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人身份識別制度和程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6日

  優秀的領導應從巨集觀角度去監督指導企業管理制度執行的程度,隨時檢查糾正,調整執行方案、執行方法,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各種管理制度範本,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一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護士在進行標本採集、給藥、輸血或血製品及其它護理操作等活動時,應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如: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性別、床號等。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

  2。對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即要求患者或近親屬陳述患者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

  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或幹細胞採集術、深靜脈置管術、血漿置換、單採術、血細胞分離術患者、搶救、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潛力的重症患者,務必使用腕帶。在各診療操作前除了核對床頭卡、醫囑執行單以外,務必核對腕帶,以識別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帶的識別資訊務必經兩名醫務人員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腕帶填寫的資訊字跡清晰規範,準確無誤。專案包括: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資訊。“腕帶”原則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時,墊1~2指按緊搭扣,鬆緊適宜,防止扭曲、勒傷。觀察佩戴部位面板無擦傷,血運良好。護士長對患者腕帶使用狀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5.在實施任何有創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後確定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6.需進行手術或幹細胞採集術、深靜脈置管術、血漿置換、單採術、血細胞分離術的患者,護士應嚴格執行患者身份識別的流程,對患者姓名、年齡、科室、住院號等資訊進行確認。手術室與科室交接中重點環節進行準確的有效核對,做好交接登記。

  7。患者轉科交接時,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做好轉科交接登記。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二

  門診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一、在門診實施任何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後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二、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診療、護理活動中,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年齡三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

  三、各診區掛號、分診護士,掛號時認真核對患者“健康行”就診卡及病歷封面上的基本資訊: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地址、藥物過敏史及聯絡電話,瞭解患者基本病情並正確分診,幫忙患者選取醫師,準確為患者刷卡掛號,避免因分診錯誤導致換號、退號。

  四、給患者建卡時核對身份證或病歷封面上的基本資訊: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地址、藥物過敏史及聯絡電話,正確輸入患者資訊。

  五、對預約患者認真核登記表中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及手機號碼、就診卡及病歷封面上的基本資訊: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地址、藥物過敏史及聯絡電話。醫師為患者診治前核對就診卡及門診病歷患者基本資訊,準確識別患者身份。

  六、對昏迷、意識不清、語言交流障礙、無自主潛力、新生兒、7歲以下患兒及無痛檢查、手術等患者,務必使用腕帶作為識別身份的表示和查對的有效手段。在各種診療、護理操作前要認真核對腕帶上的各項資訊,準確識別患者身份。

  七、腕帶填寫的資訊字跡清晰規範,準確無誤,務必經兩名醫務人員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

  八、患者使用腕帶舒適,鬆緊度適宜,面板完整無破損。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三

  病人在院期間應被正確識別身份,包括門、急診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應佩戴腕帶作為身份識別標識。

  2、腕帶佩戴規範

  目的:1病人流動過程中能被正確識別如加床、轉床、手術、外出檢查等;2有過敏史者有醒目標記,隨時提醒,方便核對;3意識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確識別;4確保母嬰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醫生查房時準確快速地確認病人、讀取病人資訊。

  ①手術病人包括微創手術、危重病人以及過敏性體質病人務必佩帶腕帶,作為病人識別標誌。

  ②腕帶填入的識別資訊務必經兩人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有損壞,及時更新,同樣需要經兩人核對。

  ③按操作規範給病人佩帶腕帶,墊1-2指按緊搭扣,鬆緊適宜,防止扭曲、勒傷。病人出院時去除腕帶在醫院死亡病人需經家屬確認屍體後才去除

  ④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均需核對腕帶。

  附:國際病人安全目標管理規程

  一目的

  保證醫院相關運作流程和政策貼合國際病安全目標的要求,透過有效的監控措施,保證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得到執行,以確保病人安全,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二標準

  1、正確識別病人:要使用至少兩套病人識別碼

  1當給病人用藥、輸血或輸血製品、抽血標本或採集其他臨床檢驗標本、給病人進行其他任何治療或操作時,至少要有兩套病人識別碼。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號性別或年齡和病人姓名作為病人的識別碼,在病人入院時記錄在腕帶上;急診搶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對於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診的醫護人員臨時命名和門診號作為病人的標識碼,在病人進行搶救室時記錄在手腕帶上;門診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診卡號作為病人的識別碼,出生日期、住址、電話號碼能夠作為病人識別的補充資訊,當使用識別碼有困難時可選取這些補充資訊,詢問病人後再與這些資訊進行核對。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在核對病人的識別碼時,詢問病人“請問你叫什麼名字?“讓病人回答,然後將病人的回答與手中資訊進行核對。

  3放射科、檢驗科等輔助科室允許使用流水號或住院號、姓名等其他貼合要求的號碼作為病人標本的識別碼,但科內務必統一,並在科室管理規程中書面寫明政策。

  4在病人的血袋、藥袋和標本的標籤上要寫明或打印出進行病人的識別碼,以便與病人進行核對

  5在給病人治療、用藥、輸液、輸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標本時要對病人的識別碼進行核對。

  6病人的床號和房間號不能作為病人的識別碼使用。

  2、有效改善相互溝通

  1在工作只能需執行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接到各類的緊急口頭報告時,務必有一個口頭確認過程,護士或接聽報告的人首先要把別人告訴你的資訊寫下來,要有書面記錄,然後大聲複述一遍口頭醫囑的全部資料、各類檢查緊急的口頭報告資料,對方確認無誤。

  2醫院允許在病人搶救、中深度鎮靜治療、手術時使用口頭醫囑。在緊急狀況下,在醫師不能立即到達又需要立即處理時能夠使用電話醫囑,其他狀況不準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原則上儘量減少使用電話醫囑,患者出現病情變化,下級醫生請示上級醫生後,上級醫生在電話中下達的醫囑要由值班醫生或管床醫生下達書面醫囑後護士才能執行,而且要在病程記錄中記錄相關資料。

  3口頭或電話醫囑下達後,護士即要立即書面記錄可記錄在口頭醫囑單或其他記錄紙上,並根據書面記錄資料大聲複述給下達醫囑的醫生後,聽到複述醫囑後,醫生要明確示意,經確認無誤後護士執行。在個性緊急且人手緊張的狀況下,護士記錄口頭醫囑會影響到病人搶救時,可先按要求在保證正確用藥的前提下執行口頭醫囑,事後立即補記醫囑資料。口頭或電話醫囑要在病人搶救完成後六小時內在電腦系統內補錄,並列印簽字。手術病人的口頭醫囑單要求下達醫囑的醫生和執行護士簽字確認,並存入病歷中儲存。

  4所有急診檢驗結果、危及到病人安全的異常檢查、檢驗結果簡稱危急值需要及時通知臨床醫護人員。檢驗科和其他輔助檢查科室要建立檢查危急值報告標準,標準中要包括檢驗、檢查危急值得專案名稱、臨界值、報告流程和報告職責人。並以書面的形式確認,同時要對全科人員、新入職員工進行培訓。檢驗危急值得報告能夠透過lis系統自動控制,並提醒檢驗師。所有急診檢查專案的結果和/危急值結果的書面報告要在稽核後立即傳送,並電話通知臨床科室,以便醫師及時得到相關報告。

  5臨床科室工作人員,包括醫師和護士在接聽到急診檢查結果、危急值結果報告後,要有書面記錄,並將記錄的資料大聲複述一遍給報告人聽,要得到對方的確認。記錄的資料包括病人姓名、住院號、檢查專案名稱、檢查結果、接聽電話時間、報告給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的時間等。各科要有記錄本登記,以便職能部門檢查。

  6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接到檢查專案高危報告後,要及時對病人進行評估和處理,必要時向上級醫生或科主任請示報告,並在病程記錄中記載。

  7在急診病人入院前與接收科室進行電話溝通時,需將收治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初步診斷、生命體徵、基本病情、病人可能需要的特殊醫療裝置氧氣、心電監護、呼吸機能以及病區問的其他相關資訊等告知病區,病區接電話人員要有書面記錄並大聲複述給打電話的人員,要得到對方的確認,同時醫護應相互告知。其他狀況下進行的電話溝通要按<醫療工作電話溝通記錄管理規程>進行記錄。

  3、消除手術錯誤

  1手術前暫停:為了避免手術病人、手術方案和手術部位的錯誤,在手術開始前停止術前所有操作及術前核對。

  2手術前核對

  ①為了避免手術病人和手術部位的錯誤,在手術室的手術和門、急診小手術都要列出核對清單,手術開始前要停下其他所有工作認真核對清單中所要求的資料,一致確認手術病人、手術方案、手術部位和病人體位是正確的且在正確的手術室,手術需要的所有醫療文書齊全,醫療裝置已準備好且功能正常。

  ②在手術室進行的手術、手術前核對要在麻醉誘導前進行,手術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術醫生、麻醉師、巡迴護士一齊根據<手術護理記錄>中“手術前核對清單”中的資料進行逐項核對,核對資料由巡迴護士記錄,並將參與核對人員名單記錄。

  ③門、急診的小手術應在手術前由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術醫生、治療護士一齊核對,核對資料由治療護士記錄在<門急診、介入手術護理記錄單>中,並將參與核對人員名單進行記錄。

  ④當核對清單內的專案無法透過填“否”時,手術不得進行,如果在特殊狀況下仍需手術時,要經過醫務部或總值班同意。緊急搶救生命的手術以爭取時間、搶救病人生命為主要職責,能夠先搶救,後報告。

  3術前手術標記:所有手術操作,包括在手術室內進行的手術、在門診進行的手術、在急診進行的小手術都要進行手術標記。標記要精確、清晰可見,可能狀況下由病人講出病變部位。

  ①住院病人由手術醫生在病區進行手術標記,門、急診手術的病人也應有手術醫生在門急診進行手術標記,除非是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的狀況下能夠在手術室手術前鋪單前進行手術標記。手術標記需要病人或家屬的參與,清醒病人進行確認時要觸動病人的肢體方向確定左右,要得到病人的認同。昏迷的病人進行確認時要請病人家屬參與,要得到病人家屬的認同。

  ②手術切口、穿刺點和手術部位的標記都要準確、清晰,鋪單後還能夠看得清楚。手術標記要使用藍色和紫色油性標記筆。

  ③手術標記筆應放在各病區的指定地點,每位醫生都要明白具體地點,每位術科醫生應隨身攜帶標記筆,手術室應備消毒後的標記筆供使用。標記筆只能用來作手術標記,不准它用。

  ③其他操作或治療如有左右區分,在操作或治療時容易發生部位錯誤時也需標記,如區域性熱療、胸穿、腰穿等狀況。

  4、減少病人跌倒風險

  1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評估工具來測定和確定病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對高危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

  2門、急診病人對病人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和記錄,如有跌倒風險要進行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3住院病人

  ①每位住院病人的初次護理評估中務必包括對病人跌倒的風險評估新生兒除外。跌倒風險評估資料包括病人的年齡、意識狀況、走動潛力、自我照顧程度、跌倒病史、藥物使用狀況、環境設施狀況等引起跌倒的風險因素,並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預防跌倒宣教,且要有記錄。

  ②所有跌倒高危病人均須進行動態評估,病人出現下列狀況需隨時評估:轉入病人、病情變化如手術後,意識、活動、自我照顧潛力等改變、使用鎮靜/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壓/、調血糖等藥物時、跌倒後、分值發生變化時、更換陪人或家屬時;同時對病人家屬進行預防跌倒教育,並有書面記錄。

  ③對於跌倒風險的病人要在床頭掛標識醫院牌,並根據醫院的相關指引制定切實的預防病人跌倒的計劃,而且這些計劃要得到執行。

  ④病人跌倒發生後護士要對病人是否受傷、受傷的程度進行評估,如有受傷立即通知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對病人的傷情進行進一步評估,並進行相應處理。同時要對病人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和採取預防再次跌倒的計劃,同時要按流程和要求報告。報告資料包括:跌倒發生的時間、地點、傷害程度、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事件處理經過及具體推薦。

  ⑤總務、基建後勤要確定哪些環境因素和裝置因素是引起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定時巡查評估,同時要培訓和教育醫務人員,尤其是病區護士發現病人跌倒的高危環境和裝置因素存在時,及時通知後勤進行處理。

  ⑥護理部、醫務科每月對導致病人跌倒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改善意見,並報院安全管理委員會批准後相關部門執行。

  ⑦科主任和護士長要對員工,包括新入職的員工進行預防跌倒的培訓,醫護人員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⑧護理部、醫教科等職能部門聯合制定預防病人跌倒的指引。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四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護士在標本採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務必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

  2。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

  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潛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兒及不一樣語種或語言交流障礙、無名、兒童、鎮靜期間的患者務必按規定使用“腕帶”標識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標識;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除了核對床頭卡以外,務必核對腕帶,識別患者的身份。

  4。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後確定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5。對新生兒、意識不清、語言溝通障礙等原因無法向醫務人員陳述自我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員陳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監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科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標識。

  7。填入腕帶的識別資訊務必經兩名醫務人員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

  8。腕帶填寫的資訊字跡清晰規範,準確無誤。專案包括:病區、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資訊

  9。"腕帶"原則上佩帶在病人"左手"。患者使用腕帶鬆緊適度,面板完整無破損

  10、完善並落實護理各關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室、產房、新生兒、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式與登記制度。

  10、在檢驗、放射、CT、超聲、放射治療、等直接與患者當面接觸的科室都應進行識別患者

  11、定期檢查腕帶使用狀況,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每月督導並有記錄。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五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為了科學準確識別患者資訊,杜絕安全隱患的發生,對住院患者實行雙重身份識別,即實行腕帶標識和床頭牌識別管理。具體如下:

  1、醫務人員在進行各種診療操作時,務必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的方法,如:姓名、性別、住院號等,不得單獨使用患者床位號或病房號核對患者。

  2、實施有創包括介入診療活動前,實施者要親自告知病人或家屬,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以確保對正確的病人實施正確的操作。

  3、ICU、新生兒科/室、手術病人、意識不清、無自主潛力的患者、不一樣語種語言交流障礙的病人入院即使用“腕帶”,作為實施搶救、輸血、輸液等各項診療、護理活動時辨識病人的有效手段。腕帶資料包括病人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血型。新生兒腕帶資料包括床號、母親姓名、新生兒性別等。腕帶由病房護士雙人填寫並親視病人佩戴。

  4、手術前一天,各病區分管護士根據醫囑查對手術患者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血型、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無誤後,進行術前準備。手術當天,手術室工作人員在病房接病人時核對病歷及腕帶的資料,並與患者或家屬核對,無誤後方能接走。進入手術室與巡迴護士再次核對,無誤後方能進入手術間。手術開始前,由麻醉師、手術醫師、巡迴護士再次核對,術後手術室仍應持手術病人接送卡及病歷與病區做好病情、藥品及物品的交接,無誤後填寫手術患者交接記錄本離開。

  5、急診科、ICU、手術室、產房等與病區交接時,由醫務人員攜帶病歷及“患者轉出交接記錄本”護送病人至轉入科室。兩科室醫護人員交接病歷,同時在床邊交接病人的病情及護理狀況,交接完畢,雙方分別在“患者轉出交接記錄本”及“患者轉入交接記錄本”簽字後方可離開。

  6、職能部門醫教科、護理部、門診部履行督導職能,並有記錄。


相關文章:

培訓機構學員守則精選管理守則
保密監督檢查事中事後監督管理制度範本
相關知識
醫院病人身份識別制度和程式
住院病人外出管理制度範文推薦
住院病人外出管理制度範本
醫院病人請假條範文3篇
醫院綠化衛生管理制度範文
醫院消防安全例會制度
醫院消防安全培訓制度
醫院臨床用血管理制度範文
醫院節能節水管理制度範本
醫院應急物資管理制度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