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瓷器的真偽鑑定技巧與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金絲鐵線、紫口鐵足”是哥窯眾所周知的特徵。那麼對於哥窯瓷器你知道應該如何鑑別其中的真偽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哥窯瓷器的鑑定,希望能幫到你。

  哥窯瓷器的鑑定

  1、裂紋

  哥窯器必須具有眾所周知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前者是哥窯的與眾不同的裂紋,大紋為“鐵線”,有的顯藍,大紋中套的小紋為“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大紋小紋合稱為“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後者是哥窯顯露的較為特殊的胎色,但兩者往往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瓷胎滿釉器有“紫品”而無鐵足。鐵足應當是胎質本身的無釉顏色。鐵足如是人為施加的一種黑色釉,其真偽值得懷疑,與《七修類稿續編》中記載的“其足皆鐵色”相悖。

  2、釉色

  哥窯屬青瓷系列,釉色為青釉,濃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色,因窯變作用,釉色多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澤,非人為主觀意志所為。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少花紋,無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黃、淺灰等。釉面不光潔,但有一層如酥油之光,釉質較深濁不清透,釉層厚薄不勻,蘸釉立燒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達4毫米。其燒造方法為裹足支釘燒或圈足墊餅燒,後者可明顯見到所墊圓餅燒造的痕跡。

  3、底足

  哥窯的底足也頗為特別,其圈足底邊狹窄平整,非寬厚凹凸,足之內牆深長,足之外牆淺短,難以用手指提拿起來。

  4、攢珠聚球

  就是哥窯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稱道、又最被人忽視的特徵,即所謂“攢珠聚球”。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鑑定》一文中早已說過,“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徵,可以當作劃分時代的一條線索。”顯然,“攢珠”指的是哥窯器中之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但孫老說得比較籠統,實際上真正哥窯的釉內氣泡不僅僅只是“攢珠”,還顯現出一種比“攢珠”稍大一點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說哥窯有大小不同的兩種氣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間雜錯落,而是較為整齊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氣泡比攢珠的氣泡數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內壁,像一個很厚的環。“攢珠聚球”它是當之無愧的劃分真假哥窯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

  如何進行瓷器的取放與保管

  1、器體大的瓶、罐、尊移放時因形體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應該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分量過重,使原來拼接起來的兩節分離。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我們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和損壞。

  2、瓷器人物在取放時,須注意當心人物的鬚髮和手指部分,因該部分最纖細,易損壞。同時在提放人物時,忌單手拿人物的頭部,因人物的頭部大多系插進身子中去的,要防止頭與身分離,所以應一手拿住人物的頭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3、瓷器的大盤、大碗體質較重,移動時應該雙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邊緣,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託底。忌用單手拿盤、碗的一邊,以防斷裂。

  4、薄胎的器皿,胎薄、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須防風吹倒。

  5、帶座、帶蓋的瓶器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

  如何對瓷器的洗刷清潔

  1、一般的汙漬、土鏽可以用鹼性的稀釋後的溶液如84消毒液,超市裡都有售浸泡,視汙漬的情況確定濃度和時間。當然酸鹼性質不同的汙漬應取不同的液體浸泡,如鹼性汙漬可用白醋和草酸浸泡,中性汙漬用二甲苯浸泡等。浸泡以後再用豬鬃或尼龍刷蘸肥皂,或皁粉洗刷,再以溫水沖洗,直到汙漬退盡為止。須注意,洗刷時瓷器表皮遇到鹼性物質更加滑溜,要心平氣和,慎重拿放。

  2、冬季洗刷薄胎瓷時,要控制水溫,以防冷凍和遇熱水爆裂。

  3、有的瓷器的表裡,因水浸太久,水鏽黏附其上,不能除去,可用上述酸性液體浸數日,刷之即去,若水鏽很厚,可用竹扦剔去。

  4、粉彩瓷器,有的因彩色中鉛的成分多,出現泛鉛現象,可用藥棉蘸淡硝酸擦之自去,再用清水沖洗。

  5、如瓷器有開片哥窯或衝口、裂紋之類,汙漬嵌入很深,浸之不去,可用棉紙蘸淡硝酸,貼在裂紋處,稍時汙漬即除,但有的嬌嫩的釉彩上不宜用此法,以免硝酸損傷釉彩。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不宜用瓷盆和水泥盆,以避免瓷器碰傷。
 

哥窯鑑別真偽的技巧與祕訣
哥窯瓷器辨別真偽的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哥窯瓷器的真偽鑑定技巧與方法
黑檀的真偽鑑別技巧方法有哪些
紅酒的真偽鑑別有哪些方法和祕訣
黑曜石的真假辨別技巧和方法
電熱毯的修理維修技巧與方法
糕點的挑選購買技巧與方法有哪幾種
皮帶的清潔清洗技巧與方法
棉睡袋的清洗清潔技巧與方法
炒菜的調料使用技巧與方法
廚師炒菜的基本調味技巧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