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英語故事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3月28日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為載體,將語言知識融匯於故事的情境中,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學習故事中的語言表達,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一

  一、故事教學法的意義 兒童具有探索的精神,他們喜歡五彩斑斕的事物,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同時他們又缺乏注意力的永續性,以及對自我行為的規範能力。兒童以上的特性決定了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堂必須具有濃郁的趣味性。小學英語教師要變戲法似地出盡各種法寶引誘孩子們去學習。而在課堂中講故事,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故事當中去,就是一種極佳的教學方法。故事豐富的語言輸入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故事所創設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故事的結構可以作為學生語言拓展的支架。在本文中筆者將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對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二、故事教學法的特性 查閱了文獻,發現對故事教學法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第二語言習得與母語習得的比較研究。我們知道,當我們習得母語的時候,是一種無意識的習得到,母語習得的語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是致關重要的。因此,我們今後的語言學習從很大程度上是對母語習得的模仿。在教學中引入故事,對於在課堂上模仿母語習得的環境是非常有利的,當然這同時也取決於故事教學的以下幾個特性:

  一情景性 Hendrickson 曾指出,在英語故事中所包含的語言、語用、 言談和文化特性,為學習者極大限度地提供了可理解性的輸入,同時可以幫助學習者進行可理解性的輸出。簡而言之,通過故事中所營造的情景,人物以及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言並運用語言。

  二趣味性 教學中選用的故事多是輕鬆活潑,簡單明快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下一步的遭遇如何,故事的發展怎樣?成了同學們的關注焦點,課堂氛圍頓時顯得趣味性十足,同學們有了進一步學習的慾望。並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自發地學習。

  三拓展性 故事的教學還具有拓展性的特點。正如語言的學習一樣,故事的教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故事即可以作為展開課堂的匯入方式,也可以作為最後的拓展性環節,在教師講完了一個精彩的英語故事之後,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詞彙、句型,進行故事改編、表演等等,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

  三、故事教學法的方式 故事教學開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總體來說可以歸納為故事教學的輸入方式和輸出方式兩個大類:

  一故事教學法的輸入方式

  1.圖片式 利用圖片展開故事,如教師出示圖片並提問: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I can see a cat and a mouse. T: Cat is hungry. Where is the mouse? S: It's in the box. It’s under the desk ... 教師通過幾個簡單的圖片,運用了帽抓老鼠的故事。非常自然地運用了Where is ... -It's in / on / under / behind ... 的句型。

  2.任務式 在故事中融入任務,並在故事展開的過程中逐個丟擲任務。給學生以新鮮感的同時,提出教學要求。例如,聖誕節到了,聖誕老人帶來了許多禮物。這個時候同學們必然充滿了好奇,教師就逐個開啟禮物,當然在禮物裡裝的是一個個的習題。

  3、逐步展開式 故事的教學可以成為教學的線索,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始終。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逐步展開,教學內容教完了,故事也講完了。例如在教授顏色時教師取出apple,banana,watermelon引出了red apple、yellow banana、green watermelon但是不久水果失竊了,隨著black cat黑貓警長blue car警車的出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教學內容所吸引,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故事的步伐學習了語言知識。

  4、遊戲式 在遊戲中運用故事的技巧,可以使得遊戲更具有意義和趣味性例如在低年級操練這兩個單詞的時候,可以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貓和老鼠。在課堂上玩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支援貓的同學可以大喊Come on cat ... 支援老鼠的同學大喊Come on mouse.這樣的遊戲方式不但增強可課堂趣味,而且也是語言運用的體現。學生樂意玩,也願意學。

  二故事教學法的輸出方式

  1.故事表演 學生們喜歡故事,同時更樂於表演故事。因此,在教師的引導和鋪墊之後,學生對故事進行表演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故事的表演也分為兩種:忠於原著的表演和改編型,創造型的表演。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在展開故事環節時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忠於原著的表演,而在課堂最後的拓展性環節中,在提供了一定的句型和詞彙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對故事進行改編嘗試創造性地表演。

  2.故事複述 對故事進行復述是鍛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也應用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先要求學生進行分段式的簡單複述。在層層遞進的基礎上對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出整篇複述的要求。

  3.書面練習 在PEP的課本中,語篇教學又叫做read and write這個標題體現出編者的意圖,可見“寫”在小學的高段也也是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在故事中所包含的詞彙、句型、語法要點都可以在書寫這個環節中的到練習和鞏固。所以在故事教學之後,設定書面的練習作業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

  一、重視課文的模仿朗讀和背誦

  口語訓練中,課文的模仿朗讀和背誦尤其重要。我們的教師很多沒出國學習,口語不是很標準,因而跟讀課文磁帶是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的有效手段。背誦課文能幫助學生在腦子裡儲存詞彙和習慣用語,形成快捷的語流和語感,從而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基礎,這個過程對以後的學習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更是發展學生的口語交往能力的保證。要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英語口語能力的形成必須首先有語言材料的大量有效輸入和積累作為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每天抽查部分學生的背書情況,並就其流利程度和語音語調給一個檔次,記錄下來,每個月給予公佈和獎勵,以起到激勵作用。同時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在課堂上創造說英語的環境

  一課前五分鐘的口語訓練,促進學生口語的提高

  每天學生輪流值日,從而獲得均等的機會來訓練口語,時間2-3分鐘,內容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選擇,可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可以是每日報告、有趣的經歷、故事講解、與同學之間的對話等等。在值日生說完之後,必須給下面的同學提兩個問題讓他們回答,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也要給該生一個口語分數,並且記錄在冊。這是鞏固知識和形成口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得到鍛鍊,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又培養了自信心,給每一個學生展示口語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以小組為學習單位,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每個學習小組4-6人,注意按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合理的組合搭配,課堂上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話訓練、課本劇表演、問題討論等等,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口語實踐的機會,同時優等生可以在小組內起到帶動作用,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小組討論完之後,還要挑選幾組當堂表演或對話,並且讓學生自己評出優勝者予以鼓勵。為了獲勝,學生在上新課之前會自覺預習,這樣一來學生的預習習慣得以養成,真是一舉多得!

  三鼓勵學生抬頭說英語,大膽展現自己

  無論是閱讀課還是對話課,教師都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見的時間和空間。當學生急於說出內心想法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學生抬頭說英語,目視對話者,以示真誠和專注,然後說出自己要說的內容。學生在不經意的抬頭之間,暗合了口語習得的規律。在閱讀和模仿之後,有了一定的語言輸入,然後抬頭,重新理順結構,排列片語,以期表達自己。學生可能借用課文或對話中的原句,還可能犯一些語法錯誤,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經把書上的語言融為自己的語言。這個內化的過程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考驗了學生的記憶,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嘗試著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組織句子,而非簡單地朗讀或背誦。抬頭說英語,使消極的語言接受轉為主動的輸出,完成了一個巧妙的過渡。

  四開動腦筋,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寬鬆的語言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大膽、主動發表意見,這是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不同的口語訓練形式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實現知識從不會—學會—會用的轉化,讓學生積極參與,在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成功的樂趣。課堂上的口語訓練形式是多樣的:按人數可以分為單人的、雙人的、小組的,按形式可以分為對話、表演、說唱、討論、辯論、口頭作文、演講、看錄影等等。豐富多變的課堂形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刺激他們用英語表達思想的願望,從而達到從知識向能力轉化的目的。

  三、舉行英語聖誕晚會,加強口語實踐

  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操練口語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倡導學生課後多聽多說多唱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晚會的形式不拘一格,多種多樣。

  一英語朗讀、演講、講故事。

  二英語歌典、戲劇表演、小品表演。

  這些表演形式活潑,內容廣泛,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充學生的詞彙量,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語言的自豪感;還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加強實踐,培養豐富的語感

  三

  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聽、說、讀、寫訓練內容,通過聽聽、說說、唱唱、做做,先培養語感,培養興趣,然後進入字母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讓知識中獲得成功感。我是一位從教八年之久的英語教師,從初中到小學親自目睹了新課改帶給我們老師、學生的巨大變化和無窮的益處。在我帶第二輪三年級教材之後的今天,有了許多的心得感受和反思,寫出來與各位分享。

  一、 課前3分鐘自由談Free Talk,增強師生情感,訓煉學生聽說能力。

  每節課開課以前,我就上節課所說內容,採用師師問答、生生問答、小組問答等多種形式進行復習,這一方法不僅有效的複習了上節課或以前所學的內容,而且為新授內容做了鋪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儘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對話。

  用英語組織教學,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途徑之一。我一直堅持用英語講課,剛開始從最簡單的短語、句子、日常英語開始,然後逐步加深。當學生聽得不太懂時,我配以誇張的動作、表情或適當的解釋說明,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氣氛之中,通過英語交流,提高了學生聽說能力,也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了他們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三、用直觀教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說環境。

  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片等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除教師製作直觀教具外,我發動學生自己製作教具、學具。如剛開始學字母時,就可讓學生作字母卡片,以便進行同桌、分組、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聽說訓練。單詞教學、對話教學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圖片卡、單詞卡、句型卡或頭飾、道具。這樣安排不僅有利於師生進行聽說訓練,而且也能促使學生動腦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扮演角色,進行會話,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實的情景中靈活的運用英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應體現它的交際功能;我一貫認為學生會應用英語是關鍵,所以充分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合作,讓他們充分的發揮想象,運用所學的內容自編自演談話內容。這樣學生活學活用了英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才能。我在領讀時聲音、語調都帶有感情色彩,把各個角色的性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時也讓學生在表演時拿出自制頭飾之類的簡單道具,並模仿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帶有逼真表情和貼切的動作,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另外我經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課文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儘量讓學生把所學內容,按設定的情景結構演出來,做到聲情結合,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興趣特濃,走在校園裡,走在馬路上碰到我就主動用英語和我對話。

  五、加強語言實踐,開展課外興趣活動或知識競賽活動。

  我根據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建立了課外活動小組,象學唱英語歌曲,講英語故事,朗讀比賽,表演話劇,小遊戲,猜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此外,我還聯合其他英語教師組織開展了三至六年級趣味英語知識競賽,將一些奧運知識、日常生活知識,腦筋急轉彎題,課文中學過的一些改錯題、數字認知題目變換成“醫生診斷題”“用英語算數學題”等讓學生感興趣的題讓他們參與競答,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小學英語教育敘事案例3篇
七年級英語對話短文精選
相關知識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反思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材料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素材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素材
關於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案例分析
語文成語故事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