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受傷的急救措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5日

現在,不少人選擇外出旅遊或者參加戶外活動,骨科醫生提醒讀者,活動時應注意保護關節,減少關節磨損,一旦發生骨折等意外要學會自救。

  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在醫學上被稱為腓腸肌痙攣,是因為腿肚的腓腸肌痙攣而引起腿部抽筋,並伴有劇痛,令人暫時不能動彈。若是發生在游泳時,是很危險的。旅行時,由於比平時走路多尤其是登山旅行,腓腸肌過度疲勞,小腿抽筋也是常有的事。治療小腿抽筋的方法較多,也簡單易行,都是以放鬆區域性肌肉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旋轉法:起身而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握住前腳掌,向外側旋轉踝關節,只要動作連貫有力,通常能立即止住劇痛。

   扳腳法:取坐姿,一手用力壓迫痙攣的腿肚肌肉,一手抓住足趾向後扳腳,使足部背曲,再上下活動一下腳,抽筋就能得到緩解。

  如果上述方法未能完全解除症狀,可改用熱毛巾、熱水袋敷於腿肚處,熱敷法能有效促進肌肉的血液迴圈,緩解痙攣。若是在游泳時發生抽筋,可將大腿儘量向前伸直,腳跟向前蹬,用手使勁往身體方向扳腳拇趾,反覆多次,直至症狀消失。

  扭傷

  扭傷常發生在踝部、腰部、頸部及手腕等處。扭傷的一般處理原則是讓患者安定情緒,固定受傷部位,用冷溼布敷蓋患處。頸部、腰部扭傷者在搬運時不可移動患部。扭傷常伴有關節脫臼或骨折,無論輕重,不要馬上洗澡、按摩,必須立即送到醫院治療。另外,如果是腳踝扭傷,除立即冷敷外,還要用寬布條或布兜來固定;如果要繼續走路的話,不要脫掉鞋,若腳腫穿不上鞋,可用腳踩穿著鞋固定好,到附近醫院骨科就診。

  骨折

  骨折分沒有傷口的閉合性骨折和有傷口的開放性骨折兩種。骨折處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疼痛和腫脹,不能觸控,肢體也不能正常活動。有時,由於劇烈疼痛或出血過多,也會引起休克。

  發生骨折一定立即讓患者平臥,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將患者送至醫院。對於開放性的骨折首先要止血。若出血較少,用乾淨的布壓住傷口即可;若肢體骨折出血量大,必須在上臂或大腿上方用帶子紮緊,每20分鐘解開帶子放鬆2分鐘,直至血止住。若骨折是在非四肢的部位,要用手掌壓住血管的上部靠近心臟部位,阻滯血的來源,直至血止住。

  脊椎骨折時,要防止因搬動不慎損傷脊髓導致癱瘓。搬運傷員時,不能讓骨折處有絲毫移動,應由三人同時搬運傷者的腰部、腹部和下肢,三人同一水平,步調一致,將傷員搬上擔架。如果是頸部骨折,需有一人捧住傷員的頭防止頭部擺動,再送往醫院救治。

  四肢骨折後,為避免損傷區域性的肌肉、血管、神經等,要防止骨折端錯位,也不要勉強去復位。對骨折端露出傷口外的,為避免感染,可用乾淨的手帕、毛巾覆蓋後,用健側的肢體或木棍、木板與傷肢綁紮在一起固定。戶外活動小貼士

  外出旅遊或做戶外活動時,無論是步行,還是爬山都要注意減少骨關節的磨損,避免骨折發生。

  人們在散步走路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通常老年人行走1000至2000米,或行走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就應該坐下來休息半個小時,最好將雙腿伸平,雙手輕輕按揉雙膝,這樣可以促進膝部血液迴圈,減少磨損程度。因為長時間走路,膝關節、踝關節承重,容易受到磨損,特別是已患有骨質增生者,會加重關節的損傷。

  喜歡爬山者應該選擇到開發完善的自然風景區遊玩,爬山時一定要穿旅遊鞋,以保護踝關節。40歲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最好到坡度舒緩的地帶,不要攀爬陡峭和臺階較多的山,因為爬山時腰部前傾,膝關節和腰椎受重,容易受到損傷。患有關節炎、腰間盤突出、錐管狹窄者應減少爬山活動。

  另外,做爬山活動時,最好結伴而行,相互照應,以免出現意外。

消防逃生知識順口溜
洪水中的自救
相關知識
外出受傷的急救措施
眼外傷的急救措施
幼兒外傷的急救措施
幼兒外傷的急救措施
多發傷的急救措施
電擊傷的急救措施
創傷的急救措施
創傷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苯酚燒傷的急救措施
燒傷燙傷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