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育兒知識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患者多半都是年齡較小的幼兒,特別現在正值春季更加容易發病,所以大家春季要注意預防手足口病。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以兒童為主體的傳染性疾病,它也被稱作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通常患有手足口病的人群都是5歲以及5歲以下的兒童,這種疾病可以引起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皰疹,也有一些少數的患兒可能引起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以及心肌炎等併發症。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識 春季注意預防手足口病

  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由一組腸道病毒引起的,患病幼兒和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是主要傳染源。這些人群的唾液、皰疹液、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汙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餐具、衣物等。

  幼兒可能會通過一些接觸過汙染水或者飲用被汙染的水經過口嚥進行傳染。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兒咽部的分泌物中是含有手足口病的病毒的,可以通過可視、說話、噴嚏等方式汙染周圍的空氣。

  如果幼兒接觸患兒,可因為吸入被病毒汙染的空氣而被傳染。手足口病從每年的四五月份開始增多,七八月份高發,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幼兒,尤其是1~3歲的寶寶發病率最高。

  兒童手足口病的症狀有哪些?

  患病初期的幼兒,有輕微的流鼻涕、咳嗽、低熱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繼之,口腔內出小水皰或潰瘍。大一些的幼兒會告訴媽媽嘴疼,小寶寶則表現出愛流口水、拒絕吃東西、哭鬧。媽媽檢查一下幼兒的口腔黏膜可以發現,在舌、兩頰部或脣齒側有粟米樣的斑丘疹、水皰或潰瘍,周圍有紅暈。同時,幼兒的手、腳、臀部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

  兒童手足口病病情較輕,不會產生嚴重後果。但少數幼兒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也可導致死亡。

  春季注意預防手足口病

  1、家長、孩子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家長餵養嬰幼兒時要洗手,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督促孩子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淨食物的習慣。

  2、加強居室內空氣流通。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菸,防止空氣汙濁,繼發感染。

  3、生活用品常消毒。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應將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時消毒,預防病從口入。

  4、家長應儘量少讓孩子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被感染機會。

  5、如有不適,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

  

託班剛入園育兒知識
秋季開學託班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手足口病育兒知識大全
手足口病的預防常識怎樣預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培訓
幼兒秋季大班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科學育兒知識大全
四歲育兒知識大全
百天育兒知識大全
科學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園大班夏季育兒知識大全
一歲育兒知識大全
一歲半育兒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