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育的實施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21世紀是資訊時代,資訊學習要從基礎教育開始,特別是在中學階段,此時的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略高等級的資訊語言,同時也便於進行簡單的操作,更有利於進行檢索資料輔助整個初中課程學習中所需的資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計算機教育的實施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計算機教育的實施全文如下:

  摘 要:資訊素質教育就是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等現代技術為手段,通過互動式網路教學的方式來培育和提高使用者的資訊意識、資訊科技利用能力、資訊資源知識、資訊檢索技能、資訊評價能力的一種新教育模式,為了緊跟資訊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非常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注重全面提高學生資訊素質。計算機素質教育需要從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師資建設等方面去進行教學。

  關鍵詞:資訊;素質教育;計算機技術

  一、在計算機教學中,課程設定的重要性

  資訊科技課程的設定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其內容既包括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 ,資訊科技的基本操作,也包括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智力技能的發展。例如:利用學到的計算機知識,把語文課上的一首古詩,把它進行worder排版,設計自己喜歡的樣板,既加深學生對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又發揮了他們自主創造性的勞動。

  二、教學內容應以實用為主

  資訊科技課的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以實用為主,做到從實際出發,注重效益,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地發展和普及計算機教育。

  三、抓住學生特點,精心運用教學方法

  資訊科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合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組織學生上機實踐操作。資訊科技課程既具有很高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理論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並在操作實踐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方法主要通過以下幾點來實施:

  1、以“任務驅動”貫穿教學過程”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資訊科技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資訊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能力。讓學生明白今天學習了什麼,我學會了什麼,並知道它可用來幹些什麼。

  2、推行協作學習法

  協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資訊科技課本身是技術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創設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互助、協作式的學習環境,既解決了教師難以面面俱到的問題,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就提高的教學質量。

  四、優化過程教學

  優化導語設計:作為資訊科技課的教師更應該高度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匯入新課,來縮短學生同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導語真正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

  開展競賽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開展一些有目的性的競賽活動會更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進入課堂,主動地去接受知識。增加自己的威信和自尊的獲得,對知識的掌握也會變的更加自信,由此,更能樹立學生“我是課堂主人”的觀念。

  改過去“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為“我們共同來操作”。為了讓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邊講授邊操作,呈現和傳遞相應教學資訊,可以利用一些輔助教學的CAI課件開展“講授+演示”的資訊科技教學,俗稱演示型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提供了有效的表現手段,做到理論學習和演示操作有機結合,能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採取"兩策略"開展學習:所謂“兩策略”即:精講多練的策略和合作學習的策略。精講多練的策略,教師的講解與示範在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導向功能,但如果教師不注意講解的精練性,就會因講解費時較多而縮短了學生上機練習的時間,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合作學習是由若干學生共同努力而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其最大優勢是小組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效應。正是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學習、啟發式教學,這樣,教育再也不是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的結果,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去發現和掌握知識的過程,經驗表明,這樣得來的結果比耳提面命的講授深刻得多、鮮明得多,更能發揮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五、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力軍,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者和實踐者,計算機教師一方面要朝一專多能方面發展,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素質、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自覺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培訓,提高自己教育現代化的意識,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必須擁有足夠的高素質的教師。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已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機遇,深化計算機教育改革。
 

初探計算機應用與技術論文
淺論技校計算機教學論文
相關知識
計算機教育的實施論文
關於計算機教學的看法論文
淺析計算機教學的方法論文
關於建構主義理論下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探索論文
計算機發展的思考論文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論文
關於計算機專業的畢業論文
關於計算機發展的參考論文
計算機病毒的相關論文
計算機網路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