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中醫學起源於漢族,是由漢族人民發展出來的,它本身也是漢族文化體系的組成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的認識

  心力衰竭,是各種原因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心肌損害及收縮力減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償期的一種綜合徵,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其發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趨嚴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問題。中學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淵源已久。在治療上也已取得了較理想的療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醫結合市級課題《中藥益心湯對心衰患者血漿腦鈉肽作用的臨床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利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運用中醫中藥治療該病對於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的認識

  心力衰竭屬於中醫的“心水”、“心悸”、“喘證”、 “水腫”等範疇。《內經》記載:“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脈痺不已,復感外邪,內舍於心……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上氣而喘”,“心脹”和“心痺”就其臨床表現而言可歸於心力衰竭。張仲景發展了《內經》水氣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匱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狀。中醫學“心衰”病名首見於唐代孫思邀《備急千金要方》。詳述見於宋代《聖濟總錄·心臟門》:“心衰則健忘,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此處“心衰”雖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現,但與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聯絡的。

  2、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心力衰竭則是各種病因導致這一功能受損而發生的病證。心衰的病因主要為心臟自病或他髒之病影響及心,造成氣血陰陽諸虛,或六淫外邪犯心,從而損傷心臟。

  2.1 心氣虛衰為發病基礎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動血液在全身經脈中執行以濡養周身,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心氣”上,即心氣是推動血液在血脈中執行的動力來源。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證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脈管中正常執行。正如《仁齋直指方》所謂:“人以氣為主,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竅壤判……血脈流行者亦氣也……盛則盈,衰則虛”。可見,若心氣虛衰,推動血液執行無力,就會出現周身失養,進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內經》稱“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聖濟總錄》:“虛勞驚悸者,心氣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則明確指出了心氣虛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機。鄧鐵濤[1]認為:“五臟皆致心衰,非獨心也”。肺、脾、肝、腎的功能失調都可影響到心,而發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與肺、脾、腎等髒相互影響。

  2.2 正虛為本,瘀血為標

  心力衰竭發病機制始則多因心氣虛弱、氣不運血、心陰虧耗,表現為氣陰兩虛、心血不暢,進而氣虛陽衰或陰損及陽,而致“陰陽兩虛,心脈瘀滯”,成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尤以心陽氣虧虛,心臟鼓動減弱,營運無力為其病理變化的主要方面。心氣不足貫穿心力衰竭始終,是心力衰竭惡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曰:“元氣既虛,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為瘀”。心血瘀阻則出現心悸,胸悶胸痛,面色瘀黯,脣甲青紫,舌有瘀點或瘀斑等。

  2.3 水氣泛溢為最終結果

  《素問·逆調論篇》說:“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水氣之客也”。其認為除血脈不通外,心力衰竭還與水氣內停有關。又如《三因方·水腫》稱:“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心氣虛損衰竭,無力推動血行,血流遲滯,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論出:心氣虛導致血瘀,血瘀又進而引起水停,從而引發了咳喘、水腫、心悸等一系列證候。

  關於心衰病機雖有較多論述,但認識是有一致之處的,即心衰的正虛與標實是相互交織共同存在的。其中,陽氣虛衰,水飲與血瘀內停是貫穿於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機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機可以概括為:心氣虛→血瘀→水停→心虛加重,與現代醫學心力衰竭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心功能不全→神經內分泌啟用→心室重構→心功能不全加重雖分屬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3、中醫治療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

  3.1 辨證治療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中醫對於心力衰竭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辨證論治,心力衰竭的辨證分型主要是依據病因病理的變化進行,由於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機制為本虛標實,所以現代大多醫家都以虛實為綱,病變累及臟腑為目,結合臨床實踐辨證分型。

  3.2 專法治療

  楊積武[9]創制的強心寧煎劑涵蓋了現代醫學治療本病所倡導的強心、利尿、擴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構的治療大法。方由人蔘、黃芪、附子、丹蔘、澤瀉、五加皮、川芎、甘草組成。以達益氣溫陽,強心利尿,行氣活血化瘀,安神寧心之功。吳時達[10]等認為心衰的中晚期經中醫辨證多為陽虛水泛,採用溫陽健心靈口服液以溫陽益氣、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療效。李慶海[11]認為本病虛以氣陰兩虛為主,而心腎陽虛則多見於疾病的末期;實以水飲瘀血為主,治以益氣養陰、活血利水為基本治則,創驗方參麥寧心合劑。方由人蔘、麥冬、五味子、葶藶子、雲苓、玉竹、車前子、桑白皮、當歸、丹蔘、枳實、生龍骨、生牡蠣組成。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活血利水之功。益氣養陰則氣血充足,鼓動有力,活血利水則瘀散水行,鬱熱自消,心安神暢。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心衰為本虛標實之證,心臟陽氣不足虛衰為本,水停瘀血為標。因此,治療需標本兼治,在補虛的基礎上兼以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治宜溫陽益氣,活瘀化飲為基礎。自擬益心湯:黃芪、白朮、茯苓、桂枝、炙甘草、澤瀉、澤蘭、枳殼、車前子、當歸、桃仁、南葶藶子、黨蔘、臨床觀察其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及血漿腦鈉肽的作用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3.3實驗研究

  王振濤等[12]採用左冠脈結紮術致心肌梗死後心衰大鼠模型,觀察了相同種類活血益氣藥的不同劑量配伍對心衰大鼠心臟係數及功能的影響,發現活血益氣藥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後心衰模型大鼠心臟係數及功能,且方劑配伍中多量活血藥的應用均能較明顯改善心衰大鼠的組織學指標心臟係數。同時從心臟組織形態學角度證明了活血藥和益氣藥均有逆轉心室重構作用。趙英強等[13]採用腹主動脈縮窄術複製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檢測方法及電鏡觀察強心劑組及對照組的心肌細胞凋亡情況,結果顯示,正常對照組無心肌細胞凋亡,模型組凋亡明顯,強心沖劑能明顯改善凋亡,其作用與卡託普利相當。沈雁等[14]研究發現,溫心膠囊能明顯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mRNA表達水平,加強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阻止膠原降解及基質改建,調控細胞外基質代謝,提高衰竭心臟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認為心復康口服液能通過改善慢性壓力負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線粒體腺苷酸轉位酶1ANT1、心肌線粒體腺苷酸轉位酶2   ANT2的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謝,治療心力衰竭後的心肌損傷。

  應用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較大的進展,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臨床應用。眾多醫家對於心衰的認識雖各有一家之言,但總的來看其認識大同小異,基本上傾向於本虛標實,氣陰兩虛,水瘀互阻。在增強療效、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避免不良反應等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勢。

  參考文獻

  [1]葛鴻慶,趙樑,郝李敏.鄧鐵濤教授從脾論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經驗[J].上海中醫藥雜誌,2002,364:9-10.

  [2]霍根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病理實質[J].河南中醫,2009,292:114-117.

  [3]周亞男,張軍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氣下陷說及從氣、血、水論治[J].新中醫,2009,414:7-8.

  [4]連林芳.辨證分型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04,84:301-302.

  [5]楊培君,楊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治療概要[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251:2.

  [6]李立志.陳可冀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經驗[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06,42:136-138.

  [7]王勝林.董耀榮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經驗[J].遼寧中醫雜誌,2008,3511:1633-1634.

  [8]韓偉鋒.邱保國論治心力衰竭經驗擷要[J].四川中醫,2006,2410:2-4.

  [9]許抗抗,楊積武,楊積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經驗[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1:84-86.

  [10]吳時達,吳桐,吳昌碧.溫陽健心靈口服液治療收縮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2001,82:88-91.

  [11]範立華,李慶海.李慶海教授治療慢性心衰經驗[J].光明中醫,2009,245:819-820.

  [12]王振濤,王碩仁,趙明鏡等.活血和益氣方藥對心肌梗死後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構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2,225:376-378.

  [13]趙英強,孫蘭軍,李慧臻等.強心沖劑對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溫心膠囊對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mRNA表達的干預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3:85-87.

  [15] 王洪良,曾雪濱,王豔飛等. 心復康口服液對慢性壓力負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轉位酶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2011,181:18-20.

  >>>下頁帶來更多的

中醫醫學論文
中醫學院大學生科技論文
相關知識
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
中醫學專業學生教學改革的初探論文
中醫學專業畢業生自我鑑定
中醫學專業畢業生自我鑑定
初高中化學銜接畢業論文
中醫學專業求職信範文
護理學專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電大法學專科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保險學專科畢業論文
動物醫學本科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