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角度探析中國武術轉型發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馮友蘭先生將中國哲學的定義總結為,哲學是對於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其功用不在於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實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中國哲學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中國武術的發展,在產生積極構建的同時也有許多糟粕存留。我們應該從哲學的高度、思想的根本進行解決,而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的西方哲學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值得借鑑的東西。因此要研究武術如何在奧運轉型期適時發展,應該把中西方哲學進行深入比較研究,找出根源所在,尋求發展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1中西方哲學比較分析

  1.1哲學起源比較

  從中西方哲學的源頭看,差異在於各自不同的地理環境和哲學出發點。

  1.1.1環境起源的不同

  中國哲學萌芽於先秦時期,那時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活動的惰性和較少交往使得中國哲學思維十分注重自身的感性體悟與經驗。武術在這樣一個特定的背景下形成它特有的言傳身教的傳承形式和主體性思維方式,使武術在求得穩步發展的同時,存有保守封閉的傾向和對西方競技體育的不自覺排斥; 而西方哲學發源於古希臘,它是一個海洋文化的國家,土地的貧 瘠使他們探索自然,開發礦產資源,進而發展手工業和進行商業貿易,由此逐漸形成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思維傾向,進而使西 方文化具有很強的吸納、融合能力。這也正是中國哲學和武術發展所缺少的。

  1.1.2哲學出發點的不同

  中國儒家思想一直被歷代統治者奉為正統,因而武術文化的發展勢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講求“仁”、“義”、“禮”,注重品德修養,主張重義輕利。道家則主張“反者道之動”,例行“三思而後行”,避免“過猶不及”,告誡人們應柔弱、謙虛、知足。雖然儒道兩家在觀點上有諸多不同,但他們異源同流,形成了重視主體修養的倫理觀,並帶有明顯人文理性色彩的中國哲學體系, 使中國哲學表現出強烈的人文性和整體性。武術中講究的“陰陽合一”及其動作的動靜、進退、虛實等都是整體性的體現;而西方文化源於古希臘文明、古希伯來文明和古羅馬文明。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沒有自然科學知識就不能享受無疵的快樂”,因此西方哲學以智善我,有強烈的追求科學的精神。但在開發、探索、征服的同時,西方哲學功利性質的物質佔有、物慾擴張使西方哲學具有強烈的排它性和物化性。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哲學影響下的武術發展缺乏追求科學、探索自然的精神,而西方競技體育又表現出人文性質的不足,因此由中西方哲學起點的不同所折射的精神思想的差異也正體現出中西體育文化相互融通的客觀必要性。

  1.2價值觀念比較

  在價值觀上,中國人推崇中庸、中和。《尚書·堯典》中寫道: “直而溫,寬而慄,剛而無虐,簡而無傲。”也正體現了中國武術人謙虛謹慎的品行和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有一套建立在亞里士多德原理基礎上的思維習慣,重論證,非此即彼,是偏向於絕對、極端的價值觀。分析得出:中國哲學缺乏實證精神,而西方的價值觀太過於注重實證,兩者需進一步中和,這也是中西方哲學融通的客觀要求,由此武術將會在融通中不斷加快科學化、實證化程序。

  1.3思維方式比較

  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是一種道德理性的主體性思維,它追求立身安命的人生智慧,教人如何處人做事的人倫道德。認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這些都以“天人合一”為其共同的特點。在武術中也得以充分體現,如傳統武術十分注意四季變化和人體機能的配合,“朝練寅、夕練酉”,以適應日月時辰。而西方哲學採取主客分離的物件性思維方式,偏重於向外探求自然,征服自然。普羅泰戈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把人與自然完全對立起來;蘇格拉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與人世相對立的神世安排的。因此,在西方人看來人和宇宙是處於對立的狀態,是“天人對立”的。在 這一點上,中國哲學比較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文精神,應給予發揚、繼承。

  1.4時空觀比較

  《周易》是中國文化史上古老的典籍,全書的思想在於“與時偕行”和“順天應時”。其陰陽五行學說體現了時間意識,“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變化規律。宋代學者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指出:“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亦指出以時間主導空間變化的規則。因此可見中國人的時空觀,是以時間為主導。而西方人是以空間為主導的。如亞里土多德認為, 地球是不動的,太陽、月亮、星星都以圓周為軌道圍繞地球運動, 構成了圓周運動。在公元2世紀,這個思想被托勒密精製成一個完整的空間模型,地球處於正中心的位置。
 

  2中西方哲學對武術的影響

  2.1中國哲學對武術發展的積極構建與糟粕存留

  2.1.1中國哲學對武術發展的積極構建

  中國哲學的“做人之道”和“守倫之常”教給武術人以天道為本,應正心、誠念、忠教,以高深的哲理不斷聖化自己,追求人生高尚的品格,並形成“尊師重道”、“武德戒律”、“身心雙修”等行為準則和謙讓、含蓄、隨和的“禮”化。中國哲學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使武術順應四季變化的自然規律習練武功。“習拳面南”,以順乎地理方位。還有許多拳種“效物之形,悟物之意”,如形意拳、螳螂拳、猴拳等,充分體現了 “天人合一”與“物我合一”。中國哲學涵融於武術文化之中,形成了傳統武術的直覺、歷史、有機整體、意象的思維方式,直覺思維深深地影響武術的傳承與修習,使武術的傳承強調意會性。《九要論》中雲:“不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致”;有機整體思維體現為“外練手眼身法步,內練精神氣力功”,內外兼修、形神共養, 形體與精神協調平衡;對意象的追求與營造,在武術拳勢功法中也可謂比比皆是。形意拳,取動物之特長,象形取意,取法為拳,正是受到哲學的意象思維的影響。

  2.1.2中國哲學對武術發展的糟粕存留

  首先,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但又過於“謙虛、謹慎”甚至保守、封閉,因此門戶之見、宗派之爭是時有發生。以拳術為例,有 記載的拳種就達160多種,而大多數是稀星零散,沒有完整體系,很難進行傳延和發展。

  其次,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缺乏實證科學。從思維方式看,中國古代思想重整體輕分析,重實用輕理論,因而在傳承時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學的依據。這與分析、識解、公理化為特點的近代自然科學格格不入。因此,中國武術發展需要西方哲學的指引。

  再者,中國哲學使人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主要表現在承傳方式上。承傳方式屬於武術文化形態的中間層,即制度習俗層。它屬於人人關係,在文化的衝突中較易被改變,中國自古傳授武技就是師徒傳授,歷史性思維的影響下,徒弟“尊師重道”,對師父所傳技法堅信不疑,造成了中國武術裹足不前、因循守舊,對祖師、前人、先輩盲目崇拜,因此武術文化缺乏一種創新性、科學性與民主性,創新性與中國古之求同思想相違;科學性與封閉保守相抵;民主性則被封建專制思想所不容。這對武術的發展革新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阻礙因素。因此,我們需要理性審視中國哲學對武術的影響,重新認識西方哲學的作用。

  2.2西方哲學對武術的影響和融通

  武術文化的發展需藉助西方哲學,從思想的更高層次進行重新構建。將西方哲學的對一切事物進行反思的科學精神、探索精神和法制觀念融入中國武術之中,並從“物技文化層”、“制度習俗層”、“內涵文化層”三個層面進行深刻分析,加深中西方哲學的融通,改善武術的現狀,加速武術的科學化、法制化、現代化程序,構建新的中國哲學。這種既重視自然理性,又重視人文道德的整合創新的“中國新哲學”,融合了中西方哲學的精華,它將指引人們從更高的層次上理解和認識中國武術文化的 發展,尋找武術文化與時代的契合點;同時它也會使人們以一種全新的眼光認識武術文化的潛在作用;它對人們增強健身意識, 瞭解民族傳統文化,塑造人格,培養公平競爭意識等都起到一定作用;使人們在運動實踐中受到文化的啟示和薰陶,從而推動社 會積極健康的發展。同時也可實現顧拜旦的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並使這個理想社會化、大眾化,即“在於將人的身體、精神及靈魂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並將人類為了完善自身所需的全部力量聚集在自己的旗幟之下”。

  3中國武術轉型發展探析

  針對在中國傳統哲學影響下武術存在的弊端,在“中國新哲學”的理念支撐下,尋求中國武術轉型發展的方向。本文將從武術文化形態的三個層面進行探析。

  3.1武術“內涵文化層”的發展

  哲學思想首先對武術文化的深層進行影響,所以武術文化要發展,自然首先以文化內涵塑造為起點。加強全民的武術文化素養,應結合其它學科對其進行補充、完善,使武術的文化底蘊更加充實。在學校武術中,特別是在體育院校的武術課程中開設 哲學、美學、史學、兵學、中醫學等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武術文化知識更加社會化、普及化。因為,面向大眾、與大眾體育結合是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3.2武術“制度習俗層”的發展

  充分發揮中國武術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崇尚道德的優勢, 感化人們。在高度重視身體能力開發的同時,不要忽視人類本身 的能力所限,不要忽視道德對人類身心的引領作用。重視傳統武術套路中的實用技術、技法資源的開發。加強武術傳承方式的開放性、科學性,減少門戶之見,各門派、拳種之間應加大交流的力度。因為武術套路始終是競技武術的根本源泉和文化的內動力,所以我們要在發展競技武術的同時,使武術套路規範化、科學化、競技化,並做好繼承和保護工作。如開展規模較大的民間傳統武術文化交流活動和比賽,便於交流普及和規範提高,同時還能使民間的傳統武術與專業性的賽制適度結合,使競技與傳統互相促進與發展。解決中國武術的裁判規則和專案設定問題。吸收西方哲學重例證的思維方式,使其體現客觀性、可比性、可操作性。深化體育競賽改革,設立可經營的運動專案管理部門,開發武術健身娛樂市場,創立武術自己的品牌。

  3.3武術“物技文化層”的發展

  突出武術技擊性的本質,注重套路中的實用技術和技法資源的開發;引導武術走向產業化,推動相關產業如武術運動服裝、活動器材、訓練與指導的發展;同時加大武術文化的三個層面分類。主要內容:物技文化層:武術技術、武術器材、練功用具、服裝器材等表層;制度習俗層:武術組織方式、傳承方式、禮儀規範、武德內容 中層及各種培訓、管理、人員審批、評比制度等;內涵文化層:與古代哲學、倫理學、兵學、中醫學、史學、宗教、美學 深層相結合而形成的武術文化的民族性格、心理、情感等對武術的宣傳力度,通過廣告、電視、電影、 圖書、報刊等媒體,加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結合;開設武術網站,設立諮詢機構與知識資訊傳播部門,使更多人瞭解關注武術。同時,加強武術理論研究,進行科研攻關,將武術技術的發展上升到理論的深度。

  4結語

  中西方哲學的起源、價值觀、思維方式、時空觀的不同,是其發生衝突的原因之一,是西方哲學與中國武術文化矛盾的源泉, 同時又是他們相互吸收、融通的基礎。對其進行分析比較,構建新的中國哲學,使中國哲學既重視自然理性,又重視人文道德的整合創新。並以此為思想契機,使武術從文化內涵和武德的教育、實用技術技法資源的開發、規則和專案的設定、市場化和加強武術理論研究等方面進行適時發展,推動武術的現代化程序。

風水學基礎知識
陰陽五行是什麼
相關知識
從哲學角度探析中國武術轉型發展
從哲學角度看中國夢
從經濟角度解讀中國夢
淺析中國網路借貸發展路徑與創新現狀
淺談從現象學美學角度淺析童話的本質
淺析從文化語言學角度解析網路用語
從詞語角度賞析句子
淺談從修辭角度分析象徵和比喻
從文化角度簡析英漢動物詞彙的內涵
從文化角度簡析英漢動物詞彙的內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