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急救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心腦血管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多併發症”??“四高一多”的特點。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高血壓

  患者血壓突然升高時,會出現頭痛伴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時應讓病人臥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壓計,應立即測量患者的血壓和心率;若血壓較高,可給予硝苯地平心痛定 或卡託普利 開博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並在20~30分鐘後複查血壓。

  心絞痛

  是冠心病患者最易發生的急症,多在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天氣寒冷、吸菸過多時發生。發病時心前區呈壓迫性或窒息性疼痛,歷時5~10分鐘。一旦發作,應立即停止任何活動,就地安靜休息,並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鐘內即能見效。

  急性心肌梗塞

  疼痛的部位與心絞痛相同,但持續時間較長,程度重,並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等症狀,具有瀕死感,這時應讓病人絕對臥床休息,鬆解領口,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流通。有條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時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車或扶病人步行去醫院,以防心肌梗塞的範圍擴大。

  心力衰竭

  有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多提示心力衰竭,應讓病人安靜休息,半臥位,兩足下垂,有條件者可立即吸氧,不可隨意給藥,應儘快送醫院救治。

  預防心腦血管的四要和四不要

  血壓要保持穩定。每天最好早晚測量血壓兩次,如果血壓過高或過低,應及時調整治療藥物。  精神要放鬆。不管遇到開心的事或是悲傷的事,都要以平和心態去面對。

  體育鍛煉要適度。運動量不宜過大,額頭上微微出汗就應立即停止。

  飲食要科學合理。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控制機體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

  不要搬抬過重的物品。在搬抬重物時必然要彎腰深呼吸,是誘發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

  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澡。水溫太高可使面板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造成心肌缺血。

  不要感冒。及時新增衣物外,晚上睡覺要關好窗戶,不要讓外界冷空氣吹進室內。

  不要盲目急救。一旦心梗,要讓病人就地安臥,不要搖晃病人。

  心腦血管飲食注意事項

  葷素菜合理搭配

  以新鮮蔬菜為主膳食中的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腦、豬肝、皮蛋、魚子、蟹黃、魷魚、奶油等,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多量攝入會導致血膽固醇增加,促使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而植物性油脂含有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冠心病的作用。有資料提示,通過嚴格控制飲食中動物脂肪的攝入總量,降低飽和脂肪比例,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成分,可使血清膽固醇降低約10%,甘油三脂降低30%。

  少吃多餐

  控制好進食量人體的熱量主要來源於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質多存在於動物類食物如瘦肉、魚蝦、禽類、蛋類、乳類等,植物性食品如豆類及豆製品中含量也很高。脂肪多存在於食用油及肥肉中。碳水化合物多存在於穀類及根莖類蔬菜中。如放縱食慾,進食量超過了身體的熱量需要,就會轉化為脂肪積存體內,使人發胖,血脂增高,致生動脈硬化。中醫格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是經常飽食,會損傷胃腸功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還應看到,長期的飲食過量,體內的脂肪過剩,會使血脂增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要根據體重的不同,控制進食量。超體重者一定要減低熱量。據推算,50克富強麵粉或大米可產生熱量175千卡,如果每天食用0.4千克,則可產生熱量1400千卡,再加上適量的肉食、豆類制豆、蔬菜等副食,差不多夠一天的熱量。

火災急救措施
幼兒急救常識
相關知識
心腦血管急救常識
心腦血管急救知識
心肺復甦急救常識
心絞痛的急救常識及注意事項
秋季心腦血管養生知識
高血壓急救常識有哪些
心腦血管病急救常識
突發腦溢血急救常識
心腦血管疾病應急知識
心腦血管疾病應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