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春季兒童保健要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冬春交替時,氣溫忽冷忽熱,兒童要做好中醫保健工作。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春意融融,室外活動

  入春之後,天氣由寒轉溫,大地開始解凍,草木逐漸萌發新芽,明媚的春光照在身上格外溫暖,綠地的負氧離子也在增加。而且經過了一冬的閉藏,人體的氣血也隨著春天的到來開始萌動、流通,孩子的新陳代謝和生長髮育也活躍起來,這時候增加室外活動,帶孩子到室外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正好可以促進氣血的執行,舒展筋骨,促進生長。暖融融的陽光照在身上,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獲得維生素D,攝取鈣和磷,讓骨骼長得結實,對增強免疫能力也有好處。

  春寒料峭,莫忘春捂

  早春氣候多變,冷暖莫測,晝夜溫差大。春寒雖然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寒冷,但由於春天機體氣血流通,汗孔張開,面板不像冬天那麼緊緻,對外界病邪的防禦能力相對降低了,如果冬裝脫下太快,遇到倒春寒反而更容易引起不適。而且入春後,外界的病菌、病毒也滋生、活躍起來,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流腦、水痘、麻疹、風疹等疾病的春季發病率都比較高,所以不要讓孩子太快脫下冬裝,衣服要隨著外界冷熱的變化及時增減。

  寒從腳下起,腳的保暖很重要,這時穿衣要注意下厚上薄。頭是陽經會合之處,陽氣旺盛,除了囟門未閉的小寶寶需注意頭部保暖外,大點的孩子就不用再捂著厚帽子了,頭可以涼些,以便祛散內火。

  春氣升發,芽菜春餅

  入春之時,陽氣初升,萬物隨陽而生,但力有不足。傳統習俗認為,芽苗類的食物最具有升發之性,入其時節吃這些食物,有助於陽氣勃發,生機旺盛,加強升發的力量。民間有立春吃春餅、春捲的習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早春時節可適當選擇一些芽苗類的蔬菜給孩子吃,如豆芽、香椿芽、薺菜、春筍等。此外,古人還有“造五辛盤、以五香沐浴”的習俗,我們也可以效仿,給孩子佩帶一個小香囊,嗅嗅花香之氣,或者用白芷、桃枝皮、青木香等煮水給孩子洗澡,既可以養生,又可以增加生活情趣。

  春風和煦,調暢情緒

  中醫認為,肝臟氣機舒暢與人的情緒好壞關係非常密切。肝臟對應的是春季,也需要升發。如果情緒抑鬱、煩惱會傷及肝。

  人的心情變化就好像天氣一樣,春風和煦、微風輕拂時,情緒也開朗、舒暢;如果心情不好,就像狂風大作的天氣那樣,會吵鬧,會抑鬱。春天人的情緒容易興奮,起伏較大。孩子的臟腑稚嫩,調控能力不足,情緒波動會更厲害。知道了這一特點,我們更要多包容孩子,儘量幫助他穩定情緒,消除不安,多給他一些關注、愛撫,而不要過多地挑逗孩子,以免把他惹惱了。遇到孩子哭鬧時,不必責備他、懲罰他,你的不冷靜會令孩子更加不安。

  春暖花開,慎防過敏

  春天生機盎然,百花爭豔,春風拂動,這一切美好的景象,卻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春天空氣中花粉、粉塵的含量會明顯升高。再加上剛剛換季,人體的調節還沒有完全適應,外出活動又增多,所以春季是容易引發過敏的季節。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遇到花粉、灰塵、冷風或刺激氣味,就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喘粗氣、拉肚子、面板上起小紅疹或紅斑等過敏反應。如果孩子對粉塵敏感,要注意遠離致敏的粉塵或刺激物,外出時可以戴上口罩,減少面板的祼露。另外,通過改善體質,大多數孩子都能降低敏感性,減少嚴重過敏病症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合理膳食,積極鍛鍊身體,身體的免疫力提高了,過敏的機會也會隨之降低。

  春幹風燥,潤膚喝水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越小,體內的含水量就越大,所需要不斷地補充水分。

  但春季風乾物燥,北方地區尤其嚴重,而此時陽氣萌動,代謝活也開躍,孩子又愛動,一刻也閒不住,這些都會消耗大量的水分,但他們又不會自己找水喝,所以容易出現口脣乾裂、面板乾燥的情況,這個時節的補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每次給孩子洗臉、洗澡後,都要及時給他塗抹柔和的潤膚霜,特別是臉頰、手背、腳踝等常暴露的部位。還要讓孩子經常喝白開水,並適當增加新鮮的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不過,高甜度、高濃度的飲料或果汁不要喝太多。

  春色滿園,遠眺明目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在春天肝氣旺盛的時候,做些有益明目的事情可以事半功倍 。天暖和了,要經常帶孩子到戶外,看看遠處的花草、樹木,還可以帶著孩子到郊外,看看綠色田野,如畫山水,一起放放風箏,這不僅能調節視力,放鬆身心,更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親子時刻。春天給孩子適當吃些動物肝,既可以補肝,對眼睛的發育也有好處。要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用眼習慣,不要讓他花太多的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遊戲,炫目的動態畫面雖然很漂亮,對孩子的吸引力也大,但很容易讓孩子的眼睛疲勞。而戶外柔和的靜態美景則可以讓眼睛休息一下,讓人們放鬆情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春季中醫養生保健常識

  1、禦寒防風莫忽視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2、飲食調養是關鍵

  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3、鍛鍊運動很重要

  春季養生保健運動鍛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於運動。動則養形,活則血流。有規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祕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為適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恆為主要。

  4、精神調養很有益

  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

  春季中醫飲食養生

  早春 吃點蔥薑蒜

  陰寒漸退,陽氣開始升發,乍暖乍寒。根據“春夏養陽”的理論,此時可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應在肝。肝亢可傷脾,影響脾胃運化。此時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鍋巴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正值各種既富含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竹筍、香椿等,應不失時機地擇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氣溫日漸升高,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變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中醫如何預防胃癌
肝硬化的中醫護理
相關知識
中醫談春季兒童保健要點
夏季兒童保健知識
冬季兒童保健食譜的製作方法
春季兒童活動要注意什麼問題
春季養生保健要做什麼
女性秋季養生保健要點有哪些
中醫春季養生保健知識介紹
春季兒童養生保健小知識有哪些
春季中醫養生有哪些保健小常識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