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識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瞭解中學生對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獲取急救知識途徑,為開展中學生急救宣教提供科學依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篇一:

  《我的第一本安全護照》這本書是出自於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一套避險手冊。這套叢書以有趣的故事和生動的漫畫,講述了與孩子有關的各種安全問題,如遇迷路走失、交通事故、溺水事件、火場逃生、地動天搖等突發事件該如何自我保護,讓我受益非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不能一個人到公園裡玩,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游泳前要做熱身操,避免手腳抽筋;不能穿褲子游泳;不能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懂得如何做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有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壓背舉臂人工呼吸法。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大人每五秒一次,小孩每三秒一次,先挖淨口中異物,確保氣管通暢,再捏住鼻子口對口大口地呼氣,同時壓胸部上方,看看對方有沒有氣吐出來。壓背舉臂人工呼吸法:先將溺水者的頭放在自己膝蓋前,將臉轉成側面,將雙手移到胸骨之間相握;你的手要握住對方手腕,雙膝跪地、雙腿挺直向下壓,再坐回原位,將溺水者的雙手舉高就可以了。火場逃生法:拿溼布或溼毛巾捂住嘴鼻,找溼被子披在身上趴在地上爬出去。遇到地震時首先要關閉電源、熄滅火源,在客廳中央的牆面站著,如在房間這用枕頭蓋住頭部躲到床底下,如在室外,就跑到空曠的地方去,家裡不時的準備些乾電池、手電筒、收音機、急救箱和乾糧-------

  學會自我保護,遠離恐慌,拒絕暴力。 看完這本書讓我認識危機,躲過危機,相信我會度過一個安全健康、快樂的童年!

  篇二:

  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又是脆弱的。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一不小心,它就會遭到摧殘甚至扼殺。因此,我們更要精心地呵護自己那如同一隻易碎的玻璃杯似的生命,因為,稍不留意,它就會支離破碎。而一次次慘痛的血的教訓更是用事實告訴我們,安全與健康的神經是時時刻刻都不能放鬆的。

  作為學生,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的,所以,無論校園內外,我們都要注意安全。公路上車水馬龍,在上學時,我們要注意來往車輛,不與同學追逐打鬧,遵守交通規則;學校裡,喧喧嚷嚷,我們要注意同學之間的關係,不打架鬥毆,不做危險的事情,不滑樓梯,遵守校規校紀。

  還有,在校園外,我們更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不隨便與陌生人搭話,不吃陌生人給的食品,不與那些不良社會青年交往等等。

  其實,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許多人因為自我保護能力差和安全意識淡薄,在校園——這個我們兒童成長的天堂內釀成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劇。

  篇三:

  背景:近年來,中小學學生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這給學生帶來了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傷害,並且不斷引發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同時也給社會產生了不良影響。很多學校甚至為了減少危險,弱化體育教育,進一步造成學生體能素質的下降,從而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中小學安全問題的擔憂。“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一所中學因長期堅持緊急避險疏散演練,全部師生安全撤出教室,無一傷害。該學校的安全教育模式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並在全國引起了熱烈地討論,同時也使教育部門深入反思。去年九月份新學年開始,全國中小學生收看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開始了全國範圍內的安全教育第一課,也使社會各界人士對中小學學生的安全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期待。

  現象和問題分析:一是教育過程中升學率成了指揮棒,學校過分重視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淡化防止人身傷害的體能教育。二是中小學生自我安全知識比較淡薄,且面臨的危險和人身傷害是多種多樣的,當不同危險來臨時,難以有效防範。

  建議:

  一、組織有關專家對目前中小學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模式進行全面評估。

  二、建立系統的安全教育體系。培養學生應對自然災害、火災事故、交通安全、校園暴力等各種危急狀態。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及緊急救護方法等。

  三、制定教育計劃。並列入教學大綱並分期分批實施。

急救常識教案
急救常識的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急救常識觀後感
急救常識安全培訓觀後感
急救常識被蜂蟄傷後如何處理
溺水後的急救常識
燒傷急救常識
幼兒園教師急救常識
心腦血管病急救常識
運動愛好者必備的急救常識
幼兒應知道的急救常識
急救常識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