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植黃秋葵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黃秋葵按果實外形可分為圓果種和稜角種;依果實長度又可分為長果種和短果種;依株形又分矮株和高株種。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培育壯苗 大棚栽培黃秋葵一般在2月上旬育苗。播前晒種2~3天,種子催芽至露白後播種。選用專用商品基質,每平方米基質加入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克,澆透水,充分拌勻,裝入50穴塑盤中,每穴播1粒種子,塑盤2橫1豎,整齊擺放在苗床內,上覆基質厚1釐米,平蓋地膜,苗床上搭小拱棚,覆蓋薄膜保溫。當有2/3種子子葉出土後及時揭除地膜。出苗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12~13℃。齊苗後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700~800倍液防治苗期病害。幼苗長有2片真葉時,逐漸加大通風量,延長光照時間。定植前7~10天進行煉苗。

  2.定植 移栽前清理前茬,深耕平整,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肥土混勻後築小高畦,畦寬90釐米、高20釐米,畦溝寬60釐米,畦中間擺放滴灌帶,用於衝施肥水,畦面覆蓋黑色地膜,一般8米寬大棚築5畦。黃秋葵幼苗長到3~4片真葉時定植。在畦兩側按株距30~35釐米開穴,從育苗塑盤中拔出秧苗栽入穴中,每穴1株,每畦栽2行,栽植深度以子葉露出地面2釐米為宜,定植後澆足團棵水,以利緩苗。

  3.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第1朵花開放前加強中耕,以便適度蹲苗,有利於根系發育。開花結果後,植株生長速度加快,每次澆水追肥後均應進行中耕。封壟前培土,高度10~15釐米,防止植株倒伏。

  2肥水管理。黃秋葵植株生長旺盛,需肥水量較大,特別是開花結果期如果缺肥水,易導致結果不良、產量低、品質差。定植活棵後,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開花結果期每畝施硫酸鉀型複合肥40公斤,距植株根部30釐米處開溝深埋。大棚栽培黃秋葵一般每週灌水1次,以保持充足的水分。夏季應在早上9時以前、下午日落後澆水,在高溫下澆水易傷根。生長中後期酌情多次噴施腐殖酸、氨基酸類葉面肥,防止植株早衰。

  3植株調整。生長中後期,及時摘除已採收嫩果以下的各節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主莖長有15~16片葉時摘心,可促進側枝結果,提高早期產量。

  4溫度管理。黃秋葵生育期適溫為25~30℃,夏季需揭膜通風換氣,使棚溫不超過35℃。

  5病蟲害防治。病毒病: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400倍液防治,隔7天防治1次,連防2~3次。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地老虎:地老虎晝伏夜出,苗期常咬斷主莖,造成缺苗斷壟。出苗後,一般於清晨在被害苗根部挖土捕捉,也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防治。

  4.採收 當黃秋葵植株有7~9片葉時始花,通常花謝後4~6天、角果長至7~9釐米時採收嫩果品質最佳,大棚栽培採收期一般在5月上旬至12月上旬。宜用剪刀及時採收,過早採收產量低,過遲果莢變硬,失去其獨特風味。

  黃秋葵環境要求

  1.溫度

  黃秋葵喜溫暖、怕嚴寒,耐熱力強。當氣溫13℃,地溫15℃左右,種子即可發芽。但種子發芽和生育期適溫均為25~30℃。月均溫低於17℃,即影響開花結果;夜溫低於14℃,則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狹窄,開花少,落花多。26~28℃適溫開花多,坐果率高,果實發育快,產量高,品質好。

  2.水分

  黃秋葵耐旱、耐溼,但不耐澇。發芽期土壤溼度過大,易誘發幼苗立枯病。結果期乾旱,植株長勢差,品質劣,應始終保持土壤溼潤。

  3.光照

  黃秋葵對光照條件尤為敏感,要求光照時間長,光照充足。應選擇向陽地塊,加強通風透氣,注意合理密植,以免互相遮蔭,影響通風透光。

  4.土壤

  營養黃秋葵對土壤適應性較廣,不擇地力,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較宜。肥料在生長前期以氮為主,中後期需磷鉀肥較多。但氮肥過多,植株易徒長,開花結果延遲,坐果節位升高;氮肥不足,植株生長不良而影響開花坐果。

睡蓮的無土種植方法
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
相關知識
大棚種植黃秋葵
河南種植黃秋葵的技術
河南種植黃秋葵的方法
種植黃秋葵前景如何
最適合種植黃秋葵的季節是什麼時候
大棚種植黃瓜如何防治化瓜
大棚種植黃瓜如何落蔓
怎樣種植黃秋葵
山東種植黃秋葵的技巧
種植黃秋葵的花盆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