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章節讀書筆記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老子特別強調守與靜,歸根到底兩者是一致的。靜能修身,後世許多大家把它歸為人生修煉的方法。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天地不仁——道德經讀書筆記及感悟賞析1000字: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現代漢語解讀】天地是沒有偏愛的,將萬物都看成芻狗一樣;聖人也沒有私心,將老百姓都看成芻狗一樣。天地之間,難道不像一個風箱嗎?它內部空虛卻不會枯竭,越鼓動風卻越多,生生不息。到處去追隨、探究萬物,這樣做沒有盡頭,還不如回到事物的中心,找到道的祕密。

  【延伸解讀】

  仁,指存有私心與偏愛。芻狗,草扎的狗,古代用於祭祀。芻狗不
是活的生物,在它們面前標榜仁義沒有用,可以理解為不求回報,也可以理解不一視同仁。

  現實世界中,我們也看到,許多標榜自己如何仁義,如何做好人做善事,到處炫耀的。這些人未必真的那麼好,往往是說的多做得少。標榜的目的無疑是謀求回報,謀求一些名或者利。就是說,作為領導者,對待被管理的百姓既要一視同仁,也不能標榜自己。對於某些人的仁義與偏愛,其實是對其他人的不公正。作為普通人尚且可以,但是領導者卻絕對不可以這樣做。

  橐籥,就是皮囊做的風箱。橐與囊都是動物皮做的,兩者有區別,橐為兩頭都有開口的,而囊只有一個口,橐作風箱用,大約唐之後被木質風箱取代,囊是口袋,用於裝東西的。這用橐籥比喻道,道就像橐籥,中間空心。老子強調作為管理者,要把自己放空,不要撈取。想為自己撈,你以後的成就就少了。

  老子認為,現實生活中,各種術很多,難以全部搞清楚,要抓住本質的,關鍵的。當今社會中,很多人很現實,醉心於各種技巧與方法。這些術在工作中、生活中馬上可以使用,很直接。其實更重要的掌握基本理論,要把道理搞清楚,以不變應萬變。術有很多,無窮無盡,道是根本,只有一個。道與術的關係,就好像科學與技術關係一樣,沒有基礎科學的支撐,技術只能玩花樣,無法深入發展。在管理上也一樣,應該追求方法簡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而不是繁雜的各種管理措施。可能受西方管理學的影響,現今任務分解越來越細,各種管理、考核措施繁多、複雜,而且有些考核目標離初衷越來越遠了。基層幹部卻疲於應付,無法真正做實事。

  有的學者認為,秦朝的滅亡於政務過於苛煩有關。秦始皇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短短十幾年間,行政體制上完成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改革,讀後感t又先後翦滅了東方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實現了全國統一,並且實現了“車同轍、書同文”,修築長城、建造秦直道、阿房宮,北擊匈奴、南開百越,等等一系列的改革與政務,迫使當時的管理機構難以應對、百姓也不堪重負。以他的能力與威望尚且可以維持這個其實並不穩定的社會,但在他死後就繼承者根本無法駕馭。

  以當今網際網路社會來說,海量的資訊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涉世未深的學子往往以浮光掠影的態度去吸收這些資訊,併為此而自豪,進而追求更多地去獲得這些所謂的“知識”,卻不能獲得真正的學問和人生真諦,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沒有對這些資訊自覺地進行甄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樣反被海量資訊所累,找不到方向,甚至走錯道路。因此,在當今社會中,堅持心中的道尤為可貴。

  持而盈之——道德經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賞析:

  【道德經讀書筆記摘抄】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經解讀】端著裝滿水器具走路,水必定溢位來,不如放下來。已經鋒利的兵器還繼續錘打,想讓它更鋒利,這種狀態無法長久保持。家裡金玉滿堂,未必能夠守得住。富貴再加上驕橫,盛氣凌人,這是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功成身退,這是天之道也。

  【道德經讀後感賞析】

  這一章講的是物極必反的道理。任何事都不能追求極致,過了極致的那個點,就走向了反面。

  有個故事。魏文侯問於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戰窮兵,未有不亡者也。”為什麼屢戰屢勝反而是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因為屢戰屢勝之後,國君驕傲,聽不進不同意見,尤其是與自己不一致的意見。百姓疲憊,國家漸漸缺少了戰爭持續支撐的力量,而國君仍然窮兵竇武,國家豈能不亡?

  持滿之戒是中國人的智慧,告誡不要把事情做到極致,留有餘地。在大海游泳的時候,離開海岸之後一定要留一半力氣讓自己游回來。登山家們的經驗就是,不能把體力都用於登頂上,一定要保持足夠的體力使自己能夠安全回來。

  “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告誡我們做事不要太極端。有的家庭,特別是條件非常好的家庭,或者一些非常窘迫的家庭,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要求特別高,考試非要班級第一,甚至還要求年級第一,等等。結果孩子的壓力也特別大,最後身心健康出現問題,可能上學都有困難。這些家長最好能夠學點道德經,沒有必要為最後的幾分鑽牛角尖,極端的做法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古人常說,財聚人散,財散人聚。關鍵的著眼點是在財上還是人上。順豐的王衛說,賺錢沒什麼了不起的,其實這事跟你的福報有關。讀後感”

  一個人富貴之後,可以有兩個選擇。一種是盛氣凌人,另外一種是利用自己的有利資源幫助更多的人。盛氣凌人的往往難以善終。先不說你的財富之路是否正當,但你富貴之後社會對你就有更高的要求,也意味著你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盛氣凌人者反其道而行,雖然你仍然能夠聽到身邊恭維的話,但更多的人會唾棄你,你一人之力怎能與整個社會相抗,那麼失敗是必然的。

  功成身退,並不是說摞挑子不幹了,這是錯誤地理解了老子道德經的原意。而是在大家慶祝或者論功行賞的時候,悄悄退居幕後,不與人爭功爭利爭名。最典型的如美國的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取得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之後,功成身退,解甲歸田。最後,大家還是選舉他擔任第一屆美國總統。更重要的是,他的行為造就了美國幾百年來令世界羨慕的政治文明。

  至虛極也——《道德經》經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賞析:

  【經典名句摘抄】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也。夫物云云,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靜,靜,是謂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現代漢語解讀】悟道的過程要清空自己,清虛到極點,保持安靜純粹的狀態。萬物開始生髮運作時,我看清楚這個世界生滅往復的變化,它總是由生到滅,來回往復。天地萬物芸芸眾生,來回往復發展,都會歸到根源。歸根就是靜,靜就是往復的本性。來回狀態是生命的常態,知道這是常規的常態規律的人,他是洞悉了世界本質的人。不知道的人,狂妄。狂妄的人,危險。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其心胸寬廣,心胸寬廣才能做事公平,做事公平才能成為王者,成為王者之後你的感悟更接近於天,悟到天性之後更接近道,悟到道之後就會長久。終生不會遭受大的失敗。

  【讀後感賞析】虛,清空,清虛。篤,純。老子認為,世界是迴圈往復變化的,我們都是這個變化的世界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斷。千萬不要執著於自我,別盼望永遠,不要糾結,別希望擁有。

  云云,芸芸眾生。歸根,回到根部,可理解為回到初始狀態。一個單位,一個家庭,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但想到總有一天歸根的,一切都會坦然。命,本性。明,明瞭。

  從這裡也看到,道德經是給領導者寫的,可以把《道德經》理解為《領導者素養培訓手冊》。人類能夠團結一起,組成大的群體對抗自然災害,公平是這個群體的粘合劑。動物是自私的,公平是人類進化的成果。心胸寬廣才能公平,做到公平之後才能成為王者,這些都是天下事。老子認為人之上有天,天之上還有道。悟道的過程是境界逐漸提高的過程,真正悟到道之後才能長久。

  與靜對應的是動,是內心跳動引起的煩亂與不安。因此,諸葛亮還說:“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因此,諸葛亮是深得老子道家精髓的。
 


燈光讀書筆記範文五篇
道德經每一章讀書筆記作文
相關知識
道德經章節讀書筆記作文
道德經每一章讀書筆記作文
道德經讀書筆記作文五篇
道德經無知無慾讀書筆記作文
道德經無知無慾讀書筆記作文
道德修養的讀書筆記
道德講堂的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作文
市場營銷學讀書筆記作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