賞、創新構思、創新技法等。這實際上就是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研究性學習”。

怎麼培養在美術鑑賞中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兒童美術教育應該怎樣做
相關知識
中學美術教育需要怎麼學習欣賞
中小學美術教育應該怎麼改革
美術教育專業怎麼樣
中小學美術教育隨筆
中學美術教育隨筆
中小學美術教育淺探論文
中學美術教育淺議論文
中小學美術教育淺析論文
中學美術教育的思考
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