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通訊名詞解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細胞通訊是指在多細胞生物的細胞社會中, 細胞間或細胞內通過高度精確和高效地傳送與接收資訊的通訊機制,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1. 細胞通訊cell communication

  細胞通訊是指在多細胞生物的細胞社會中, 細胞間或細胞內通過高度精確和高效地傳送與接收資訊的通訊機制, 並通過放大引起快速的細胞生理反應,或者引起基因活動,爾後發生一系列的細胞生理活動來協調各組織活動, 使之成為生命的統一整體對多變的外界環境作出綜合反應。

  多細胞生物是由不同型別的細胞組成的社會, 而且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這個社會中的單個細胞間必須協調它們的行為,為此,細胞建立通訊聯絡是必需的。如生物體的生長髮育、分化、各種組織器官的形成、組織的維持以及它們各種生理活動的協調, 都需要有高度精確和高效的細胞間和細胞內的通訊機制。

  2. 訊號傳導cell signalling

  是細胞通訊的基本概念, 強調訊號的產生、分泌與傳送,即訊號分子從合成的細胞中釋放出來,然後進行傳遞。

  3. 訊號轉導signal transduction

  是細胞通訊的基本概念, 強調訊號的接收與接收後訊號轉換的方式途徑和結果, 包括配體與受體結合、第二信使的產生及其後的級聯反應等, 即訊號的識別、轉移與轉換。

  4. 訊號分子signaling molecules

  訊號分子是指生物體內的某些化學分子, 既非營養物, 又非能源物質和結構物質,而且也不是酶,它們主要是用來在細胞間和細胞內傳遞資訊, 如激素、神經遞質、生長因子等統稱為訊號分子,它們的惟一功能是同細胞受體結合, 傳遞細胞資訊。

  多細胞生物中有幾百種不同的訊號分子在細胞間傳遞資訊,這些訊號分子中有蛋白質、多肽、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酸、膽固醇、脂肪酸衍生物以及可溶解的氣體分子等。

  根據訊號分子的溶解性分為水溶性資訊water-soluble messengers和脂溶性資訊lipid-soluble messengers,前者作用於細胞表面受體,後者要穿過細胞質膜作用於胞質溶膠或細胞核中的受體。

  其實,訊號分子本身並不直接作為資訊,它的基本功能只是提供一個正確的構型及與受體結合的能力,就像鑰匙與鎖一樣,訊號分子相當於鑰匙,因為只要有正確的形狀和缺齒就可以插進鎖中並將鎖開啟。至於鎖開啟後幹什麼,由開鎖者決定了。

  5. 激素hormone

  激素是由內分泌細胞如腎上腺、睪丸、卵巢、胰腺、甲狀腺、甲狀旁腺和垂體合成的化學訊號分子,這些訊號分子被分泌到血液中後, 經血液迴圈運送到體內各個部位作用於靶細胞。激素經血液迴圈系統運送到全身的速度很快,通常只需幾分鐘。每種激素都有與其相配的一種或幾種受體; 一種內分泌細胞基本上只分泌一種激素。

  6. 內分泌訊號endocrine signaling。

  由內分泌細胞合成並分泌到細胞外進行訊號傳導的分子稱為內分泌訊號。一般為激素類物質。這類訊號分子通訊方式的距離最遠,覆蓋整個生物體。

  內分泌訊號的激素有三種類型:蛋白與肽類激素、類固醇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蛋白和多肽激素protein and peptide hormones 在脊椎動物細胞中佔80%,此類激素通常只與細胞質膜受體結合。

  類固醇激素steroid hormones 是在光面內質網上利用膽固醇酶合成的,不溶於水,所以通常與血液中蛋白質結合,然後通過血液迴圈運送到靶細胞。類固醇激素能夠穿過靶細胞的質膜作用於靶細胞內受體。

  氨基酸衍生物amino acid derivatives 主要是由酪氨酸衍生而來的小分子激素,如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它的衍生物作用於膜受體,而甲狀腺素則穿過細胞質膜與細胞內受體結合。

  7. 區域性介質local mediators

  區域性介質是由各種不同型別的細胞合成並分泌到細胞外液中的訊號分子,它只能作用於周圍的細胞。即訊號分子分泌出來之後停留在分泌細胞周圍的細胞外液體中,只是將資訊傳遞給相鄰細胞,通訊距離很短,只有幾毫米。

  8. 旁分泌訊號paracrine signaling

  分泌到細胞外後只能作用於鄰近細胞的訊號分子稱為旁分泌訊號。如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蛋白就是區域性介質,它能夠調節多細胞生物的細胞生長和分裂,作用的靶細胞主要是鄰近的細胞。控制免疫系統細胞的發育及其他行為的淋巴因子 lymphokines,也只作用於區域性區域,屬旁分泌訊號。

  9. 自分泌訊號autocrine signaling

  區域性介質中的某些訊號分子也作用於分泌細胞本身, 如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是由前列腺合成分泌的脂肪酸衍生物主要是由花生四烯酸合成的, 它不僅能夠控制鄰近細胞的活性,也能作用於合成前列腺素細胞自身,通常將由自身合成並作用於自身的訊號分子稱為自分泌訊號。

  10. 神經遞質 neurotransmitters

  神經遞質是從神經細胞的特殊部位突觸synapses中釋放出來的訊號分子,在它們作用於靶細胞之前,突觸必須同靶細胞捱得很近很近,這是因為神經遞質擴散的距離有限。另外,為了引起鄰近靶細胞的反應,還必須產生一種電訊號,所以神經遞質僅作用於與之相連的靶細胞。神經遞質釋放後, 作用速度快, 部位精確, 維持時間短, 與受體的親和力低。由於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分泌的,所以這種訊號又稱為神經訊號neuronal signaling。

  11. 受體 receptor

  受體在細胞生物學中是一個很泛的概念,意指任何能夠同激素、神經遞質、藥物或細胞內的訊號分子結合並能引起細胞功能變化的生物大分子。

  在細胞通訊中,由訊號傳導細胞送出的訊號分子必須被靶細胞接收才能觸發靶細胞的應答,接收資訊的分子稱為受體,此時的訊號分子被稱為配體ligand。在細胞通訊中受體通常是指位於細胞膜表面或細胞內與訊號分子結合的蛋白質。

  12. 表面受體surface receptor

  位於細胞質膜上的受體稱為表面受體surface receptor, 細胞表面受體主要是識別周圍環境中的活性物質或被相應的訊號分子所識別, 並與之結合, 將外部訊號轉變成內部訊號, 以啟動一系列反應而產生特定的生物效應。

  表面受體多為膜上的功能性糖蛋白, 也有由糖脂組成的, 如霍亂毒素受體、百日咳毒素受體; 有的受體是糖脂和糖蛋白組成的複合物, 如促甲狀腺素受體。若僅為由一條多肽鏈組成的受體, 稱單體型受體, 若由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多肽鏈組成的則稱聚合型受體。

  表面受體主要是同大的訊號分子或小的親水性訊號分子作用,傳遞資訊。

  13. 細胞內受體intracellular receptor

  位於胞質溶膠、核基質中的受體稱為細胞內受體intracellular receptor。細胞內受體主要是同脂溶性的小訊號分子相作用。

  位於胞質溶膠中受體要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後才可進入細胞核。胞內受體識別和結合的是能夠穿過細胞質膜的小的脂溶性的訊號分子,如各種類固醇激素、甲狀腺素、維生素D以及視黃酸。細胞內受體的基本結構都很相似,有極大的同源性。細胞內受體通常有兩個不同的結構域, 一個是與DNA結合的中間結構域, 另一個是啟用基因轉錄的N端結構域。此外還有兩個結合位點,一個是與脂配體結合的位點,位於C末端,另一個是與抑制蛋白結合的位點。

  14. 離子通道偶聯受體ino-channel linked receptor

  具有離子通道作用的細胞質膜受體稱為離子通道受體。這種受體見於可興奮細胞間的突觸訊號傳導,產生一種電效應,如菸鹼樣乙醯膽鹼受體 nAchR、γ-氨基丁酸受體GABAR和甘氨酸受體等都是離子通道偶聯受體。它們多為數個亞基組成的寡聚體蛋白, 除有配體結合位點外, 本身就是離子通道的一部分,並藉此將訊號傳遞至細胞內。訊號分子同離子通道受體結合, 可改變膜的離子通透性。

  15. 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 linked receptor

  配體與受體結合後啟用相鄰的G-蛋白, 被啟用的G-蛋白又可啟用或抑制一種產生特異第二信使的酶或離子通道,引起膜電位的變化。由於這種受體參與的訊號轉導作用要與GTP結合的調節蛋白相偶聯,因此將它稱為G蛋白偶聯受體。

  這類受體的種類很多,並在結構上都很相似∶都是一條多肽鏈,並且有7次α螺旋跨膜區。這種7次跨膜受體蛋白的超家族包括視紫紅質脊椎動物眼中的光啟用光受體蛋白以及脊椎動物鼻中的嗅覺受體。

  G蛋白偶聯受體是最大的一類細胞表面受體,它們介導許多細胞外訊號的傳導,包括 激素、區域性介質和神經遞質等。

  G蛋白偶聯受體的進化地位相當原始,不僅存在於親緣關係較遠的真核生物如酵母中,即使在細菌中也存在與G-蛋白偶聯受體相似的膜蛋白,如細菌的菌紫紅質,它的作用是光碟機動的H+-泵。但細菌中的此類蛋白並不具有G-蛋白偶聯受體的功能,因為細菌中沒有G蛋白,推測其偶聯絡統並不相同

  16. 酶聯受體enzyme linked receptor

  這種受體蛋白既是受體又是酶,一旦被配體啟用即具有酶活性並將訊號放大,又稱催化受體catalytic receptor。這一類受體轉導的訊號通常與細胞的生長、繁殖、分化、生存有關。酶聯受體也是跨膜蛋白, 細胞內結構域常常具有某種酶的活性,故稱為酶聯受體。但並非所有的酶聯受體的細胞內結構域都具有酶活性,所以,按照受體的細胞內結構域是否具有酶活性將此類受體分為兩大類:缺少細胞內催化活性的酶聯受體,和具有細胞內催化活性的受體。

  17. 表面受體超家族surface receptor superfamilies

  根據表面受體進行訊號轉導的方式將受體分為三大類,若根據表面受體與質膜的結合方式在可分為單次跨膜、7次跨膜和多亞單位跨膜等三個家族。

  酶聯受體,如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和鳥苷環化酶受體等都屬於單次跨膜single-pass receptor受體,它們的多肽鏈上只有一個跨膜的α螺旋。第二類是7次跨膜受體seven-pass receptor,這類受體的多肽鏈中有7個跨膜α螺旋區,如腎上腺素受體、多巴胺受體、5-羥色胺受體、促甲狀腺素受體、黃體生成素受體等都是7次跨膜受體,此類受體在訊號轉導中全部同G蛋白偶聯。第三類是由多個亞基共同組裝成的受體multisubunit receptor,如前面討論過的菸鹼樣乙醯膽鹼受體。受體與膜結合方式的差異決定著它們參與細胞通訊方式的不同。

  18. 受體交叉receptor crossover

  受體與配體的結合是高度特異的, 但這種特異性不是絕對的, 如胰島素受體除結合胰島素外, 還可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糖皮質激素受體除同糖皮質激素結合以外, 還可同其它甾類激素結合, 反之亦然。這種受體與配體交叉結合的現象稱為受體交叉。

  19. 親和標記affinity labeling

  對酶的活性部位、受體的結合位點進行特異標記的方法。試劑A-X的A基團和X基團可分別與不同的位點進行結合,從而將兩種物質交聯在一起。如用親和標記法分離細胞表面受體時, 先將細胞與超量標記的激素配體混合,以飽和所有特異受體的激素結合位點;洗去多餘的激素,然後加入能夠與受體和配體結合的共價交聯劑將激素與受體進行共價交聯達到分離的目的。

  20. 訊號級聯放大signaling cascade

  從細胞表面受體接收外部訊號到最後作出綜合性應答是一個將訊號逐步放大的過程,稱為訊號的級聯放大反應。

  組成級聯反應的各個成員稱為一個級聯cascade,主要是由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酶組成。訊號的級聯放大作用對細胞來說至少有兩個優越性:第一,同一級聯中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受同一分子調控,如糖原分解級聯中有三種酶:依賴於cAMP的蛋白激酶、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都是直接或間接受cAMP調控的。第二:通過級聯放大作用,使引起同一級聯反應的訊號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如10-10M的腎上腺素能夠通過對糖原分解的刺激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提高50%.在腎上腺素的刺激下,細胞內產生10-6M的cAMP圖5M-1。

  21.46K

  圖M5-1 腎上腺素在細胞內的級聯放大作用

  級聯反應除了具有將訊號放大,使原始訊號變得更強、更具激發作用,引起細胞的強烈反應外,級聯反應還有其他一些作用: ①訊號轉移,即將原始訊號轉移到細胞的其他部位;②訊號轉化,即將訊號轉化成能夠激發細胞應答的分子,如級聯中的酶的磷酸化;③訊號的分支,即將訊號分開為幾種平行的訊號,影響多種生化途徑,引起更大的反應;④級聯途中的各個步驟都有可能受到一些因子的調節,因此級聯反應的最終效應還是由細胞內外的條件來決定。

  21.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

  細胞表面受體接受細胞外訊號後轉換而來的細胞內訊號稱為第二信使,而將細胞外的訊號稱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s。

  第二信使至少有兩個基本特性: ①是第一信使同其膜受體結合後最早在細胞膜內側或胞漿中出現、僅在細胞內部起作用的訊號分子;②能啟動或調節細胞內稍晚出現的反應訊號應答。

  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離子。細胞內有五種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醯甘油diacylglycerol,DAG、1,4,5-三磷酸肌醇inosositol 1,4,5-trisphosphate,IP3、Ca2+ 等。

  第二信使在細胞訊號轉導中起重要作用,它們能夠啟用級聯絡統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第二信使在細胞內的濃度受第一信使的調節,它可以瞬間升高、且能快速降低,並由此調節細胞內代謝系統的酶活性,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包括: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脂肪的儲存和移動以及細胞產物的分泌。第二信使也控制著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並參與基因轉錄的調節。

  22. GTP結合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 G蛋白

  與GTP或GDP結合的蛋白質,又叫鳥苷酸結合調節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從組成上看,有單體G蛋白一條多肽鏈和多亞基G蛋白多條多肽鏈組成。G蛋白參與細胞的多種生命活動,如細胞通訊、核糖體與內質網的結合、小泡運輸、蛋白質合成等。

  G蛋白偶聯絡統中的G蛋白是由三個不同亞基組成的異源三體,三個亞基分別是α、β、γ, 總相對分子質量在100kDa左右, β亞基為36 kDa左右, γ亞基為8-11kDa左右。β、γ兩亞基通常緊密結合在一起, 只有在蛋白變性時才分開,鳥苷結合位點位於α亞基上。此外,α亞基還具有GTPase的活性結構域和ADP核糖化位點。G蛋白屬外周蛋白, 它們在膜的細胞質面通過脂肪酸鏈錨定在質膜上。G蛋白是一個大家族, 目前研究得較多的是Gs 轉導激素對腺苷酸環化酶的活化過程、Gi 轉導激素對腺苷酸環化酶的抑制作用, 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三體G蛋白。G蛋白有多種調節功能, 包括Gs和Gi對腺苷酸環化酶的啟用和抑制、對cGMP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調節、對磷脂酶C的調節、對細胞內Ca2+濃度的調節等。 另外還參與門控離子通道的調節。

  23. PKA系統protein kinase A system, PKA

  是G蛋白偶聯絡統的一種訊號轉導途徑。訊號分子作用於膜受體後,通過G蛋白啟用腺苷酸環化酶, 產生第二信使cAMP後,啟用蛋白激酶A進行訊號的放大。故將此途徑稱為PKA訊號轉導系統。如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都是很小的水溶性的胺,它們在結構上沒有相同之處,並作用於不同的膜受體, 但都能通過G蛋白啟用腺苷酸環化酶, 最後通過蛋白激酶A進行訊號放大。

  24. 效應物effector

  所謂效應物是指直接產生效應的物質,通常是酶,如腺苷酸環化酶、磷酸脂酶等,它們是訊號轉導途徑中的催化單位。效應物通常也是跨膜糖蛋白。

  25. 腺苷酸環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

  腺苷酸環化酶是膜整合蛋白,它的氨基端和羧基端都朝向細胞質。AC在膜的細胞質面有兩個催化結構域,還有兩個膜整合區,每個膜整合區分別有6個跨膜的α螺旋。哺乳動物中已發現6個腺苷酸環化酶異構體。由於AC能夠將ATP轉變成cAMP,引起細胞的訊號應答,故此,AC是G蛋白偶聯絡統中的效應物。

  26. 蛋白激酶 A protein kinase A,PKA

  又稱依賴於cAMP的蛋白激酶A cycli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是一種結構最簡單、生化特性最清楚的蛋白激酶。

  PKA全酶分子是由四個亞基組成的四聚體, 其中兩個是調節亞基regulatory subunit, 簡稱R 亞基,另兩個是催化亞基catalytic subunit, 簡稱 C 亞基。R亞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9~55kDa, C亞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0kDa,總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80kDa;全酶沒有活性。在大多數哺乳類細胞中, 至少有兩類蛋白激酶A, 一類存在於胞質溶膠, 另一類結合在質膜、核膜和微管上。

  激酶是激發底物磷酸化的酶,所以蛋白激酶A的功能是將ATP上的磷酸基團轉移到特定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進行磷酸化, 被蛋白激酶磷酸化了的蛋白質可以調節靶蛋白的活性。

  一般認為, 真核細胞內幾乎所有的cAMP的作用都是通過活化PKA,從而使其底物蛋白髮生磷酸化而實現的。

  27. PKC系統protein kinase C system,PKC system

  由於該系統中的第二信使是磷脂肌醇,故此這一系統又稱為磷脂肌醇訊號途徑phosphatidylinositol signal pathway。

  在這一訊號轉導途徑中,膜受體與其相應的第一信使分子結合後,啟用膜上的Gq蛋白一種G蛋白,然後由Gq蛋白啟用磷酸脂酶Cβ phospholipase Cβ, PLC, 將膜上的脂醯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biphosphate, PIP2分解為兩個細胞內的第二信使:二醯甘油 diacylglycerol, DAG和1,4,5-三磷酸肌醇IP3。IP3動員細胞內鈣庫釋放Ca2+到細胞質中與鈣調蛋白結合,隨後參與一系列的反應;而DAG在Ca2+的協同下啟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然後通過蛋白激酶C引起級聯反應,進行細胞的應答, 故此將該系統稱為PKC系統,或稱為IP3、DAG、Ca2+訊號通路。

  28. IP3受體IP3 receptor

  IP3受體是一種內質網通道蛋白, 由四個相對分子質量為260kDa的糖蛋白組成的四聚體。四個亞基組成一個跨膜的通道, 每個亞基都有IP3結合的部位, 當3~4個部位被IP3佔據時, 受體複合物構象發生改變, 開啟離子通道, 儲藏在內質網中的Ca2+ 隨即釋放,進入胞質溶膠。

  29.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

  蛋白激酶C是G蛋白偶聯受體系統中的效應物, 在非活性狀態下是水溶性的,遊離存在於胞質溶膠中,啟用後成為膜結合的酶。蛋白激酶C的啟用是脂依賴性的,需要膜脂DAG的存在,同時又是Ca2+依賴性的,需要胞質溶膠中Ca2+濃度的升高。當DAG在質膜中出現時,胞質溶膠中的蛋白激酶C被結合到質膜上,然後在Ca2+的作用下被啟用。

  同蛋白激酶A一樣,蛋白激酶C屬於多功能絲氨酸和蘇氨酸激酶。

  蛋白激酶C能啟用細胞質中的靶酶參與生化反應的調控, 同時也能作用於細胞核中的轉錄因子, 參與基因表達的調控, 不過所調控的基因多與細胞的生長和分化相關。

  30. 鈣調蛋白calmodulin

  鈣調蛋白是真核生物細胞中的胞質溶膠蛋白,由148個氨基酸組成單條多肽,相對分子質量為16.7kDa.鈣調蛋白的外形似啞鈴,有兩個球形的末端,中間被一個長而富有彈性的螺旋結構相連,每個末端有兩個Ca2+ 結構域,每個結構域可以結合一個Ca2+ , 這樣,一個鈣調蛋白可以結合4個Ca2+ ,鈣調蛋白與Ca2+ 結合後的構型相當穩定。在非刺激的細胞中鈣調蛋白與Ca2+ 結合的親和力很低;然而,如果由於刺激使細胞中Ca2+ 濃度升高時, Ca2+ 同鈣調蛋白結合形成鈣-鈣調蛋白複合物calcium-calmodulin complex,就會引起鈣調蛋白構型的變化,增強了鈣調蛋白與許多效應物結合的親和力。

  31. 受體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s

  RTKs是最大的一類酶聯受體, 它既是受體,又是酶, 能夠同配體結合,並將靶蛋白的酪氨酸殘基磷酸化。所有的RTKs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含有配體結合位點的細胞外結構域、單次跨膜的疏水α螺旋區、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RTK活性的細胞內結構域。

  已發現50多種不同的RTKs,主要的幾種型別包括:

  ①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受體;

  ②血小板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受體和巨噬細胞集落刺激生長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

  ③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insuli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受體;

  ④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受體;

  ⑤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受體;

  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受體和肝細胞生長因子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受體等。

  受體酪氨酸激酶在沒有同訊號分子結合時是以單體存在的,並且沒有活性;一旦有訊號分子與受體的細胞外結構域結合,兩個單體受體分子在膜上形成二聚體,兩個受體的細胞內結構域的尾部相互接觸,啟用它們的蛋白激酶的功能,結果使尾部的酪氨酸殘基磷酸化。磷酸化導致受體細胞內結構域的尾部裝配成一個訊號複合物signaling complex。剛剛磷酸化的酪氨酸部位立即成為細胞內訊號蛋白signaling protein的結合位點,可能有10~20種不同的細胞內訊號蛋白同受體尾部磷酸化部位結合後被啟用。訊號複合物通過幾種不同的訊號轉導途徑,擴大資訊,啟用細胞內一系列的生化反應;或者將不同的資訊綜合起來引起細胞的綜合性應答如細胞增殖。

  32. 胰島素受體insulin receptor

  胰島素受體是一個四聚體,由兩個α亞基和兩個β亞基通過二硫鍵連線。兩個α亞基位於細胞質膜的外側,其上有胰島素的結合位點;兩個β亞基是跨膜蛋白,起訊號轉導作用。無胰島素結合時,受體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沒有活性。當胰島素與受體的α亞基結合並改變了β亞基的構型後,酪氨酸蛋白激酶才被啟用,啟用後可催化兩個反應 ∶①使四聚體複合物中β亞基特異位點的酪氨酸殘基磷酸化,這種過程稱為自我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②將胰島素受體底物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s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十幾個酪氨酸殘基磷酸化,磷酸化的IRSs能夠結合並激活下游效應物。

  33. 胰島素受體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s

  能夠被啟用的胰島素受體酪氨酸激酶作用的底物, 其上具有十幾個酪氨酸殘基可被磷酸化,磷酸化的IRSs能夠結合並激活下游效應物。

  IRSs在被胰島素受體磷酸化以後,如同一塊“磁鐵”與那些具有SH2結構域的蛋白結合,根據所結合蛋白的具體結構產生不同的效應,如啟用SH2蛋白的酶活性、改變蛋白質構型並同另外的蛋白結合或者引起蛋白質從細胞的一個部位轉移到另一個部位。

  已知有三種胰島素受體酪氨酸激酶作用的底物IRSs。第一種是胰島素受體底物1IRS1,是一種蛋白質,其上有多個至少8個可被受體激酶磷酸化的位點,磷酸化後可同多種效應物結合,包括:PI3K、Syp一種磷酸酪氨酸磷酸酶、Nck一種連線蛋白、GRB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一種通過SH2同磷酸化的酪氨酸結合的連線蛋白。第二種是Shc是通過cDNA克隆篩選到的編碼SH結構域的基因的蛋白產物,也是一種連線蛋白。Shc的酪氨酸被磷酸化後能夠同GRB2結合,然後啟用Ras,觸發細胞的增殖。第三種底物是IRS2.IRS2的酪氨酸被磷酸化後能夠同磷脂醯肌醇-3-激酶結合,將該酶啟用,並影響磷脂的代謝。

  34. SH結構域SH domain

  SH結構域是“Src同源結構域”Src homology domain的縮寫Src是一種癌基因,最初在Rous sarcoma virus 中發現。這種結構域是能夠與受體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殘基緊緊結合,形成多蛋白的複合物進行訊號轉導。

  SH2大約由100個氨基酸組成。SH2結構域能夠與生長因子受體如PDGF和EGF自我磷酸化的位點結合。

  含有SH2結構域的蛋白也常常含有SH3結構域。SH3結構域最初也是在Src中鑑定到的由50個氨基酸組成的元件,後來在其他一些蛋白質中也發現了SH3結構域。SH3能夠識別富含脯氨酸和疏水殘基的特異序列的蛋白質並與之結合,從而介導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

  35. 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表皮生長因子是一種小肽,由53個氨基酸殘基組成, 是類EGF大家族的一個成員。EGF同應答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結合,一旦結合,便促進受體二聚化並使細胞質位點磷酸化。被啟用的受體至少可與5種具有不同訊號序列的蛋白結合,進行訊號轉導。EGF能夠廣泛促進細胞的增殖。

  36. EGF受體EGF receptor

  EGF受體是一種糖蛋白, 廣泛分佈於哺乳動物的上皮細胞、人的成纖維細胞、膠質細胞、角質細胞等。EGF 受體是一條含有1186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鏈, 相對分子質量為170kDa,由三個部分組成:①很大的細胞外結構域:約621個氨基酸殘基,富含半胱氨酸51個, 並形成多對二硫鍵,其上結合有糖基,是EGF結合的位點。②跨膜區∶由23個氨基酸殘基組成;③細胞質結構域,由54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含有無活性的酪氨酸激酶和幾個酪氨酸磷酸化的位點。

  37. Ras蛋白Ras protein

  Ras是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的英文縮寫。Ras蛋白是原癌基因 c—ras的表達產物,相對分子質量為21kDa,屬單體 GTP結合蛋白,具有弱的 GTP酶活性。Ras蛋白的活性狀態對細胞的生長、分化、細胞骨架、蛋白質運輸和分泌等都具有影響,其活性則是通過與GTP或GDP的結合進行調節。

  Ras的活性受兩個蛋白的控制,一個是鳥苷交換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GEF,它的作用是促使GDP從Ras蛋白上釋放出來,取而代之的是GTP,從而將Ras啟用,GEF的活性受生長因子及其受體的影響。另一個控制 Ras蛋白活性的是GTP酶啟用蛋白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GAP,存在於正常細胞中,主要作用是啟用Ras蛋白的GTP酶,將結合在Ras蛋白上的 GTP水解成GDP,成為失活型的 Ras蛋白—GDP.所以在正常情況下,Ras蛋白基本上都與 GDP結合在一起,定位在細胞質膜內表面上。

  38. Grb2蛋白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

  Grb2是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蛋白2,又叫Ash蛋白。該蛋白參與細胞內各種受體啟用後的下游調節。它能夠直接與啟用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磷酸化的酪氨酸結合,參與EGF受體介導的訊號轉導,也能通過與Shc磷酸化的酪氨酸結合間接參與由胰島素受體介導的訊號轉導。Grb2能夠同時與Shc、Sos結合形成Shc-Grb2-Sos複合物,並將Sos啟用,啟用的Sos與質膜上的Ras蛋白結合,並將其啟用,引起訊號級聯反應。

  Grb2蛋白含有一個SH2結構域和兩個SH3結構域,屬SH蛋白。

  39. Sos蛋白Sos protein

  Sos蛋白是編碼鳥苷釋放蛋白的基因sos的產物sos是son of sevenless 的縮寫。Sos蛋白在Ras訊號轉導途徑中的作用是促進Ras釋放GDP,結合GTP,使Ras蛋白由非活性狀態轉變為活性狀態,所以, Sos蛋白是Ras啟用蛋白。

  Sos蛋白不含SH結構域,不屬於SH蛋白。

  40. 訊號趨異divergence

  訊號趨異是指同一種訊號與受體作用後在細胞內分成幾個不同的訊號途徑進行傳遞,最典型的是受體酪氨酸激酶的訊號轉導。

  在EGF受體酪氨酸激酶訊號轉導中,EGF與受體結合後導致受體細胞內結構域特定部位的酪氨酸自我磷酸化,形成磷酸酪氨酸。新形成的磷酸酪氨酸作為SH2結構域的錨定位點,將具有SH2結構域的不同效應物啟用。由於這些效應物自身的功能不同,因而引起不同的訊號轉導。如Grb2作為接頭蛋白將訊號經Sos蛋白傳給Ras,引起MAP激酶的級聯絡統的訊號轉導。另一種具有SH2結構域的效應物是磷脂酶Cγ,通過SH2與磷酸酪氨酸結合並被啟用後可使PIP2水解產生兩種第二信使,通過與Ras不同的訊號轉導途徑進行訊號轉導。另外,PI3K和Src也是具有SH2結構域並能被EGF磷酸酪氨酸啟用的效應物,但是引起的訊號轉導途徑不同。

  41. 竄擾crosstalk

  訊號轉導途徑間的“竄擾”是指不同訊號轉導途徑間的相互影響,即通常所說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在訊號轉導中,雖然每種體系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系統,似乎互不影響,如PKA系統、受體酪氨酸激酶系統。實際上細胞內的各種資訊往往要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資訊網共同起作用。例如cAMP的訊號通路主要是引起細胞代謝活動的變化,特別是糖的代謝。新的研究結果表明,cAMP也能抑制一些細胞的生長,包括成纖維細胞和脂肪細胞,機理主要是阻斷MAP激酶級聯絡統。

  另外一個例子是Ca2+和cAMP參與的訊號轉導也是相互影響的。Ca2+既能夠啟用腺苷酸環化酶合成cAMP,又能啟用cAMP磷酸脂酶降解cAMP。反過來,依賴於cAMP的蛋白激酶能夠使Ca2通道磷酸化,改變對Ca2釋放的能力。

  42. 受體鈍化receptor desensitization

  受體對訊號分子失去敏感性稱為受體鈍化, 一般是通過對受體的修飾進行鈍化的。如腎上腺素受體在絲氨酸和蘇氨酸殘基磷酸化後,則失去對腎上腺素的訊號轉導作用。

  如果鈍化的受體只是那些已與訊號分子結合的受體,這種現象稱為同源鈍化 homologous desensitization。如腎上腺素與受體結合時,受體可在β腎上腺素受體激酶的作用下發生磷酸化,β抑制蛋白與磷酸化的受體結合使之鈍化,失去受體作用; 此外, β腎上腺素受體也可通過cAMP依賴的蛋白激酶A磷酸化鈍化。因為β腎上腺素僅僅是增加細胞內cAMP水平的眾多訊號分子中的一種,一旦細胞內的cAMP 水平達到一定的濃度,腎上腺素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將它的受體磷酸化使之鈍化。這種鈍化稱為異源鈍化heterologous desensitization,因為鈍化是通過不同受體途徑的酶進行的。

  異源鈍化不僅僅只有受體自身直接失活這一種可能的方式,在某種情況下,訊號分子也可以通過改變G蛋白,使其失去訊號轉導作用。例如,成纖維細胞的PGE受體通過Gs和AC啟用cAMP途徑,Gs和AC為其他途徑所共有。體外培養時,加入PGE1後,cAMP升高後又下降,細胞發生鈍化,同時也對其他cAMP途徑的訊號失去敏感。若將適應後的Gs和正常的Gs分別轉移到Gs缺陷的突變細胞株的膜上進行對比觀察,發現前者仍然鈍化,而後者具有敏感性,因此,提示Gs發生了改變。

  43. 受體減量調節receptor down-regulation

  通過內吞作用減少質膜中受體量來調節訊號轉導,稱為受體減量調節。

  內吞是使細胞膜上受體減少的有效辦法, 細胞也因此降低了對訊號分子的敏感性。實際上,許多受體被內吞後,並不被溶酶體消化,它們被逐步釋放,慢慢回到細胞膜上,形成受體再迴圈。在此過程中,始終有一部分受體滯留在細胞質中而不能到膜上發揮功能,這種現象又稱為受體隔離。另外,受體內吞也包括結合有配體的受體-配體內吞,一些生長激素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被解除訊號作用的。

線粒體與過氧化物酶體詞彙解釋
遺傳學詞彙解釋
相關知識
細胞通訊名詞解釋
關於溝通的名詞解釋
幹細胞的名詞解釋
關於通訊的名詞解釋
人力資源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
租賃合同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
關於媒介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
發展速度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
廣告創意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
廣告文案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