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養生艾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3日

  一年四季每個時間段都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時節應該採用不同的養生方式.而冬季艾灸無疑是非常好的養生保健方式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經絡艾灸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基礎介紹

  1、艾灸的熱量有何作用?

  艾灸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煙霧,這種煙霧凝聚在一個空間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和有治療作用的近紅外線,最多可達10mm,能夠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啟用素”。這種免疫啟用素具有免疫和調節的作用,它能夠有效的調節荷爾蒙和性激素的分泌,能夠增強女性卵巢的功能,消除和改善痛經、閉經、性冷淡、不孕症等;也能夠有效的消除男性的陽痿、遺精、早洩等疾病。

  2、為什麼長期做艾灸調理呢?

  養生不是養一時,是養一生!最好的方法是堅持,最好的療效需要堅持才可以獲得。現代人不可能拒絕現代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冷空調、反季節食品、電腦等讓人與自然規律不在和諧,也讓自然得到破壞,人們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機體就會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機侵入,由於長期缺乏運動、工作壓力、飲食不均衡和熬夜等問題,導致我們體內代謝緩慢,排毒不暢,隨之就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平衡狀態,導致免疫力低下,從而使亞健康轉到疾病。後悔莫及,所以說,我們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從現在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用心養護,健康長壽不在是一種奢望!

  3、近視眼可否艾灸調理?

  近視的艾灸治療艾灸治療近視,可以達到調理肝腎治療眼睛的目的。這種中醫治療近視的原理是以滋補肝腎,養血明目為主。中醫治療近視的艾灸治療部位位以眼周圍穴位為主。具體方法是座位或臥位,用艾灸睛明、魚腰、瞳子髎、四白、肝腎腧穴、鳳池和大椎穴每穴艾灸3-5分鐘。感覺微熱或周圍面板潮紅,每天艾灸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視力會有明顯提高。注意治療期間,不要過度用眼,免得療效不佳。

  艾灸的好處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薰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溼、調理氣血、宣痺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時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則,避免傷害身體。

  艾灸養生原則

  1、艾絨質量

  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劣質艾絨,生硬不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甚至燻烤時石粒脫落,灼傷面板。

  2、環境通風

  環境應保持通風,避免艾煙過濃,傷害人體。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佈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4、避免燙傷

  施灸時應及時調整灸火與面板間的距離。有些患者區域性寒氣大,初灸時,對艾火的忍耐力強,常常不知不覺將艾火靠近面板,結果將面板灼痛。實際上,以灸至皮膚髮紅為度,每次灸10—15分鐘為宜。

  5、注意次數

  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可灸數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時,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後改為2—3天1次。

  中醫經絡養生穴位

  六大口訣,遠離疼痛

  經之所過,病之所治。中醫發展這麼多年,已從各大經絡通過的位置找出十個關鍵大穴,稱為十總穴,而這十總穴不僅簡單易記且療效明顯,常用的程度堪稱中醫的吃飯穴。

  本文進一步歸納其中最實用的六大穴位,並提供記誦口訣,只要背起來、記住位置,你就能隨時緩解疼痛。

  面口合谷收

  合谷絕對是所有穴道的首選,合谷穴不僅是臨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

  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主要治療頭面五官的痛症:頭痛、眼睛痛、牙痛、喉嚨腫痛,所以口訣叫「面口合谷收」。陳玉升說,頭痛按合谷穴是最常見的,臨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針刺合谷上方效果也非常明顯,所以拔牙時怕痛的話也可以自己一邊按。

  有學者進一步統計古書文獻中合谷穴的適應症,發現合谷不僅能緩解頭面部痛症,還能治療身體許多不同部位的疼痛,象是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更有研究發現,針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對痛覺的敏感性,所以臨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也可以針合谷穴抑制疼痛。

  合谷穴附近有二間、三間、陽溪、偏歷等穴,旁邊的第二掌骨側更被喻為人體縮影,可以倒映全身從頭到腳的問題,是個重要的穴區。所以真的忘記穴位時,只要記得,不管哪裡痛都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頭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就對了。

  合谷穴位置:開啟虎口,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間,兩條筋的中間。

  最簡單的找法就是把手指併攏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點壓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若痠麻脹痛的感覺愈明顯,就代表壓的位置愈正確。

  肚腹三裡留

  位於足陽明胃經,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舉凡所有腸胃問題,胃痛、胃痙攣、脹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便祕、肚子痛等症狀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三裡留」這樣的口訣。

  足三裡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按了以後一天可以走三里路。足三裡能緩解膝腿疼痛,對於下肢容易疲勞、沒辦法走路的人,按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比較有力。

  足三裡位置: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寬的位置。

  婦科三陰交

  一篇發表在《疼痛治療的護理Pain ManagementNursing》期刊的文章,回顧了1996~2011年以「指壓」acupressure和「疼痛」pain做為關鍵字的文獻,其中提到經痛與產痛的文章幾乎都是按壓三陰交,相較作者歸納的其他痛症,都未看見如此明確的交集,可見「婦科三陰交」的口訣確實名不虛傳。

  三陰交指的是三條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它主要調理下焦,也就是肚臍以下的部位,其中對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有效,所以經痛、產痛、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按壓。

  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

  三陰交位置: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四指幅寬的地方。

  腰背委中求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導致腰痠背痛,所以無論勞力工作者或辦公室內的靜態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

  椎間小關節、關節囊等部位扭挫損傷。

  經過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口訣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療腰、脊、背痛、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等症狀。

  委中穴位置:位在大腿後側,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的位置。

  內關心胸胃

  位於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與心臟關係密切,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緩心絞痛、心律不整……。

  此外,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活血止痛;同時它又與奇經八脈中分佈於胸腹的陰維脈交會,因此可治胸中諸疾,如咳嗽、氣喘、嘔吐、胃痛等症狀,是故有「內關心胸胃」的口訣。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陳玉升也提到,疼痛有時候是情緒、壓力所致,且疼痛是很主觀的症狀,如果無法得到及時的緩解,容易焦躁不安,使負面情緒加重疼痛程度,形成惡性迴圈。

  按壓內關穴能夠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內關能刺激副交感神經,讓心跳趨於穩定,所以緊張的時候可以按,疼痛時揉捏它也能安神止痛。

  內關穴位置:手用力握拳,前臂內側會有兩條筋浮起來,在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兩吋三指幅寬的位置。

  外傷陽陵泉

  有關筋骨的東西都可以找足少陽膽經上的陽陵泉。所以象是關節炎、五十肩、運動傷害、扭挫傷、落枕……等症狀都可以按,這就是「外傷陽陵泉」的由來。

  臨床上也會搭配旁邊的足三裡一起扎,通常一下針,筋立刻就鬆開,筋拉到的時候可以同時按壓陽陵泉與足三裡。

  陽陵泉位置:小腿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

  頭頸部疼痛找合谷,腸胃不適捏足三裡,婦科症狀壓三陰交,腰痠背痛按委中穴,心血管問題尋內關,筋骨痠痛找陽陵泉。

  牢記「面口合谷收,肚腹三裡留,婦科三陰交,腰背委中求,內關心胸胃,外傷陽陵泉。」六句口訣,讓你無論面臨何種疼痛,都能一次找到相應穴位,緩解不適。

  冬季適合艾灸的人群

  一、脾腎虧虛,陽氣不足者。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會表現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懶言懶語,嗜睡喜臥,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痠腿軟,小便清長。這些均是脾腎虧虛,陽氣不足的表現。

  人之陰陽與生俱來,需要通過後天的水谷精華不斷補充,才能維持長久。有這方面表現的朋友,尤其是現代白領,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補充陽氣,為來年的好身體打下基礎!

  二、陰陽失調,久寒侵體的人群

  艾灸療法的產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曆史。所謂艾灸,就是通過煙燻火灼把艾草的藥力通過穴位經絡帶到人體的病痛之處,借其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溫通氣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調和陰陽、溫經驅寒、溫陽補氣等治病養生功效。諸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等骨關節痛症;以及婦科痛經、宮寒;還有哮喘、慢性胃腸炎等因陰陽失調,久寒侵體引起的症狀,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驅寒補陽之功!冬季補陽灸兩穴,精神抖擻人樂觀,手腳暖和胃口開!兩穴即是命門穴和足三裡穴。

  命門,又名督脈之穴,位於背後第二腰椎棘突之下與臍相對。命,人之根本也;門,出入的門戶也,其氣與腎通。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從臨床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本穴因其位處腰背的正中部位,內連脊骨,故艾灸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艾灸命門穴又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與任脈的聯絡,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執行。

  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輸穴之一。足部被稱為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且往往寒由腳生,陽氣不足時足部常明顯地表現為腳部怕冷。足三裡穴位改善足部怕冷症狀,另一方面,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而足三裡是陽明經的合穴,是人體經氣深入合於臟腑的部位,故調補足三裡,是養生保健,保暖護陽的要穴。

中醫經絡養生保健術
中醫經絡養生
相關知識
中醫經絡養生艾灸
中醫經絡養生之道
中醫經絡養生視訊
中醫經絡養生拍打
中醫經絡養生美容
中醫經絡養生理論
中醫經絡養生操視訊
中醫經絡養生操
中醫經絡養生保健術
中醫經絡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