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小架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其實太極拳只有一個拳架.練拳的多了,就改來改去的.基本上有恆這一支的練法就叫小架。泰拳的小架到底有多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小架起式金剛難,再談起式很必要。起式除了襠胯腰要求,手在位,身合體,一絲也是合,不要無限放大去找感覺。這樣容易晃,搖,凹凸,形散而體不合。兩肩尖微向前裹帶動大臂往左前旋,自肩傳至肘再至腕、手。走一個立圓,而且從右襠鬆,合,走到合,手成勢在位,都要整體,不能單獨動胯或動腰,不能有凹凸。每個部位的承受力和接收力都是一樣的, 沒有彼此, 有彼此就破壞了和諧 。不和諧是力 ,是拙力,真正的和諧才叫勁 ,太極勁 。也就是整勁。離開這個談養生, 離開這個談功夫, 離開這個談做任何運動怎麼好。都是虛妄 ,沒有和諧沒有建立 ,平衡能力越來越差。也就是沒有陰陽合體。真正的太極都是,陰陽合體,剛柔同體。也就是名家說的,一抬手,什麼都有了。說的容易,還是難。深入探討有助於對拳的認識以自身的感悟,試論拳的根本在於論頓悟與開悟,引經俱典不是真懂,任何理論都來源於生活、因此:理論要生活化!識途者指路,抬手一揮而已。道法自然,越簡單越好。練不出來,只是協調和系統訓練與開悟的問題,引導方向的問題,下來才是練得問題。沒有那麼複雜。

  浮雲富貴非吾願。只願吾身健。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師不在高,有悟則明。拳不在重,有感則靈。斯是明師,唯求《圖說》。切磋有摯友,往來通心聲。可以論技藝,話拳經。無擾心之煩事,無逐利之苟蠅。論藝小架拳,開悟小架中。

  陳式太極拳小架的八個特點

  《拳經》雲:“若要拳練好,除非圈練小。”即由大圈練至小圈,由小圈練至無圈,方臻神品。

  陳式小架太極拳特點概述:古樸無華,小巧緊湊;身法中正,步法輕盈;以意領氣,以氣摧勁;靜則百骸皆靜,動則周身全動。以內勁為統領,以蠶絲勁為核心,動作剛柔相濟,開合相寓;以腰為軸,節節貫穿,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若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1、身法

  “身忌上躥胡亂擺,寧低不高行平線”。行拳走架身體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亂擺;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個別動作如擺腳下岔、金雞獨立、鋪地龍等除外***。

  2、手法

  陳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成立最早的門派,其獨特的拳術風格是中華武術的傑作。

  “雙手相合勿翻動,微貫一氣指肚間;上行不過眉,下行似鬆開;內轉拇指界中線,外運勿探、沉肘尖;莫貪莫夾、束肋毛膚相挨”。兩手向合,四六陰陽;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貫母、食、中指。

  手的運動範圍以身體中線為界

  手的運動範圍以身體中線為界,左、右手各管半邊,向上行不超過眉毛,向下行意想鬆開;出手勿貪,回手勿夾,留有餘地,中規中矩。

  3、步法

  “腳踏忌八、丁,切記合足尖;內腳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領先;以腳跟轉換,步大一腿長,步小一豎腳”。基於開胯圓襠的需要,要求兩腳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腳、丁字腳***造成兩胯根不成窩狀,襠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襠即尖襠,不能實現圓襠***。

  從胯向下內纏,落在腳掌內側大、二足指上。出步適中,不能大。大步不能超過一腿長,小步不能小於一豎腳。

  4、“寧進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寧進不退;轉換下在上先。

  5、眼法

  “神送前手頭忌晃動”。神意在前手,但目光並非死死盯住前手,頭也不能隨手晃動。

  6、勁法

  “襠貴開圓,莫扭莫涮”。臀部放鬆,向兩側外泛,使胯從兩側向前、內裹,胯根裡掖,形成後開前合,實現圓襠;襠為腰腿之樞紐,在運動旋轉中,是由趾而脛而股而會陰。

  由身***命門***而肩而肱而橈骨、尺骨直纏至指梢的“纏絲勁”,也叫“螺旋勁”;陰陽轉換時,胯走後、下弧;胯似托盤,切記不能扭、不能涮;兩胯走“∞”勁不斷,背絲扣型迴圈纏;勁需走滿,無過無不及。

  7、立圓多、平圓少

  劃圈走立圓是為了在鬆沉圓轉的條件下,實現力從腳起,自下而上的傳遞。另外,走立圓也容易保持身體的穩定。所以小架走圓多為立圓,或有小角度的傾斜。

  8、整圓多、弧線少

  整圓是為了勁路的完整,減少不必要地重複蓄勁,實現化、打連貫,出擊迅速。
 

太極拳招式中上肢的虛實分明
太極拳的小架難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小架難
太極拳的小架難
武式太極拳的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孫式太極拳的盤架要求
孫式太極拳的盤架要求
陳式小架太極拳的特點
陳氏小架太極拳的介紹
陳氏小架太極拳的介紹
陳式小架太極拳的三三六原理
小架太極拳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