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道養生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足療是一種傳統而又現代的保健手法,說它傳統是因為幾千年來醫家和養生家們對足部按摩保健都非常重視。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千百年來,多少帝王將相夢寐以求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然而,蒼天卻將健康長壽賜給與世無爭、世代與山水、石子做伴的人們。

  在雲貴高原的雲霧深山處,不管是美麗的杜鵑花將漫山遍野點綴得奼紫嫣紅的春天裡,還是銀裝素裹的冬日裡,在淙淙流水的小溪旁,在懸崖上一瀉千丈的瀑布音樂的伴奏下,一群老人光著腳丫,在水中光溜溜的鵝卵石上歡快地走著,嘴裡還哼著山裡的民間小調……日復一日,不厭其煩。

  他們的神情是那樣的無憂無慮、歡愉無比,他們由衷地呼吸著大自然充滿負離子的沁人心脾的清純氣息,這種對人生執著熱愛的濃濃真情繪就了一幅多麼生動的“迴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圖畫呵!這就是山裡人的情懷。

  雖然,離開貴州綏陽已有三十個年頭了,但是,這個美好的畫面常常在我的腦際閃現。這幾年,上海百姓的居住條件有了長足的發展,差不多每個新村的健身場內均有五彩石子鑲嵌而成的足健之路,許多中老年人在石子路上歡快地走著、走著,常常在這樣的不經意中恢復了健康。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讀了以上這段話,你一定已明白腳為什麼會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但遺憾的是,許多人並不重視足部的養生。由於一些人長期在辦公室工作,有著“以車代步、多坐少活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所以使足部肌肉日益萎縮而時時感到腳痠乏力。如何改善足部肌肉的病態情況呢?最廉價也是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以“走路、散步和慢跑”作為運動鍛鍊的專案。

  足為何稱作“第二心臟”

  心臟的功能猶如一個不知疲倦的水泵,它不停地將血液和氧氣輸送到全身,並將各組織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如果一個健康人的心率為75/分,每次心臟輸出量為90毫升,那麼,每分鐘送出血液近7升,一天24小時內約送出血液1萬升。

  這個數字是十分驚人的。但是,由於心臟的大動脈到中動脈直至毛細血管管徑落差非常大,毛細血管的血壓已經很低,靜脈的血壓更低。當血液流回心臟的時候,血壓已非常低。輸出的血液流回心臟依靠的是靜脈周圍肌肉的力量。有人將腳稱為“第二心臟”是十分恰當的。為什麼呢?因為腳是離心臟最遠的部位,那兒的靜脈血流回心臟更加更加困難,它必須依靠足部靜脈周圍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和舒張擠壓血液流回心臟。如果腳部肌肉並不十分有利,那麼,靜脈血液很難順暢地吸引至心臟,於是,二氧化碳和各種代謝廢物就會在體內堆積,人體的健康當然會發生問題。

  簡便的足道養生法

  其實,足道養生除了主動與被動地按摩腳部的特定穴位外,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睡前用熱水泡腳。俗話說“睡前泡泡腳,勝似吃補藥”,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深諳養生之道,他活到85歲高齡仍耳聰目明,這與他多年來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不無關係。如在用40℃熱水泡腳後再按摩腳心、腳背,效果更佳。

  腳心有個湧泉穴。具體地講,它的位置在足底部的凹陷處,位於足底2、3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可以順時針按摩360次,逆時針再按摩360次,這樣交替進行按摩十五分鐘。它能促進氣血執行、通經活絡、溫煦臟腑和加快機體新陳代謝。特別適合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以及咽喉炎患者。這種養生方法對中老年人特別適合,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冬令時節裡。

  難怪宋人蘇東坡的讚美詩流傳至今:“主人勸我洗足睡,倒床不復聞鐘鼓。”我國民謠曰:“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溼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足見足浴對禦寒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足道養生的好處
農村房屋風水大全
相關知識
足道養生文化
茶道與中醫養生文化的關係
養生文化之太極減壓盛行
祖國傳統養生文化
足道養生字訣
足道養生廣告語
足道養生廣告詞
足道養生的好處
中國養生文化的起源是什麼
關於白酒的養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