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摺疊之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武式太極拳已有多年的歷史發展,發展至今,武式的摺疊術仍是人們學習的經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介

  武式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的武術學,必有其獨特之處。武式的摺疊之術最具代表性。

  摺疊由對立雙方的相合統一而構成,在有上即有下、有下即有上、有前即有後、有後即有前、有左即有右、有右即有左的過程中產生。摺疊不僅包含著內勁上的運動內容,還包含著身法上的組織內容。

  摺疊體現在內勁的執行上,是意欲往上時,即寓有下意,且意欲往上多少,則寓意向下多少;意欲向下時,即寓有上意,且意欲向下多少,則寓意往上多少。不論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是如此。此即是摺疊之術。

  練習武式太極拳的摺疊之術,先練好武式太極拳的基本動作,進一步才能學習到摺疊之術。

  在身法上,摺疊要求有四正與四斜之分。四正者,兩肩與兩胯正對相合,即左肩與左胯正對相合,右肩與右胯正對相合,且左右的上下對合必須相等。四斜者,即左肩與右胯斜線相合,右肩與左胯斜線相合,並且四斜的對合也必須相等。

  達到了四正和四斜的摺疊要求,就能以脊柱為中心,使身體的左右兩半對合相等。此時,身體便能保持穩定而不致亂動,各條身法的依存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怎樣練好武式太極拳摺疊勁

  郝少如前輩曾經說過:“摺疊勁由對立雙方的相合統一而構成,在有上即有下、有下即有上、有前即有後、有後即有前、有左即有右、有右即有左的過程中產生。

  摺疊勁不僅只包含著內勁上的運動內容,還包括身法上的組織內容,學好摺疊之術對學習太極拳的技擊和推手有很大的幫助。

  摺疊體現在內勁的執行上,是意欲往上時,即寓有下意,且意欲往上多少,則寓意向下多少;意欲向下時,即寓有上意,且意欲向下多少,則寓意往上多少。

  不論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是如此。此即是摺疊之術。在身法上,摺疊要求有四正與四斜之分。四正者,兩肩與兩胯正對相合,即左肩與左胯正對相合,右肩與右胯正對相合,且左右的上下對合必須相等。

  四斜者,即左肩與右胯斜線相合,右肩與左胯斜線相合,並且四斜的對合也必須相等。

  達到了四正和四斜的摺疊要求,就能以脊柱為中心,使身體的左右兩半對合相等。此時,身體便能保持穩定而不致亂動,各條身法的依存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郝月如前輩指出:“太極拳有摺疊之術,有轉換之法。摺疊者,是對稱的,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即意要向上,即寓有下意,意要向下,即寓有上意。

  前後左右,皆是如此。此即謂之摺疊。轉換著,步隨身換,命意源頭在腰眼之間,向左轉換,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向右轉換,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次即謂命意源頭在腰隙。”

  武式轉換之法

  太極拳的轉換,即為陰陽虛實之間的互相轉化,有其獨到之法。

  習者若能把握住它的法則,就等於在太極拳藝難以逾越的鴻溝上架起了一座橋樑。

  陰陽虛實之間的分清和轉換,關鍵之處在兩個腰眼之間。轉換時,命意源頭在腰隙。

  向左轉時,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左胸須虛空;向右轉時,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右胸須虛空。

  邁左步時,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左腿則氣勢騰挪。

  邁右步時,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右腿則氣勢騰挪。

  退左步時,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左腿則氣勢騰挪。

  退右步時,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右腿則氣勢騰挪。

  兩個腰眼總須一上一下,一虛一實,以實託虛,虛與實又要相吸相依。

  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共同作用,乃能互相轉換。

  虛可以轉換為實,實可以轉換為虛。

  須切記“勁由內換”的原則,虛實的變化全在內而不在外,由內才能及外。

  在內則能轉換而不露形跡,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地。形隨意動。步隨身換,由內及外。

  武式太極拳的基本功

  武派太極拳前輩教徒,都要初學者先練習基本功,等基本功練紮實後,再學拳架。像蓋房子一樣,沒有堅實的基礎,就造不出牢固的房屋。沒有紮實的基本功,也很難練好拳架。武派太極拳的基本功因人而異,對青少年強調練好腰腿功。如練習踢腿、悠腿、壓腿、飛腳、下腰、裡合腿、外擺腿、旋風腳、虛步、弓步、僕步等。我師李聖端先生常說:“青少年骨骼柔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先練好腰腿功,有助於身體勻稱健康的發育。日後練習拳架,不致下盤輕浮無力,一些要求腰腿功高的拳勢,也才容易做好。”李老師本人的腰腿功就很好,他五十多歲時,還能雙腿並立,直膝彎腰雙手緊按地面;走架時,“下勢”照樣右腿屈膝下蹲,臀部近地而上身中正;“踐步打捶”,還可飄身縱出七八尺遠;“單、雙擺蓮”,仍能手擊腳面,清脆有聲。年少時如無紮實的功底,老來就很難有這麼好的身手了。李老師為了讓青少年練好腰腿功和腿法,還常要學生先練習幾趟彈腿。他說:“彈腿是學習拳術的基礎拳,通過彈腿的鍛鍊,把腿踢出來,不僅增加了腰腿的力量,還為日後掌握太極拳的腿法奠定基礎。”20歲以上初學者,因年齡較大,腰腿已硬,再練以上這些基本功困難較大,可改練各種樁功。這些樁功較多,常用的有:

  1.無極樁:類似拳架中的無極勢。要求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兩臂彎曲,輕輕向胸前平舉,兩掌高與乳平,掌心相對略偏向下,形如捧球;雙目向前平視,頭宜正直,提頂吊襠,鬆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閭中正,胸寬腹實,氣沉丹田;周身放鬆,自然安舒,聚精會神,摒除雜念,自然呼吸。

  要點是:***1***要“心靜體鬆”。李亦?先生在《五字訣》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靜”。並說:“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初學走架最不易做到心靜,所以要先通過站無極樁來鍛鍊這一功夫。初學拳的人大都容易緊張,故要求“體鬆”,精神、關節、肌肉處處放鬆,為日後練拳走架打好基礎。 ***2***要足與肩同寬。因“湧泉穴”在人足下,“肩井穴”在人肩頭,站樁時足與肩寬,兩“湧泉穴”和兩“肩井穴”上下相沖,才能氣機上升,運行於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則是打不出水的。

  通過無極樁的鍛鍊,求得心靜神斂,氣聚體鬆,然後再練拳架,自然就較容易了。

  2.太極樁:分左右兩式,姿勢類似“懶扎衣”的起勢,兩手一前一後,前高後低;兩腳一前一後,前虛後實;身法要求同無極樁,周身輕靈,務求自然。練習這一樁功,由於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過這一鍛鍊,可增加腿部力量。但開始不宜蹲身過低,以免造成突臀彎腰,上身前傾等弊病。應當循序漸進,逐漸放低身勢。

  太極樁先練定勢,再練動勢。先按定勢太極樁站好,如取左勢,則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後,成左虛右實步。兩手從胸前下落回收,經右腰胯處再往前往上,復至胸前恢復原狀,其往復路線如劃一豎圈;同時,下肢坐腿鬆胯轉腰,兩腿由前虛後實,變為前弓後蹬。如此反覆地劃豎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交換地練習。這一樁功頗似過去北方人用轆轤***一種滑車***從井裡打水的動作,用來練習鬆肩活肘、坐腿轉腰和弓步前擠等易收顯效,對日後走架穩固下盤、肩鬆腰活、上下協調等有很大裨益。

  3.前進步:體重完全置予左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於左踝裡側***圖1***;接著,身軀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翹,足踵向右前方輕輕剷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圖2***;足踵著地後,隨即放鬆,足下似有吸力,伴隨重心前移,足掌緩緩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實,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右弓步***圖3***。

  上勢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於右踝裡側,體重完全置於右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圖4***。接著身軀微向左旋,左足掌上翹,足踵向左前方輕輕剷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後,隨即放鬆,足下似有吸力,足掌落平,全足踏實,左膝前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左弓步***圖5***。

  如此一步一步不斷地往前行進,動作熟練後,還可隨意左右轉彎或轉圈練習。

  兩腿步距以能維持重心穩定***實腿膝和上體不動,虛腳能自由移動***為宜,不必太大;橫距以本人兩胯寬度為宜,不要前後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影響步伐。

  行進時,要保持一定水平,不可忽高忽低。待這一前進步法熟練後,可進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當前進之步剷出,足踵快要著地時,後足用力蹬地,如篙撐船,將身軀水平式地再往前推進一步或半步,然後前足落地踏穩。這種前進步法,自然較前者要難,但熟練後,對增強腰腿功力、隨時維持身體平衡好處很大,應多多練習。

  4.後退步:先站好無極樁,兩腿屈膝下蹲,胯根放鬆,湧泉吸地;兩掌分開置於身軀兩側,肘彎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狀。然後,重心左移,體重完全置於左腿,膝蓋對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於左踝裡側;接著,右腿向右後側移動,先足尖著地,然後足踵里扣,全足落實;落胯屈膝踏穩,重心逐漸移於右腿,尾閭垂直對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內含裹襠,成後坐步。

  上勢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於右踝裡側,體重完全置於右腿。接著左腿向左後側移動,先足尖著地,然後足踵里扣,全足落實,落胯屈膝踏穩,重心逐漸移至左腿,尾閭垂直對正足踵,右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微內含裹襠,成後坐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斷地後退,動作熟練後,也可隨意左右斜撤。兩腿步距和橫距等要求同前進步。待這一後退步法熟練後,可進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當後退之步足尖將要著地時,支撐腿用力蹬地,如用篙支岸開船,將身軀水平式地再往後推移一步或半步,然後後退之步再落地踏穩。

  以上前進、後退共是四種練法,應堅持多練、練好,有助於走架和推手。

  向前上步,抬腿要低,幾乎是擦地而行,出腳勁點在足踵,落足則似踩物;退步略高,要含有“泚勁”,支撐腿要鬆柔,力量要落到足心湧泉,與地相吸,如同長在地上一般。

  5.踩步:先站好無極樁,胯根微收,雙膝下蹲,左掌外旋向胸前掩裹,護於胸前***圖6***;右手握拳,邊外旋邊自左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裡,高不過口。同時,左腿踏穩,體重完全置於左腿,右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右斜,以足心或足踵為勁點向前蹬出,隨即前下踩踏***圖7***,左膝略彎,重心置於左腿;身軀微微左旋,右拳變掌內旋迴採於右脅前,掌心向下,左掌向前閃擊,掌心斜向下***圖8***。

  上勢不停,右足微向里扣,右掌外旋向胸前掩裹,護於胸前;左手握拳,邊外旋邊回收於腹前,再提起自右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裡,高不過口。同時,右腿踏穩,體重完全置於右腿,左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左斜,以足心或足踵為勁點向前蹬出,隨即向下踩踏,右膝略彎,重心置於右腿,身軀微向右旋***圖9***;左拳變掌,內旋迴採於左肋前,掌心向下,右掌向前閃擊,掌心斜向下***圖10***。

  踩腿法既是樁步練習,又是用足掌***或足踵***趟踢對方膝蓋***或迎面骨***、下踩腳面的技擊招法。武派太極拳多化用於搬攬捶等拳勢中,動作雖較複雜,仍須不間斷地練習。久練之後,除周身能協調一致外,腰腿皆有坐勁,下盤穩固,有利於穩定重心,掌握平衡,化發始能從心所欲。

  平時練習踩腿法,宜慢不宜快,要上下相隨,動作一致。

  以上步法適合青壯年練習,若中年或老年習者,可練習獨立步,以增長腰腿功夫。

  6.獨立步:初學者站立時,可先以食、中二指扶住桌椅***或其他可扶之物***,以一足立地,一足抬起,注意氣沉丹田,足心湧泉貼地。站立平穩,隨著腰腿功夫的加強,可逐漸延長站立時間,支撐腿落胯屈膝逐漸重心降低。可左右腿調換練習。熟練後,只用一指扶持桌椅。久之腰腿有力,站立穩定,可以不用再扶桌椅,仍能站立三五分鐘,懸起之腿可以左右旋轉劃圈,練習彈踢、膝端上頂等動作。

  太極拳練拳打手要求其根在腿,如腰腿沒有功夫,則步伐漂浮不穩,不能落地生根,功力不易提高。故中老年初習太極拳者通過本法練習,不僅可以較快地增長腿功,且有益於心臟、腦部之健康,於體用皆有裨益,不可因其形簡而忽視。

  近人練拳,大都不願練習基本功。有些拳師為了迎合這些心理,也就直接教練拳架,其實這是不好的。本固而枝榮,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是難把拳架練好的。練好基本功再練拳架,容易掌握走架中的各種要求,提高拳藝較快;不練基本功就練拳架,難度就要大得多。
 

武式摺疊之術
孫式太極拳技擊介紹
相關知識
武式摺疊之術和摺疊勁
武式摺疊之術
武式摺疊之術
武式轉換之法
古典式摔跤之跪撐中抱腰滾橋技術
古代武藝與今之武術
武式太極拳之太極釋疑
武式太極拳的技術要點
武式太極拳的技術要點
辦公室摺疊床十大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