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表達題答題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縱觀近年的高考語言表達題,不難發現,題目的設計往往綜合考查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語言綜合修養。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關於高考語文題型表達題答題技巧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語文題型表達題答題技巧

  一、文章閱讀策略:

  1邊閱讀邊勾畫。注意副詞、代詞與關聯詞。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詞語。

  2邊閱讀邊歸納。每讀完一段,邊歸納出段意。文章讀完,文章的基本結構便總結出來。

  3標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4閱讀題目,找出選擇肢相對應的區域。劃出選項對應的區域,標出1A1B等字樣,比對原文與選項的內容。

  5比對過程中,將題幹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幹,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後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後、誇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別。可能出現無中生有;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問;因果倒置;強加因果;誇大其辭;隨意逆推;篡改文義等錯誤。

  6選擇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即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同或反對,或喜愛或憎惡,帶有鮮明的個人主觀色彩。其表述因文體而有差異。有的直接說出,有的則分散在字裡行間,若隱若現。在具體的分析概括時,首先要抓住文體特點,其次,要抓住一些標誌性詞句,如“認為”、“覺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主題。 分析的具體做法是:①統觀全文,篩選出能直接體現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句子;②從材料的中心內容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③從作品的表達方式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高考選擇題的解答方法

  1、詞語理解題

  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絡,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絡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2、句子理解題

  理清複雜句子的結構關係,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分辨先後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如果是判斷句子正誤,要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遊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定錯部分定語或狀語複句的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

  1設誤的常用五種方法:添:新增定語或狀語,刪: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換: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

  2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特別關注選項中處於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㈠偷換概念: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詞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點關注:

  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範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

  ㈢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㈤正話反說:即肯定和否定顛倒。

  ㈥順序錯亂:時間先後錯位,邏輯事理先後錯位,空間位置錯亂。

  ㈦顛倒因果:“因”與“果”錯位;或“條件”與“結果”錯位。

  ㈧強加因果:即兩件事無因果關係,卻強行說成有因果關係。

  ㈨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資訊。有些選項中的內容資訊原文中可能根本就沒有。所以要仔細判斷。

  ㈩答非所問:即選項回答的不是題幹中的問題,或沒有答全題幹中問題的幾層意思。

  另外,別讓以下幾點成為答題盲區:

  1記住: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2記住:題幹中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3記住:有的選項要選最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4記住:題干涉及幾層意思,選項中則要答全幾層意思。

  高考語文常用寫作手法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2.表現手法:對比、襯托反襯,變換人稱高考常考,聯想想象,象徵,類比,虛實結合渲染烘托

  對比、襯托正襯、反襯: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突出作者的某種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題。

  託物言志、象徵、虛實結合:是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 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舉例或列舉:具體實在,易於被讀者接受,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簡練,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讚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渲染:對其他事物進行細緻描繪,以突出主要表達物件。

  3.結構方式:前後照應、鋪墊,過渡承上啟下、設定懸念、卒章顯志高考常考,欲揚先抑、製造波瀾,特定線索、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等

  順序:指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寫的一種敘述方式,作用是使文章層次清晰,眉目清楚。

  插敘:指在敘述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與中心事件有關的內容,然後繼續進行原來的敘述。其作用是給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使情節更加完整,內容更加豐富。

  倒敘:指先交代事件的結局或某個突出的精彩片斷,然後回過頭來再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敘述。作用是設定懸念,激發讀者興趣,取得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4.修辭手法: 對修辭手法的鑑賞一直是一個受命題者青睞的設題角度,對這類問題的解答,首先要明確不同修辭手法各自的作用,如:

  比喻: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繁冗為簡潔。

  誇張:突出特徵,強化感情;烘托氣氛,揭示本質,增強感染力。

  擬人:化物為人,拉近距離,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結構緊湊,文意貫通;語氣強勁,抒情強烈;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反覆:突出內容,強化感情,承上啟下,層次清晰;多次強調,增強感染力。

  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雙關:表達含蓄,語義豐富。其中比喻、反覆、對比、擬人、誇張、排比、為高考常考

  明確了這些常見修辭格的作用,然後結合具體文字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強調重點等內容進行闡釋。

  5.描寫手法:

  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 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作用是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性格;渲染氛圍;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烘托主題。



高考成語題解題技巧
高考語文小說答題技巧
相關知識
高考語文表達題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古詩詞背誦技巧
高考語文有效提分的技巧有哪些
高考語文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廣東高考語文字音複習題及答案
蘇高考語文字音複習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默寫練習題目及答案
高考語文仿句訓練題及參考答案
高考語文限時練習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默寫訓練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