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阿帕克霍加墓,位於喀什市東北約5公里處,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伊斯蘭教聖裔的陵墓,始建於1640年前後,據說墓內埋葬有同一家族的5代共72人大小58座墳丘。第一代是伊斯蘭著名傳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後,其長子阿帕克霍加繼承了父親的傳教事業,成了17世紀著名的伊斯蘭教白山派的首領,並一度奪得了葉爾羌王朝的政權。阿帕克霍加死於1693年,也葬在此,由於其名望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後來人們便把這座陵墓稱為“阿帕克霍加墓”。

  整個陵園是一組構築的十分精美巨集偉的古建築群,其中包括陵墓、教經堂、大禮拜寺、門樓、水池和花園等。陵墓,也就是主墓室,是建築群的主體,高26米,底面橫長39米,頂呈圓形,圓拱直徑17米,外面用綠色琉璃磚貼面。陵墓廳堂高大寬敞,平臺上排列著墳丘,墳丘是用白底蘭花琉璃磚砌成,晶瑩素沽。大禮拜寺在陵園的西半部,名為“艾依提甲衣”,節日期間供教徒們做禮拜用。小禮拜寺和門樓是一組最外面的建築物,彩繪和磚雕圖案極為精美。寺外有一池清水,樹木參天,清幽宜人。

  傳說,埋葬在這裡的霍加後裔中,有一個叫伊帕爾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妃子,由於她身上有一股濃郁的沙棗花香,人們便稱她為香妃。香妃死後由其嫂蘇黛香將屍體護送回喀什,並葬於阿帕克霍加墓內。因而人們又將這座陵墓稱做香妃墓。據考證,香妃就是乾隆皇帝的容妃,她出生於葉爾羌今莎車,是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家族的一名女子。1757年,菠蘿泥都和霍集佔兄弟在南疆發動叛亂。額色音、帕爾薩兄弟反對分裂,配合清軍從後方襲擊叛軍。同是和卓家族的兩家人,選擇了不同的政治道路。叛亂平息以後,額色音、帕爾薩兄弟和他們的子侄女眷等一家人奉詔去北京朝覲乾隆皇帝並接受封爵。1760年他們家的一位少女被選入後宮,先被封為容嬪pín,後來晉封為容妃,開始了她新的生活,這就是伊帕爾汗。

  乾隆對容妃十分寵愛。按照維吾爾族的習慣,對她的衣食住行作了特殊安排,去承德避暑山莊圍獵和巡遊江南時,都少不了容妃的陪侍,還讓宮廷裡的西洋畫師為她繪製了油畫肖像。有一次,乾隆發現容妃獨自坐在御花園中飲泣,就問她為何傷心。她答道:“我的家鄉有一種樹,葉子是銀色的,花是金色的,開花時方向無比,現在該是它開花的時節了。”乾隆聽了連忙安慰,為了使她能稍減她的思鄉之愁,命令新疆烏什地方官員,將容妃所說的那種“金花銀葉鐵幹”的沙棗樹苗裝載木桶中,移種到皇宮中去。

  容妃在清宮中生活了28年,於1788年去世。死後葬於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香妃墓僅僅是她的衣冠冢,以前稱作“和卓墳”。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局批准,阿帕克霍加墓被評定為國家2A級旅遊景點。

  經過一天的愉快行程,我們的旅遊活動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遊,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謝謝大家!

新疆艾提尕爾清真寺導遊詞
新疆天池導遊詞
相關知識
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導遊詞
香港的導遊詞精選
關於香港的導遊詞
關於香港的導遊詞怎麼寫
介紹香港的導遊詞
有關香山的導遊詞
貝加爾湖簡介導遊詞
最新的湖北香溪源導遊詞範文
湖北香溪源導遊詞
廣州街香港街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