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散文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思念總在離別後,如果相識是為了離別,相戀是為了心痛,相見是為了傷感,離別只是眼前的消逝。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話離別

  江淹曾作《別賦》,其中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讀起讓人感傷。古人尚且傷別離,今人也想長相廝守,離別總歸是無奈。月臺上一對戀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擁抱吻別,帶著萬千的不捨。每次看到此情此景,我總會在心裡默默流淚。雖然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但是生存的不易又讓我們常常別離。所幸的是,不再是古人的那種“君問歸期未有期”,想見只需搭車,天涯如同咫尺。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秋天離別看落葉滿地堆積,更有種秋風秋雨備淒涼的感覺。情侶別離最是痛,昨日溫情繾綣,今日天各一方,想此能不潸然淚下。與父母離別是牽腸割肚,有詩為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手足別離亦惆悵,“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份失落只有別離的人能懂。我是個多愁善感的女人,每次看到別人的離別總跟著垂淚。生活中總有不得已的分離,不管是短暫還是永遠,我們都應該接受這種現狀,相信相逢會有期。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看到別離就黯然神傷,落花墜地他怕落入淖泥,把花瓣撒入水中;黛玉更是把落花收入錦囊,手持花鋤刨一“花冢”。落花與花枝的別離被賦予了美好的期待,一曲《葬花吟》被人代代吟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的暫時別離是來年的更豔更紅。

  人是感性的,總期待“花好月圓”,別離總會傷心落淚。別離有時是為了更好的重逢,別離的痛會生成喜悅的花,看月缺會圓、花謝會開……

  :離別

  蘇東坡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見離別總是人生難以避免的一件事。但是談到離別,莫不是一絲愁緒在眉間。柳永便指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人若越多情,便越是在離別之際難捨難分,也就越傷感。古人有云,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屈指一算,我來到泉城濟南已近四年,在濟南大學求學期間,校園裡的一花一草,亭榭樓臺,楊柳幽徑,無一不熟悉,無一不親近。雖然來自同此地風俗人情不相同的湘南,但是我已經習慣了這裡春天的花紅柳綠,冬日的白雪飄飄;習慣了大口嚼著饅頭或大餅;習慣了和朋友捧杯一干見底的豪爽。籃球場上的激情,PARTY上的歡愉,似乎都只是昨日的雲煙,今日仍舊記憶猶新。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已經融入到了我的生命中。

  然而我現在最怕的莫過於一個人靜坐著去回味,回味著近四年來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那些可愛的人。怕回憶卻又偏偏禁不住回憶的一是老人,他們對未來缺乏了激情,便沉醉在回憶的過去;二是將要離別的人,因為要同生過根的土地,融合了情感的朋友離別,是一件很傷痛的事情,而回憶便是止痛藥。雖不說能治癒,但是能減輕也好。

  以前我認為,世間最痛的離別莫過於情人的離別。情人離別,最好是悄悄的離別,莫要等到“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那時的肝腸寸斷。現在看來,即使是平日裡並不多話說的同窗,離別時的傷悲,也不會比情人的少。

  李白有詩云:但使主人能醉客,反認他鄉是故鄉。能醉客的是酒,能醉客的更是濃濃的情。濟南不是我的故鄉,但是我心裡發出同李白一樣的心聲。這裡有豪爽的山東子弟,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有依人的楊柳,有迷眼的紅花,更有的是孔孟之鄉千年的文化。

  當我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身旁是熟悉的花草樹木。我曾在草地上坐過,跑過,翻過跟斗;曾撫摸柳樹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如同撫摸著少女的秀髮。如今,每每抬眼望處,不日便是同這塊熟悉的熱土熟悉的人們離別,我禁不住傷感。那將是“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樣的離別。有時,我不由得想象離別時會出現怎樣的情景,是不是山東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離別了,是意味著另外的一個開始。然而又有誰能禁得住眼中的淚?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

短篇傷感散文精選
散文梔子花開傷感
相關知識
離別散文精選
傷感離別散文精選
心靈雞湯型別散文精選
描寫離開故鄉的散文精選
告別母校的抒情散文精選
高三勵志隨筆散文精選
關於勵志的散文精選
初中的勵志散文精選4篇
描寫關於雪的隨筆散文精選
北方的冬天隨筆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