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道養生字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我們的腳部,特別是腳底有很多的經絡都是和我們身體的器官有密切的聯絡的,因此,做好腳部的保健也是對健康非常有益的事情。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洗

  足是人之底,一晚一次洗。我們要養成每晚睡覺前用40℃溫水洗腳的習慣,其既可清洗雙腳,又可促進血液迴圈,保持雙足溫暖。俗話說:“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溼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秋冬季節,筆者習用麻黃、桂枝、花椒等水煎取汁洗腳,觀察發現,足浴後可減輕和消除區域性毛細血管的病理性異常,改善血液迴圈,消除呼吸系統的炎症、腫脹、過敏現象,使呼吸道通暢,從而預防感冒、咳嗽、凍瘡的發生。老年人足浴後,睡眠安穩,食慾增加,頭暈肢麻等症也隨之減輕。因此,為了預防疾病、健康長壽,每晚不妨用溫水泡泡腳。

  走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要靠雙腳。腳又有“第二心臟”之稱,經常走路,足部肌肉、血管有規律地舒縮,可使靜脈迴流加速,有利於組織、器官之間的血氧交換及迴圈通暢,使人體功能正常,從而達到益壽延年、強身健體的目的。

  按

  如果觸控到足部有結節、硬塊或感覺疼痛時,應採用各種手法適時地進行按摩刺激,使其結節、硬塊等逐步消失,疼痛感逐漸減輕或消除。這樣經絡暢通,陰陽自會趨於平衡,疾病隱患也就會自然消除。

  搓

  經常搓揉腳心湧泉穴,可強身健體。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之井穴,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經常搓腳心,可補腎強精,健體強身。且肝腎同源、肺腎互滋、心腎互濟、脾腎互補,腎臟功能強健對其他臟腑器官也有保護作用,故應經常搓腳心。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每晚用花椒水足浴後,常左右手交替按摩足心湧泉穴各100次,施老稱此可“引熱下行,壯體強身”,並稱之為“腳心上的健身術”,施老享年89歲,在醫界是個長壽者,與其堅持足浴、足按摩不無關係。

  溫

  “寒從腳下起,諸病從寒生”,因此,保持足部溫暖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健康人足部正常的溫度是:腳尖約為22℃,腳掌約為28℃,若過高過低,均為病態。若腳尖發涼,多為頭部疾病,如頭痛、頭脹、失眠、腦部供血不足等;若腳根部發涼,多為腎虛症狀;若全足發涼,多屬下肢迴圈欠佳,是氣血兩虛的徵兆。足部常用的保溫辦法有:搓揉法、溫水泡腳法、運動雙足法。這些都可以保證足部溫暖。當然冬季更要多穿衣服,並適時穿棉鞋、靴子。

  足療的作用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都市休閒派自然不會錯過,因此,關於腳的保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一種建立在傳統醫學基礎上的中醫保健行業————足療也就是洗腳正在悄悄興起。

  由於雙腳在身體各部分中承受重量最大,站立時要支撐整個身體,行走、跳躍時又要克服地心引力,因此,腳被認為是人體毒素的聚集區。天天洗腳不但可以保持腳部清潔,增強其新陳代謝,提高對外來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而且對心臟、大腦等器官都有好處。

  結合了中醫理療方法的足療式洗法,對疲憊的身體有更好的保健作用。據瞭解,專業的足療機構泡腳用的藥湯是由20多種中藥配製的,有消炎、活血、化淤、止癢等功效。很多嘗試過足療的人都會有解除疲勞、舒緩精神的感覺,所以對足療青睞有加,頗為上癮。足療也就逐漸成為中老年人的保健“新寵”。

  但是,有的“沐足屋”宣稱足療包治百病,其方法是通過劃出足部反射區位,然後逐一按捏。只要你喊痛,就有可能是腎虧、便祕、腸炎、胃炎、頸椎病等,然後最被提倡的治療當然是用中藥水泡腳,再進行足部按摩。

  關於“洗腳治百病”的觀點,業內人士指出是不科學的,人們應正確認識足療的作用。第一,關於足部反射區定位,只符合一部分事實,而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摸摸腳就知道生什麼病那是不科學的。第二,泡腳用的中藥配方,沒有人做過詳細的藥理學、藥效學等驗證,就算藥物本身是有效的,也不能以其內服的療效與浸泡的效果等同起來。浸泡,只能通過腳部面板吸收藥物,其效果微乎其微。第三,足部療法可以預防疾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並不是針對某種疾病,而是針對全身。

  客觀地說,洗腳也確實能治療一些疾病,但以功能性異常為主。比如便祕,並不是摸出腳底的所謂便祕點,而是通過臨床診斷後,再進行足部治療的,而且個體差異很大,什麼病都能治是不切實際的,目前醫學界還沒有任何療法有這種效果。

  從腳暖起

  氣溫下降許多女性都有足部冰冷的毛病,盛一桶熱水溫暖一下足部,整個人熱了起來,心情也跟著舒坦,再以「感謝的心」細心呵護整天承戴全身重量的足部,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根據中醫觀點,足部熱,有助全身血液迴圈。在過去中國許多地方取水不易,沒辦法每天洗澡,進行足浴就等於完程沐浴了。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就對於富貴人家享受足浴的情影及足浴在生活中所佔的地位有一番深刻的描述。

  現在則因為洗澡便利,足浴光采稍顯落寞,近年來因為健康風氣日盛,方便的足浴所帶來的溫暖及健身作用讓人重新重視。以芳香療法聞名的肯園就堅持不論進行何種療程,當客人進到芳療室時,一定要先為客人進行泡足。因為足部鎮日承載全身的重量,是全身最疲憊的部位,但因為藏在鞋子內,不常見到天日,讓人容易忽視。肯園芳療師許怡蘭表示,就全身迴圈來看,足部就等於位在身體底層的第二顆心臟,足部血液迴圈正常,血氣熱絡,下半身較不易浮腫,也不會有靜脈曲張的現象。

  在家進行足浴時,可以加入具有鎮靜效果的薄荷或茶樹精油,舒緩足部的壓力。美體小鋪訓練部副理楊明表示,先將足部洗淨後,將水溫控制在38-42度之間,再滴入精油,浸泡約10-15分鐘即可。

  浸泡方式可以僅只於腳踝或者高至小腿肚,如果要加強女性機能者,建議可泡至穴位--足三里約在小腿肚一半處。許怡蘭表示,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腿部的血液常會下得去上不來,血管拚命擴張,就會有靜脈擴張的情形。如果用熱氣刺激血液迴流,使全身就會溫暖起來,如果就血氣迴圈來看,不用特別浸泡到小腿肚,如果要強化女性機能,就最好泡到足三裡了。

  在這個時候,可以搭配按摩同時為足部去角質。楊明表示,當足部浸泡約五分鐘後,表皮層較為柔軟時,取些磨砂膏以圓型塗抹方式去角質,角質層較厚的地方,可以浮石以單一方向去角質。楊明強調,如果以浮石來回或者以畫圓圈方式去角質,有時候會因為用力過當造成傷害,單一方向較能掌握。

  當足部離開腳盆時,不用急著為足部擦乾,肌膚上留著溼潤較容易吸收護腿霜成份。歐舒丹公關張乃方表示,最好不要用毛巾來回將足部的水分擦乾,可以毛巾以按壓的方式,將足部稍微擦乾後,由下往上,為足部擦上護足霜,溼潤的水氣,塗抹上護足霜後,可以鎖住水份。

足部反射療法養生
足部保健養生的方法
相關知識
足道養生字訣
足道養生廣告語
足道養生廣告詞
足道養生的好處
足道養生文化
足底養生祕訣
關於腸道養生的祕訣
女人養生祕訣有哪些應該知道的
白領如何養生_養生祕訣要知道
古人的數字養生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