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人員的學習工作報告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他山之石,能夠攻玉”,透過考察學習,考察團成員深受觸動、很受啟發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 ,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為學習借鑑各地博物館、文化中心廣場、圖書館建設經驗,服務於我縣“客家緣”廣場暫定名專案建設,在縣人大陳思忠主任帶領下,學習考察組一行6人,於2010年7月6日-11日赴哈爾濱,河南的鄭州、安陽,西安、蘇州、寧波等地以下簡稱“五地”學習考察其博物館、文化中心廣場和圖書館建設狀況。前後六天,學習考察組具體參觀考察了黑龍江民族博物館、黑龍江博物館、朝鮮族發展史民俗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院、天一閣藏書樓、寧波鄞州博物館等9家博物院館,黑龍江圖書館、包玉鋼圖書館、寧波圖書館等3家圖書館和相關城市有特色的文化廣場。整個行程緊湊有序、具體深入,考察組一行收益非淺,基本到達了學習考察的預期目的。

  一、“五地”博物館院的考察感受及經驗借鑑:

  從我們考察的“五地”9家博物院館來看,有的是依託其它建築設立其中,如黑龍江民族博物館設在當地的文廟,朝鮮族發展史民俗館設在當地文化中心,只有幾個小展室;有的是利用舊有的建築,如寧波天一閣藏書樓;有的是建在考古挖掘出的舊址上,如殷墟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要麼在形式與資料上乏善可陳,要麼和我縣新建的博物館相差甚遠,可供借鑑的東西少。給考察組一行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中國文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院、寧波鄞州博物館,這五家高水平的博物院館雖形式不同、個性各異,但其共性也相當突出,在第一眼的震撼後,考察組一行深刻地感受、思考著這些高水平博物院館的共性,給我們很多有益啟示,有許多可資借鑑的經驗與做法。

  啟示之一:設計創新、經典的建築是博物館建設的重要前提?這些高水平的博物館在建築設計理念上都秉承“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設計理念,聘請名家國手設計而成。能夠毫不誇張地說,經典的建築是博物館建設的物質前提。一個優秀的博物館,從其建築的角度來看,應當成為當地的座標性建築,是當地歷史與文化的象徵。一個沒有當地文化個性的建築,意味著博物館建設失敗了一半。如陝西曆史博物館,在籌建之初,國家有關部門就明確要求:新建的陝西曆史博物館不但要在技術上到達國際先進水平,而且還應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併成為陝西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徵。其仿唐式宮殿建築就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古建築專家張錦秋按照這一要求設計建造的,採取仿唐宮殿建築風格,按“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宮殿庭院式佈局建造,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中國傳統宮殿建築“太極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間構圖特色以及千百年來早已潛入中國人空間意識中的“超以象外,得於寰中”的東方宇宙哲理,被法國總統希拉剋稱讚為“堪稱世界最美的博物館”;又如蘇州博物館,是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以“中而新,蘇而新”

  、“不高不大不突出”為建築最大特點,是貝大師的“封刀之作”,建築群在現代幾何造型中體現了錯落有致的江南特色,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置身於周圍的傳統蘇州建築群中,宛如一體,十分協調;再如中國文字博物館,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建築學會史學分會會長、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楊鴻勳教授設計而成,設計方案、造型包含了殷商時期高階宮殿建築形象的基本要素,又採取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經典、最神聖的建築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進行設計,整體建築佈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風格,大氣磅礴、金碧輝煌,與中華文化的形象相統一,給人以無比的震撼;河南博物院由中國工程院士、著名建築學家齊康大師設計;……這些博物館建築無一例外地成為讓人傳頌的經典建築、當地的建築座標和文化名片。從考察中我們還發現,這些博物館從選址上都選取在人流量相對較大的地方,從而保證了建成後博物館的人氣。個性是文化中心、演藝中心與圖書館,選址過於偏僻,不利於其人氣的凝聚和功能的發揮。

  啟示之二:多元平臺,完善的功能是博物館建設的基本要求?這些高水平的博新館不僅僅是一座地標性建築、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當地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全國各地人民群眾旅遊和休閒的理想去處,其大面積的廣場更是舉辦重大禮儀活動和大型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內設的臨時展廳為國內、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帶給了一流的展示平臺。館內配備的完善的接待、多媒體導覽、觀眾互動專案、文化活動、紀念品商店等服務體系,體現了當今博物館功能多元化、服務人性化的發展趨勢,滿足了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大眾的要求。有的博物館還配備了多功能會議廳具有多語種同聲傳譯、數字電影播放等國內最先進的設施。

  啟示之三:特色鮮明,豐富的展覽是博物館建設的靈魂所在?其鮮明特色與個性,不僅僅體此刻各自的建築上,在展陳上也是如此。這些高水平的博物館從展陳共性看,其展陳由基本陳列、館藏精品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部分組成,展覽陳列雖然都以當地的出土文物和文物收藏為基本素材,但由於充分吸收了當地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鑑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突現當地文化特色,因而構成了各具特色的展陳。另外,在展覽的藝術形式方面,各館力求運用不同的設計理念,營造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具備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互動性,做到雅俗共賞。以中國文字博物館為例,這座我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共有館藏文物及輔助展品11300餘件,整體布展分為序廳、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個性展覽4個部分、5個展廳、15個單元,向公眾全面展示了漢字以及我國少數民族文字的起源、發展和演變歷程。此外,文字博物館還專門設定了一個“互動展廳”,包括繽紛漢字、猜字謎、名片設計、書法3D課堂等10個互動遊戲,對青少年十分具有吸引力。再如,寧波鄞州博物館以當地的民俗為展陳亮點,專門開闢了民俗展廳,以立體全景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清末老寧波的風情、民俗,如臨其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啟示之四:先進技術,優質的服務是博物館建設的重要保障?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這些高水平的博物館充分吸納和採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藏品保護方面,普遍採用了恆溫恆溼的智慧化空調系統;在展陳方面,廣泛使用資訊化多媒體技術等新的展陳理念和手段,打破了以往展陳教科書式的乏味與單調。例如:由三維多媒體技術建立的虛擬陳列系統,使展覽現場在時間上得到拓展,觀眾能夠在電腦上用虛擬方式自由地查詢、瀏覽博物館以前舉辦過的各類陳列展覽。在研究方面,引進成套先進的文物保護裝置,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文物保護的水平。?

  以人為本是這些高水平館的又一個共同特點,配備有完善的各種服務設施。首先在各大門處、大廳安裝有參觀導覽系統和安全檢查系統;館內備有並出租記憶體多種語言的語音導覽裝置,另有免費宣傳材料供觀眾索取。展陳區留有充足的觀眾休息空間及全面介紹博物館展陳資料的觀眾視聽室、播音室、電化教育室、觀眾參與室、文化教育等休閒、服務性空間。館內還帶給物品寄存、郵筒、ATM自動櫃員機及周全的殘疾人服務設施,細微之處備顯人文關懷。

  二、對我縣“客家緣”廣場專案建設的推薦與思考

  1、關於選址與設計的問題:一是在選址上,推薦文化演藝中心和圖書館儘可能選在城市相對中心的位置,主要是為了便於青少年學生和群眾,更好地發揮其功能;二是在設計上,推薦聘請名家或在國內較為有名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使“客家緣”廣場專案建築群切實成為展示上杭文化特色的城市標誌性建築。在功能板塊的設計上,要堅持以人為本,為觀眾帶給優質服務,在細節上見關懷。比如物品寄存、公共飲水、休息座椅、殘障人電梯、嬰兒室、童車和特殊人群使用的觸控式螢幕;在中央大廳設立全綵色大螢幕、觸控式螢幕查詢電腦、多語種智慧語音導覽機和多語種個人掌上電腦導覽;設立手動體驗專案互動多媒體專案。此外配套設立餐廳、咖啡廳、茶室、商店、書店、自動取款機、郵筒、公用電話等設施。在文化廣場名稱、選址和設計方案上,推薦儘可能的徵求專家和廣大市民的意見,充分論證,注重效果,提高利用率,增強吸引力,使其更加貼合上杭的人文歷史和未來城市風貌。

  2、關於博物館的功能定位。一個城市的地誌性博物館,既要展示精美的文物,又務必要有反映自身歷史和文化特色的展覽。我縣博物館就應充分挖掘上杭地域特點、歷史文脈,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的原則,對其基本功能作出規定,尤其是就應對其基本展陳、專題展陳和臨時展陳布展的個性、主旨和理念進行科學定位,使其貼近上杭實際、突出區域特點、展示文化亮點。推薦我縣博物館功能定位應是:

  ——回放人文歷史的驛站。上杭人類發展史漫長且輝煌,豐厚且深邃,是客家民系構成並與當地居民融合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座地方性綜合博物館,就應把上杭通史作為基本陳列,選取歷史上的重要節點,汲取史學界、考古界的研究成果,“由遠及近、遠略近詳”地進行展陳,讓上杭歷史上的亮點“亮”起來,使之成為“回放”上杭人文歷史的“驛站”。

  ——解讀客家民系的平臺。上杭是客家祖地,千年古城見證了客家先民的遷徙、發展,可謂“一部客家民系的發展史”。這能夠當作上杭博物館最為豐厚、最為充實,也最具特色的基本素材選向。透過博物館這個平臺,解讀這段歷史,是打造上杭博物館品牌形象、提高公眾影響力的重要選取。

  ——對外文化交流的視窗。上杭是詩畫之作、山歌之鄉、木偶之鄉、建築之鄉、將軍之鄉,這塊土地擁有豐富民間曲藝、民間工藝、客家風俗和歷史遺存、人文傳承所包含的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築文化、歷史文化與紅色文化等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異彩紛呈。上杭完全有理由、也有條件把博物館建設成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集中展示上杭形象,宣傳推介上杭資源、旅遊、區位和產業優勢的視窗。

  ——旅遊休閒的最佳去處。要把博物館作為我縣的地標性建築,作為我縣旅遊資源“全景臺”、“推介處”和旅遊首選地進行建設、布展、管理和經營。要從滿足觀眾獲取資訊、學習、愉悅、休閒等多種需求出發,合理安排陳列展覽與休閒環境之間的空間佈局,營造開放、溫馨、怡人的文化休閒空間。

  3、關於博物館展陳的推薦。一個城市的地誌性博物館,既要展示精美的文物,又務必要有反映自身歷史和文化特色的展覽。要堅持創新創意、雅俗共賞、服務社會,科學界定每個專題的主題,在提高展陳的思想性、史料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特色性上下功夫。

  ——要解決好創意創新的問題。不搞簡單複製,注重思想挖掘,深刻揭示展陳的現實好處,做到“一處風景一個典故,一座建築一個故事,一座寺廟一段歷史”,使之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具有厚重感、時代感。

  ——要解決好雅俗共賞問題。一方面要解決展覽深入淺出和通俗化的問題,注重普及歷史和文物知識,採取多種手段,幫忙觀眾看懂展覽。另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展覽的學術性和思想性,滿足社會公眾的文化水平和審美需求,使人們透過參觀,能夠對上杭的感性認識得到理性的昇華。

  ——關於展陳手段的問題。儘可能吸納和採用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以及布展先進技術,如:全息幻影成像、虛擬現實影像、數字影片等多媒體展示和雕塑、油畫、蠟像、微縮模型、立體全景和半景等技術。

  4、關於展陳籌備與土建同步的問題。展陳籌備與土建同步是博物館快速建設的必然要求。從我們考察中瞭解,一些博物館之所以能在短時間裡建成開館,主要得益於博物館的展陳籌備和展館建設同步進行。展陳籌備與土建同步,一是極大的縮短了建設時間,二是及時發現土建設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個別展陳空間安排不合理等問題,為後期的布展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在搞好博物館土建的同時,展陳同步籌備,推薦要抓好四件事:一是起草《上杭博物館管理辦法》及相關的章程、規劃,對博物館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博物館體制、職能、執行,以及內部管理和未來發展作出具體規定。二是學習、研究和收集整理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為博物館布展積累文案素材。三是編寫《展陳大綱》,組織專家結《展陳大綱》進行評審。“展陳大綱”包括解說詞的撰寫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委託國內史學界和博物館界權威專家撰寫。二是由組織本縣的文物部門力量分專題撰寫,爾後聘請專家進行研討論證;三是外埠專家與本縣專業人員合作撰寫,然後由專家論證。四是收集展品。確定布展素材選向和徵集辦法。採取複製、借展、調展、上劃、收購、捐獻等方式,徵集文物展品及其它展陳所需資料,最大限度地滿足博物館展陳

  需要。

  5、關於建築佈局和設計風格的問題。按目前的設計思路,“客家緣”廣場作為一個綜合性專案,包含了博物館、族譜館、臨時會展、會議中心、文化中心、演藝廳、3D影院和商務酒店等多項設施,專案建築體量較大,目前確定選址僅幾個月時間,要想這組建築群成為優秀作品,推薦設計方案不能倉促,要多研究、多論證,以便使建築成為精品。此次考察中可知好的建築作品設計建設階段均較長,如陝西曆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從設計至開館歷時7年。同時,思考到文化中心、演藝廳、3D影院等文化設施服務群眾個性是服務青少年學生的功能,推薦放在城市相對中心的地方。據測算,從縣政府出發至目前規劃的文化中心、演藝廳、3D影院的距離為6公里,作為縣城,無論是在距離還是在人氣上都不是很理想。

  此外,由於“客家緣”廣場是一個綜合性專案,因此在單體建築的設計風格上務必持續高度的一致,使之建成後成為一個風格鮮明的建築群落。從我們這次考察來看,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並不是獨立、排斥周邊的環境,相反,它們是有機地融合在一齊,渾然一體。因此,在注重整個“客家緣”廣場建築風格一致的同時,對“客家緣”廣場周邊的建築也應當同步做好控制性詳規,否則,將來的“客家緣”廣場建築就有可能成為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的敗筆。

  6、關於“客家緣”廣場建設要有必須的前瞻性問題。“客家緣”廣場專案是上杭跨入新世紀的重大文化工程專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質和量都將快速提高,文化設施建設如果沒有必須的前瞻性,將很快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此,我們推薦在設計與建設中,對其建築面積、館內設施、展陳手段等都要保有必須的前瞻性,個性是對客家族譜博物館和會議中心要高起點、高要求,確保若干年以後但是時、不落伍。同時也推薦在規劃時,要預留空間,留有發展的餘地。

  此次考察時間雖短,但獲益非淺。透過參觀考察,我們認為,我縣與河南、西安等地不可比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在作為博物館重要支撐的經濟技術諸條件以及文化資源上,更是無法相比。但是,上杭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淵源,客家文化資源豐富,選題亮點突出,如果能夠在經典建築的基礎上,選準節點,濃墨重彩予以展示,完全有條件把上杭博物館建設成“專家叫好、百姓叫座”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

  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部署,3月1日-3日,區委副書記曹殿軍同志帶領區直有關部門及各鎮街道、開發區、高新園主要負責同志,赴江蘇省崑山市就城市建設、鎮域經濟發展、園區建設進行了考察學習。考察團一行先後參觀了崑山市民文化廣場、周市鎮商貿城、崑山市科博中心、千燈鎮炎武社群、澱山湖航空產業園等專案,聽取了相關狀況介紹,並就城市管理、工業發展、飛地經濟等問題作了深入細緻的探討。這次考察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資料豐富,受益匪淺,既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差距,又受到了啟迪、增強了信心,現報告如下:

  一、崑山市的經驗做法

  一城市建設氣魄之大令人讚歎。崑山之行,我們深深地為其城市建設的大手筆、寬視野、科學性、前瞻性所吸引,為其建築包羅永珍、風格迥異、彰顯特色、相互匹配所折服,為其堅持規劃優先、高點定位、多措並舉推進城市建設所震撼,與其說崑山是一座現代化都市,不如說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比如,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崑山市敢於跳出崑山做規劃,置身於長三角、全國乃至世界範圍來定位,圍繞“大城市、現代化、可持續”的總體要求,透過聘請國內知名設計公司甚至美國易道等國際大公司,對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各片區詳細規劃及各專項規劃,統盤思考,一次成型,嚴格實施,確保了規劃的先進性、指導性與嚴肅性。同時,按照“年年出精品、處處有亮點”的要求,每年都實施一批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專案,以及體育場館、文化廣場、藝術中心等功能性專案,逐步建成了集健身、休、文化、展覽、商業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市民文化廣場,佔地1.2萬平米、全國縣級市最先進的公共圖書館之一的崑山圖書館,佔地1.6萬平米、集中展示崑山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崑山科博館,總面積50平方公里、現已位居中國10大最佳服務外包園區之一的花橋國際商務城特色建築群等諸多城市亮點,目前全市城市化率已到達74%。在城市管理

  經營方面,崑山市堅持以“民生城管”的崑山城管品牌為抓手,把所有鎮作為一級執行部門納入數字城管範圍,實行定點、定路段、定職責的分片包乾職責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一級指揮全覆蓋。崑山市城管局每週都會確定一個重點整治的城市環境問題,集中力量予以解決,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環境面貌整潔美化。同時,堅持把能推向市場的城市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全部推向市場,透過出售道路、橋樑、路燈等設施的冠名權、廣告位、使用權等方式,到達以城養城、以設施養設施的目的。比如,正在推行的公共自行車服務專案,即由企業投資管理運營,政府花錢買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短途出行;即將建設的投資120億元的市內高架橋專案,政府採用BT模式,由企業投資建設,政府根據回購協議分期支付建設資金,到期後投資人將高架橋移交政府。

  二鎮域經濟發展水平之高令人欽佩。近年來,崑山市結合各鎮發展實際,透過統籌規劃鎮域產業佈局,大力實施富民優先的發展戰略,構成了產業集聚、企業叢集、資源集約的鎮域經濟發展格局。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達34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到達20000元。在產業發展規劃上,崑山市堅持製造業立市、服務業強市,突出全域規劃的理念,把931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科學確定各鎮的產業定位,規劃建設了10個服務業聚集區、10個特色產業基地、10條主導產業鏈,構成了清晰合理、互為補充的功能分割槽和產業佈局。比如,在周市鎮規劃建設了6.5平方公里的崑山商貿城,將商貿城定位於打造聯動太倉,輻射常熟,集居住娛樂、家居裝飾、商業金融、汽車商貿、現代物流於一體,區域交流型的商貿服務實體。在拓展鎮域發展空間上,堅持高起點規劃,大規模集中。比如,規劃建設的千燈鎮炎武社群,將22個村整體搬遷,集中安置,建設居民樓228棟5576套,安置居民1.6萬人。在此基礎上,高標準規劃建設了7300平方米的社群服務中心,配套設施、服務管理全部一次性到位,不僅僅有力地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也為經濟發展騰挪了空間。在強農富民政策上,實施了產業富民、創業富民、就業富民、物業富民、投資富民、保障富

  民、財政轉移支付富民、幫扶經濟薄弱村帶動富民“八項舉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1.75:1。同時,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土地規模化經營作為強村富民的重要舉措,全市土地流轉率到達了90.8%。目前,除周莊外,全市所有鎮街道一般預算收入全部過5億元,50%的鎮街道在10億元以上,行政村年可支配收入全部過100萬元。

  三園區承載潛力之強令人矚目。近年來,崑山市的GDP、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翻番,經濟社會能夠得到快速跨越式發展,都得益於開發區的強力支撐。自1985年自費創辦開發區以來,崑山已擁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綜合保稅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和2個省級開發區,目前全市60%以上的財政收入、8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90%以上的註冊外資和工業產值、98%以上的進出口總額都來自於開發區。崑山的園區目標定位準確,“崑山就是開發區,開發區就是崑山”,這是歷屆領導班子持之以恆的戰略。個性是在應對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環境,崑山都能敏銳地捕捉機遇,及時調整戰略思維和目標定位,成功實現了“低轉高”、“大轉強”的轉變。比如,中國崑山航空產業園,是一個以航空產業為主題的高科技開發區。園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大飛機專案、中國航空工業戰略性調整和全球航空產業佈局調整的契機,由崑山澱山湖航空工業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聯手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中航直升機有限公司、香港飛機技術支援集團有限公司、美國艾爾克森空中起重機聯合公司,引進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雲端計算”中心和ERICSONS-64飛機的零部件製造、總裝、售後運營服務,開展航空維修、飛機零部件製造、航材物

  流、航空教育培訓及工業旅遊等業務,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園區的產業特色鮮明,堅持因地制宜,宜工則工,宜商則商,透過功能突破、資源整合和政策共享,打造最優的載體,搶最好的“牌”。比如,崑山開發區是以TFT-LCD等核心專案為主導的光電產業園,花橋國際商務城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開發區,崑山高新區是以小核酸、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為主導的開發區。目前,這些園區已全部構成規模,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龍頭。園區的建設方式獨特,比如在模式選取上,採取“依託老城、開發新城”;在開發方針上,堅持“富規劃、窮開發”;在開發步驟上,做到“滾動發展、逐步到位”;在開發目標上,以經濟開發帶動技術開發。不同層次配套、產品門類齊全、形式多樣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動了崑山的城市化程序和產業化升級,促進了特色化區域經濟的發展。園區的招商路子靈活,在吸引外資過程中,開發區堅持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在各個時期採取“撒網招商”、“以商招商”、“主題招商”、“招才引商”、“包裝引資”等不同形式招攬客商,實現了從“以內引外”到“以外引外”,從“來者不拒”到“擇優落戶”,從“築巢引鳳”到“引鳳築巢”的戰略轉變。個性是近年來,崑山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把一部手提電腦

  “化整為零”,對應著每一個零部件進行專題招商,引進了門類齊全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入駐,構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2011年,崑山的膝上型電腦組裝數量佔全球總量的比重到達50%以上,奠定了崑山在全球光電產業戰略佈局中的地位。

  四自主創新步伐之快令人深省。崑山市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關鍵環節,堅持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之路,著力構建科技創新、產業集聚、人才支撐和可持續發展“四大平臺”,更大範圍地集聚創新核心要素,努力打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創新型創業城市。在國家科技部、社科院組織的城市創新潛力綜合測評中,崑山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縣級市第一,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目前,全市擁有省級外資研發機構56家,高新技術企業298家,三年來共承擔國家“863”、“973”計劃專案19個。在創新服務平臺方面,加快了陽澄湖科技園建設,並整合工業技術研究院、清華科技園、科教園區、軟體園等創新載體,設立平面顯示、機器人、小核酸等研究所,構建起了以“1院3區10基地”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成功與美國杜克大學合作辦學,先後與中科院、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並引導每個區鎮至少與國內1所著名院校成功合作。目前,共設立各類產學研聯合體494家,研發機構570家,博士後工作站15個和21個分站。在人才引進方面,大力實施“人才生根”戰略和“三新”人才計劃,引進和培育建設新城市的現代人、引領新產業的核心人、服務新人才的專業人,每年按不低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

  36%的標準,設立人才和科技專項資金,建設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崑山創新創業基地,實施百萬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設、百萬科技專案啟動扶持、百萬人才安置資助、百萬技術標準和發明專利獎勵、百萬重點實驗室建設資助、百萬科技成果產業化扶持等“六個百萬”工程。目前已有25名國家“千人計劃”、25名省高層次“雙創”人才在崑山創業、1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二、赴崑山學習考察的幾點收穫

  一始終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根本前提。崑山的成功實踐證明:沒有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提升、思路的大轉變,就不可能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崑山發展的歷程,是超常規發展的歷程,更是解放思想的發展歷程。崑山標杆定得高,瞄準的是國際發達國家水平,思考的是在全國佔多大比重,爭奪的是全國第一、第二,見賢思齊、見快思超、見強思爭。從上世紀80年代末“學、趕、超”口號的提出,到“十一五”時期“整體發展學新加坡、產業升級學韓國、自主創新學臺灣”目標定位,再到目前“提振精氣神、決勝現代化”戰略的實施,崑山經驗告訴我們務必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敢學、敢想、敢幹、會幹”作為解放思想的突破點,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辦法、要幹勁、要發展。只有大思路才會有大作為、大氣魄才會有大開放,大開放才會有大發展。

  二始終堅持把真抓實幹作為重要舉措。崑山的發展,固然有其地域優勢和國家政策優勢,但更重要的卻是崑山人吃苦耐勞、頭腦靈活、善於學習的人為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廣大幹部群眾敢於突破舊的思維模式,善於抓住每一次發展機遇,在發展中真抓實幹、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的有力證明。二十多年來,崑山人歷屆黨政領導按照“艱苦創業、勇於創新、爭先創優”十二字方針,踐行“5+2”、“白+黑”的工作方法,沉下身子,深入一線,紮實工作,分秒必爭地去“搶”,有膽有識地去“闖”,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地去“幹”,最後實現了“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的歷史性跨越。崑山人敢於擔當,對每項工作、每項任務,都落實到單位、到個人,明確職責抓落實,不推諉扯皮,不爭名奪利,踏踏實實,努力推進工作大幹、快乾、幹好。

  三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關鍵環節。崑山在發展經濟的實踐中,敢於打破常規,突破條條框框,能快則快、能超則超、能突破的就突破,敢為天下先。從興辦出口加工區,到實行網上報關;從“招商引資”、“招商選資”,到提升自主創新潛力;從取消農民動遷宅基地置換,到集約用地、集中開發;從創辦農村富民合作組織,到建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並軌,等等,許多舉措都是崑山的原創,也是全國的首創。全國第一個自費創辦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第一個封關運作出口加工區、江蘇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第一例有償出讓土地等諸多“第一”均出自崑山。崑山的創新已不限於某一方面,而是涉及觀念、政策、體制、科技等全方位的創新,其中每一種創新都蘊涵著崑山人的勇氣和膽識。正是憑著這種“敢於爭第一、永於創唯一”的開拓精神,他們不斷衝破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始終走在了發展的前列。

  四始終堅持把優化環境作為重要保障。“崑山環境”名不虛傳!從提出“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形象大使”到打造“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品牌,崑山各方面的環境優勢已經凸顯:崑山在全市幹部中牢固樹立了“權力就是職責、工作就是服務、公務員就是服務員”的理念,對外商投資從來不說“不”,不說不能辦,只說怎樣辦,大力打造零障礙發展環境。同時,注重轉變服務方式,努力做到“三勤”,即勤學習、勤用腦、勤動腿,“三全”,即全人員、全方法、全覆蓋,一切圍繞企業轉,一切服務於企業發展。個性是崑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為提高行政服務效能,整合35個部門442項審批一站式辦公,自2003年執行至今已對審批服務8次大規模提速,實現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正是由於這種優良的發展環境,吸引了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創辦了約5000個專案,投資總額超過300億美元,崑山已經成為國際資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區、外商投資產出的高回報區和經濟發展的高增長區。

  三、下一步的對策推薦

  “他山之石,能夠攻玉”,透過考察學習,考察團成員深受觸動、很受啟發,大家一致認為,當前全區正處在趕超跨越的關鍵時期,務必把崑山精神轉化為內在動力,緊密結合鋼城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努力推動各項工作上臺階、上水平。

  一在解放思想上狠下功夫。解放思想,永無止境。與崑山相比,我們沒有其區位特點、經濟基礎、產業優勢,自然條件、文化底蘊,但更為重要的卻是在思想認識、發展境界、工作方法、目標行動上與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們務必堅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在首位。個性是當前全市上下正處在“大招商、大發展、大跨越”的關鍵時期,解放思想務必著力在觀念上破舊立新,破除盲目樂觀、不思進取的思想,工作漂浮、敷衍了事的陋習,消極畏難、怕苦厭戰的情緒,視野狹隘、目光短淺的思想,努力跳出鋼城看鋼城,站在全市甚至全省的角度來定目標、出思路、謀發展。解放思想務必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敢於打破舊的條條框框、困難束縛,在業務工作上求創新,圍繞中心工作求突破,努力改善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勇於迎接困難和挑戰。解放思想務必不斷強化學習意識,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讓廣大幹部廣泛走出去學先進經驗和開放的思維方式,邀請發達地區的幹部來談工作經驗和管理措施,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出思路、搞創新、抓發展,真正把全區上下的思想觀念統一到“聚精會神抓專案、一心一意謀發展”上來。

  二在精品城市建設上狠下功夫。城市建設水平體現著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因此,務必按照“突出精品、打造亮點”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著力在提高規劃檔次、建設標準、經營管理理念上下功夫。一是加快編制完善各項規劃,力求規劃設計經典化。堅持因地制宜,統盤思考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合理確定城市的性質、發展目標和總體框架,儘快編制完成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確保規劃一次性到位、分步驟實施,20年不落後。在建築設計上堅持彰顯地方特色,注重與城市整體的協調,注重道路、公園、廣場等城市設施的人性化設計和城市景觀小品建設。規劃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嚴厲打擊各類違法建設行為,努力維護規劃的權威性。二是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力求城市建設精品化。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加快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分期分批建設一批標誌性建築、精品工程,彰顯綠色鋼城特色。全面鋪開城中村、廠中村改造,做好新城鎮、新社群的統籌規劃建設工作,打造一批亮點工程、民生工程。著力抓好城鄉道路、供電、綠化、亮化、淨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在南湖公園水面擴建改造的基礎上,加快艾山公園、雙山公園、生態綠地、住宅小區綠化等園林專案的改造步伐,努力打造

  群眾滿意的宜居生態的魅力鋼城。三是加大城市管理經營力度,力求城市管理經營精細化、市場化。進一步理順機制體制,強化相關職責單位的主觀能動性,把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門一家“獨唱”變成“一家領唱、大家合唱”,實現真正好處上的“大城管”管理格局。充分發揮數字化城管系統的作用,進一步擴大監督覆蓋面,逐步實現城鄉重點區域全覆蓋,確保城市管理精細化。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對所有鎮、村的垃圾集中收集、清運處理,進一步提高農村的環境保潔水平。堅持創新城市經營思路,利用好冠名權、廣告位出讓等市場化運作手段,大力推廣BOT、BT等政府融資搞建設的模式,緩解政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壓力。

  三在鎮域經濟發展上狠下功夫。鎮域經濟是推動鋼城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事關全區發展大局。一是堅持特色產業“立”鎮。圍繞區位、產業、資源等優勢,因地制宜確定鎮域、園區的主導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必須規模和影響力的特色產業板塊,構成各具特色的鎮域經濟發展路子,推動鎮域之間相互“補位”、“錯位”發展。依城靠鋼城的鎮街道,主動理解萊鋼和城區的輻射帶動,實施工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走工業立鎮、三產強鎮的發展路子。靠近開發區的鎮,用心服務、融入開發區,走好區鎮融合的路子;農業資源豐富的鎮,堅持以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突出發展林果、畜牧養殖以及特色旅遊業,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路子。二是堅持專業園區“強”鎮。園區是特色產業發展的最佳載體。因此,在確定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加快相關專案的引進,不斷延長拉伸產業鏈條,個性是注重發揮鎮級園區的平臺作用,用心引導各類企業向園區集中,不斷提高園區發展水平。對不適宜本鎮發展的專案,堅持“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大力發展“飛地經濟”,透過探索實施財稅分成來享受專案建設成果,增強鎮域經濟發展的實力。同時,鼓勵在既有園區的基礎上建設“園中園”,進一步優化資源培植,加速產業融合。三是堅持資源集約“

  活”鎮。土地和農民是鎮域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要素資源。因此,務必充分藉助上級大力支援農村發展的政策優勢,鼓勵各村立足實際,大力發展村級經濟合作組織,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宅基地所有權入股,走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路子,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收益。同時,引導各鎮充分利用好增減掛鉤政策,加快土地復墾,著力解決建設用地不足的問題,為專案發展騰出空間。在此基礎上,把農民從土地中徹底擺脫出來,大力實施“新型農民培育”和勞動力轉移工程,使農民逐步成長為產業工人,真正做到“一舉兩得”。四是堅持“兩新”工程“亮”鎮。良好的環境是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務必高標準抓好城鎮規劃佈局,加快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建設步伐,配套完善社群服務功能,提升社群建設形象。堅持走市場化的路子,多措並舉抓好路、水、電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綠化亮化水平。

  四在開發區建設上狠下功夫。鋼城經濟開發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是承接招商引資專案、配套服務萊鋼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一是毫不放鬆地提升園區的承載潛力。當前,開發區個性是鋼鐵深加工產業園的發展已經相對滯後,務必集中一切要素資源,實施重點突破,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高質量推進設施建設,實現園區承載潛力的新提升。個性是立足現有基礎,加快水、電、路、氣、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和園區的綠化、美化、亮化,推進供電、河道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使園區儘快具備承載潛力。同時,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學習崑山“經營園區”的理念,將園區擁有的土地、設施、環境及其他各種資源要素資本化,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經營園區資產,吸引有實力、有潛力的開發投資公司承接開發建設,用市場的錢來建設一流園區。二是堅持不懈地抓好專案引建。堅持把萊蕪鋼鐵深加工產業園作為最大的承載基地,充分發揮好萊鋼的招商載體作用,依託萊鋼的品牌優勢和營銷網點,立足長三角、珠三角、港臺等資金技術集聚區域,與萊鋼聯合組織專題招商活動,確保一批大專案、好專案儘快簽約落地,不斷壯大提升鋼鐵深加工產業優勢。同時,按照“謀劃專案抓落地,簽約專案抓開工,在建專案抓投產,投產項

  目抓達效”要求,盯住意向專案,盯緊簽約專案,盯牢在建專案,一事一議,合力推進,透過狠抓專案推進,使落戶專案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工作推動力和輻射帶動力。三是傾情盡力地優化發展環境。專案是候鳥,哪裡的環境好就向哪裡遷移。當前,招商引資、企業發展等經濟工作拼得不再是政策,而是環境。因此,結合全市開展的“轉作風、提效率、優環境、保增長、促發展”活動,突出大專案、大品牌,把目光、精力、資源聚集到大專案、大企業上來,對一批年內有望立項、到帳、開工建設的重大專案,用心引導各級各部門立足職能,強化服務,一切圍繞著企業轉,認真為企業排憂解難,全力服務支援企業發展。

  五在推動產業鏈招商上狠下功夫。產業鏈招商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有針對性的招商方式,也是崑山之行的最大收穫。崑山抓住膝上型電腦這一產業鏈,將膝上型電腦的世界佔有量提高到全球50%以上。在令人讚歎的同時,更發人深思。鋼城作為以鋼鐵為主導的工業區,每年鋼產量到達1200多萬噸,而深加工潛力卻不足30%。下一步,100噸電爐投產後,僅優特鋼年產量就到達280萬噸,能夠滿足所有高階裝備製造業的需求。因此,務必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圍繞以粉末冶金製件、軸承鋼製件為主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以風力發電機主軸、磁懸浮軌排為主的大型裝置製造產業,以帶鋼、H型鋼為主的焊管加工產業,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個性是加強與萊鋼規劃發展部、機動處、原料處、供應處等重點處室的聯絡溝通,大力實施“雙50”工程,深入萊鋼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域、主要加工企業,大力推進產業招商,吸引大型鋼鐵配套企業到鋼城投資辦廠,實現就地加工。

  六在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上狠下功夫。“十二五”期間,萊鋼的產能將壓縮到600萬噸,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做優做強、提高產品附加值上。因此,作為鋼城區,不能再單純的以“產量”換“效益”,務必以企業自主創新為突破口,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大力實施“人才興區”戰略,著力加快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潛力,儘快構成以科技創新為前進動力和發展潛力的集約型增長方式。一是著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潛力。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組建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引導企業靠大聯強,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援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技術創新聯合體,構建產學研合作關係。探索實施派員到高校掛職和工業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全面抓好企業上市工作。二是加快科研開發平臺建設。把平臺作為自主創新的支撐,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在現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的基礎上,組織企業用心申報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國家火炬計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鼓勵鎮街道、開發區、高新園與省內外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高校企業的成果轉化帶給平臺。三是健全完善人才引進機制。

  以實施“汶源英才”工程為總抓手,認真落實一系列促進人才工作的政策檔案,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等各方面的措施,個性是注重專家型、複合型人才的引進,真正做到“引進一名人才、扶持一家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加快人才安居工程建設,鼓勵各鎮街道、開發區、高新園建設專家公寓,進一步改善人才生活條件。同時,著力解決好子女入托上學、工資待遇等方面的問題,努力實現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人才素質大幅提高,為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帶給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

  3

  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工作難題,更加準確地把握政策、理清思路、更好地服務大局,經鄒主任同意,由馬國旭副主任帶隊,王文等五名財務人員參加,於8月4日至8月6日,赴xx、xx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學習他們在公司經營、土地運作、財務管理以及融資工作等四個方面的先進經驗。透過三天緊張的行程,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充分感受到了全國開發區都是一家人的深情厚誼。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開發區完美的前景、堅定了實現目標的信心,到達了預期的目的,完成了此行的主要任務。具體狀況小結如下:

  一、在兩個開發區座談的主要資料:

  一公司經營方面:

  兩個開發區的總公司都經歷了與管委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辦公階段。不同的是一個先合後分,一個是先分後合。

  xx開發區總公司,在2005年之前,老總由副主任兼,比較獨立。2005年,因為管委會主要領導變動,併入財政局合署辦公,採取“大財政、大預算、大融資”的管理模式。實行“三權分離”,決策權管委會、預算概算總公司、建設權建設局。總公司的定位是投融資平臺。

  xx開發區總公司經過26年的發展歷程,成份比較複雜。在財務管理與控制方面,初期與管委會合在一齊,常務副主任兼老總。此刻則相對獨立,但總公司財務部還是要承擔財政局一部分分工。總公司的定位是:一城市運營商。第一是負責土地開發,包括徵地拆遷,但為了迴避關聯業務起見,拆遷、安置採取了兩條線管理;第二是承擔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是低價位商品房建設。二在早期有市場行為。一方面做過房地產開發專案,主要是在區外發展,做利潤。另一方面組建外貿集團,此刻是全國五十強;三是政府投資機構。一方面是管理投資工作,其中一個大的亮點是投資銀行業,在江蘇銀行和交通銀行都有股份。另一方面是滿足引進外資需要。具體是做了江蘇王子、創投基金擔保公司和高科技領域。

  比較一下兩個開發區總公司的發展歷程,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投資公司的執行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應因時而變,“方便管理、利於大局,增速發展”才是硬道理。獨立不獨立,只是領導分工問題,不是決定公司發展與否的關鍵因素。

  所以,此前一向困擾我們的“新城公司缺乏自主權,執行不順暢”的問題,說到底,其實是由於我們單純站在公司角度思考的原因,是缺乏全域性觀念的表現。

  二土地運作

  從介紹的狀況看,兩地思想都比較解放,善於規避政策,勇於創新措施,敢於以我為主。都力求利用最少的土地資源,開發更大的經濟效益。用他們的話就是“沒有大的專案、好的專案,是不會輕易批土地的”。當然,兩地的發展也同樣受到了土地指標的瓶頸制約。xx開發區抓住機遇,曾以9800元/畝的價格購買了其他地區10000畝的土地指標,主要作為安置房的土地儲備,因為今後回遷戶必然要求把他們的安置房由小產權轉為大產權,從而引發不穩定因素。而且,對於已經落戶的產能相對較低、土地產出比不高,或者不貼合整體產業規劃佈局要求的企業,xx採取了合同一到期就不再續約的做法,重新收回土地、重新佈局。這其實也是我們招商引資的一個契機,發達地區產調整出局的企業,在我們那裡就應還是會有必須的發展空間的,能夠與我們其它的招商專案綜合思考。

  除了土地的一級開發外,兩個地區還都進行了房地產開發。xx開發區的一個成功做法是與xx中學母校強強聯合,由開發區在境內帶給土地,xx中學投資,新建xx中學分校,從而帶動周邊開發的房地產專案升值更快、運營更好,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xx開發區由於成立較早1984年12月,沾了政策的光,起步階段是國務院投資助推,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當初錢都花不完的”,所以,在土地整理方面是做好“七通一平”才掛牌上市。在方面我們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財力,只作為狀況通報提一下。

  三財務管理和投融資工作

  第一,財務管理方面。

  由於其務必貼合總公司運營模式的要求,具體業務的處理方法林林總總,那裡就不再展開。

  但有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由於開發區高速發展的特殊性,政企業務交叉的現象難以避免,表此刻會計處理上,就是即便最新的《會計準則》裡面的會計科目,也滿足不了新的業務要求。和我們一樣,兩地也都採取了“自造”會計科目的做法。比如在處理房地產開發子公司的成本核算上,xx總公司就設立了“開發成本”的會計科目。由於業務關係過於繁多,區分起來十分困難,有些會計科目甚至都細化到了六級、七級。最後審計的時候,鑑於業務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審計人員也只能一笑認可。

  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國家必須會出臺一個區別於其他的、專門適合於開發區的會計準則。相當於介乎企業會計和事業會計之間的一個會計門類。

  第二,投融資工作。

  在投資方面,開發區的投入產出週期較長,在投入產出比上,不能也不應與企業相比較,因為那裡面還有個社會效益和社會職責的問題。尤其在開發區普遍存在的、資金運轉極端困難的狀況下,這個週期就更顯漫長,投入產出比也更像是杯水車薪。因此,在資金遠遠滿足不了投資需要的狀況下,兩地開發區在早期的時候,都採取過一些十分措施。比如對於標準廠房的問題,xx就採取過先給企業使用幾年,再成本價賣給企業的“壯士斷腕”的做法。看起來開發區是虧了,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賣過的廠房還在開發區,收回的資金又能夠繼續投入。這完全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之舉,是因勢而為的變通做法,不能也不應按平常時期的標準來衡量和看待。

  在融資方面,兩地都採取了發展、做實子公司,自主搭建融資平臺、提高銀行授信額度的用心做法。為了做大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滿足銀行更大授信額度的要求,各個子公司相互間的變通交易就順理成章了。xx開發區由於資金需求和缺口更大,投入的人力相對更多,有10名融資人員分兵出擊,多點開花。尤其值得我們借鑑的是,他們與股份制銀行的成功合作。由於體制的原因,能夠變通的餘地相對更大、機會更多。

  二、總的體會和幾點推薦

  一總的體會

  這次考察的兩個開發區都是二級市的開發區,起步更早,規模更大,在經濟總量、影響力和吸引力上我們確實沒有可比性。之所以選取去,主要是兩地發展理念、業務水平以及文化底蘊打動了我們,尤其是他們的業務,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從結果來看也是收穫頗豐,不虛此行。

  但是,讓我們不曾想到的是,我們引以為驕傲的xx,人家居然都沒聽說過。我們的宣傳工作確實太落後了。要明白,我們去的但是這些城市的最前沿――開發區,而且又是本省,同在江北。

  二幾點推薦

  1、推薦管委會在財力許可的狀況下,今後有針對性的多組織人員出去學習,效果當會立竿見影。

  2、進一步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尤其要針對各地的開發區。人家都沒聽說過我們,再多的機會,也不會想到我們。

  3、招商引資的視野就應更加開闊。能夠借鑑政府常用的結成友好城市的做法,與發達地區的開發區結成友好開發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佔領了招商引資的有利平臺,人脈資源更廣、招商資訊也更多。

  短短的三天時間,應對面的座談也只是幾個小時,我們的收穫和體會還是很多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之道,我們會在今後不斷的工作實踐中思考、改善。當然,我們也必須會與這些新交的朋友長期持續友誼、持續聯絡。

  4

  為學習和了解浙江發展的經驗,更新觀念,轉換腦筋,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兩站”建設的機遇,實現昭通跨越式發展。2003年10月11日至2003年10月19日,由市委王書記、市政府曹副市長帶隊,有市直相關部門及十一縣區主要領導參加的一行20餘人赴浙江學習考察。透過這次考察學習,對浙江幾個市的發展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實際領會了他們在發展中政策的開放與靈活,人的聰慧與自強,幹部敢創新、善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深化了對我們黨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重要性的認識,堅定了依託溪洛渡電站建設,加快永善社會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狀況

  這次學習考察了浙江杭州、紹興、諸暨、義烏、溫州。我從接到參加考察的通知後,自己就把重點定位在溫州。在一些資料上曾看到改革開放20多年來構成了影響中國發展的“三個模式”,即“溫州模式”、“深圳模式”、“蘇南模式”。因此,有幸參加由市委主要領導帶隊的考察組,到了三大模式之一的“溫州模式”的發源地,理應花更多的精力作一些深層次的學習與瞭解。從杭州到溫州沿途聽取了所到地方黨委或政府的狀況介紹,同時參觀了杭州的娃哈哈集團,紹興的袍江工業區,環城河整治,喜臨門集團,諸暨的服裝業、五金業、大唐襪業,中國珍珠之鄉,義烏的大市場,溫州的正泰集團及柳市電器、永中閥門、市區服裝、打火機、鞋革等生產基地和市場。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一路思考,啟迪最深的還是溫州。據介紹,20多年前溫州“三少一差”突出:一是國家投資少;二是人均耕地少0.4畝;三是資源少,交通條件差,在沿海地區發展也是較為滯後的。20多年後的這天,溫州發展了,崛起了,創造了溫州模式,成為全國發展的領路典型之一。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溫州的發展如此之快呢?靠的就是溫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我發展,自強不息”;靠的就是溫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

  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放手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二、學習考察的主要收穫

  這次學習考察把聚焦點集中在溫州,主要帶著三個問題去尋求解答:一是溫州經濟的特點;二是透過學習考察主要有什麼啟示;三是就應學習“溫州模式”的什麼基本精神。

  一溫州區域經濟的主要特點

  透過學習與瞭解,我自己對溫州經濟是這樣認識的:在經濟發展的主體上,如投資主體、經營主體、生產主體和承擔風險的主體是千家萬戶,而不是依靠少數人;在產品的銷售方式上,市場建在國外、國內,在全國設立了成千上萬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店和溫州專櫃進行銷售;在發展經濟的活動方式上,不是單守在家門口辦企業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闖北,四海為家,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產力的分佈方式上,不是把生產力分散在一個個山溝裡,而是集中在建制鎮,把經濟建設與城鎮的發展結合起來等等。其特點主要表此刻:

  一是溫州的區域經濟是以民營企業作為主要增長點的經濟。為了養家餬口,具有傳統流動和經商意識的溫州人開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後期已有十萬供銷大軍大踏步走向全國;82年當地民營企業“八大王”入獄,民營企業發展受到挫折;84年“八大王”平反,溫州迎來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春天,幹部群眾放開手腳,投入了商品經濟的滾滾洪流,開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場,小規模、大協作,小機器、大動力,小能人,大氣魄”為主要特徵的治窮致富、發展商品經濟的新路子。溫州的民營企業就是以起初的“人無我有”即放手發展個體私營、家庭工業,經過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人有我轉”即發展股份合作制,發展到此刻的“人轉我好”階段,標誌著溫州民營經濟邁上現代企業制度。目前,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以自然人投資為主的有限職責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些被稱為“民營經濟”的企業的數量和產值均佔全市90%以上,基本構成了“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的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民營經濟在溫州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溫州國民經濟的骨幹力量,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場的開路先鋒,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

  二是溫州區域經濟是以市場機制作為執行基礎的經濟。多年來,溫州堅持市場取向改革,在不斷髮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構成了市場體系完整性,市場競爭特色性,市場發展動態性,市場規模效益群體性,市場機制作用滲透性等自身特點和優勢。個性是商品市場“在發展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新發展”。由過去企業依靠專業市場推銷產品為主轉向專業市場和企業直接推銷並舉;由過去有形市場為主轉向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並舉;由過去內銷為主轉向內銷外銷並舉。走遍全國的200萬溫州人,一邊掙錢,一邊傳播著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意識和本領。他們在依靠勤勞苦幹逐漸富裕起來的同時,影響和帶動更多的當地人走向勤勞致富之路,除了帶動平原城鎮人員務工發展二、三產業,也間接地帶動了溫州本地農村勞動力的梯次轉移。實現了平原種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種田。

  三是溫州區域經濟是典型的區域性規模經濟。溫州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透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規模為主的企業連線起來,構成了塊狀經濟。服裝、打火機、鞋革等都構成了相當規模的生產、銷售基地。區域性規模企業群體、區域性規模生產基地、區域性規模品牌效應、區域性規模市場體系,產生了區域性規模效應,使溫州民營企業不僅僅有“小”的活力,同時構成“大”的實力,具有很強的市場適應性和較強的競爭力。

  四是溫州區域經濟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溫州的成功,第一是靠黨的改革開放的路線和政策;第二是溫州人窮則思變;第三是溫州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底蘊。這種文化底蘊,興起於北宋,構成於南宋的永嘉學派,它的代表人楊葉適,他們提出了一個事功學說,主張惠工通商,這種文化底蘊就影響了一代一代的溫州人。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這天,物化在溫州人的身上,表現為人人都想當老闆,構成了敢為人先,個性能創業的精神。正是因為擁有這種精神,來自千家萬戶的溫州人,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用了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最後掙了千金萬銀。也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溫州人“不找市長找市場”,全力發展商品經濟。就連下崗職工也是個個奮勇,人人爭先,“不找市長找市場、不言下崗言轉崗”,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溫州的企業是我要幹,而不是人家要我幹,所以是主動的。它有一種內在的衝動,也就是溫州企業建立了內在的動力機制。

  三學習考察的主要啟示

  啟示之一:“溫州模式”的可貴之點在於:溫州人有很強的致富慾望和創業精神,人們不安於現狀,不墨守成規,不滿足於貧苦的生活。為了追求財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們十分勤勞,善於學習,甘於吃苦,敢於冒險,勇於進取,無論到哪裡都能紮根,生存發展。而我們這些地方,在歷史上就沒受到過或很少受到過市場經濟的洗禮,農業文化根深蒂固,計劃經濟的秩序又成為不可逾越的陳規,人們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方面與溫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溫州人不遠千里到那裡開發廊、辦服裝店,甚至擺修鞋攤,在那裡發現賺錢的機會,而當地人卻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或者雖然看到了,卻不屑於幹、不願意幹,或者不會幹而又不去學。學習溫州,首先要學習和培育市場經濟的文化,學習溫州人的創業精神。

  啟示之二:從溫州經驗看,要發展民營經濟,最重要的要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適宜的寬鬆環境,讓人們自己去闖、去創業、去克服困難、去承擔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市場經濟的文化。要明白,在溫州發展民營經濟之初來自各方壓力很大,也做過一些不利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例如,把最早創業的“八大王“投入了監獄,也多批次派幹部到溫州“滅火”等等。那時,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政府不可能給民營經濟以優惠政策,但政府的支援和保護卻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環境,民營經濟的火越燒越旺。而在我們這些地方,決策層儘管千呼萬喚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但在相當一個層面的部門或幹部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設卡,處處干預;或者是把民營經濟當作“唐僧肉”,各個部門都要去“吃”一口,這是其一;其二是應對招商引資,高喊開放開發,歡迎你來投資,但是不主動出擊,而是坐等上門。之後又覺得人家是來賺錢的,心理不平衡。所以,能夠對你熱情,也能夠不熱情,吃、拿、卡要隨之產生。學習溫州,就是必須不要怕“肥水流進外人田”,個性是不要怕別人賺錢。

  啟示之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溫州在幹某件事情,不是看有沒有檔案,也不看別人做過沒有,只看實踐中需不需要,實踐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實踐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做通的,他們都會千方百計地去做,有檔案的照執行,沒有檔案的創造檔案,實踐與檔案有牴觸的,繞道走,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勇於實踐“三個代表”和認真落實發展是硬道理。如農民手裡有錢卻沒有城鎮戶口,進不了城,他們就集資建農民城,從異地回溫州沒航班就包機,自己開闢航線,異地商場不上溫州貨,自己就租櫃檯賣自己的貨;分散的家庭經濟規模被列為私有制的樣板,他們就創造了股份制,既解決規模小的問題,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這個思維的特點是:不是從教條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不管什麼事情,不管你旁人怎樣講,我都要試試看。試不成拉倒,試成了就要千方百計地堅持下去。而我們這些地方由於受落後的官本位的影響,不少人的思維的特點是唯實的少,唯書、唯上的多,做官講保險,職責找落腳點,講話發言講安全感,導致敢闖的難闖、想試的難試……

  四就應學習的基本精神

  1、溫州人淡漠於意識形態之爭和熱衷於物質利益的追求,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生生不息的推動力量。這種力量所帶來的不僅僅僅是物質繁榮,也是整個現代禮貌的進步。溫州人勇於承認自己的追求物質的動機,這比他們已經取得的那些物質成果更加重要。只要尊重、鼓勵、保護廣大群眾的強烈的致富慾望和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群眾自己會找到致富之路。

  2、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為了致富、為了創業,要不斷追求、不斷開拓、不斷前進,永不滿足。由於傳統的影響,我們這些地方的人們往往安於現狀,很容易滿足,日子過得好一點,就“小富即安”,不想再幹了,沉溺於搓麻將,上飯館。

  3、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為了致富,人們異常勤勞,敢於冒風險,工作不挑撿,努力學習本領,善於適應環境,即使極端偏遠、極端艱苦的地方,都有溫州人在奮鬥,在創業。但我們這些地方卻不一樣,人們也想生活過得好,但又圖舒服,甚至寧願失業也不願幹那些“苦累”之活,甘願在當地受窮也不願到外面去闖蕩,尋找發展的機會。

  4、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講雙贏重誠信,溫州人做生意,既彼此競爭,又較為團結互助,不是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也好,共生且共榮。所以溫州的所有制結構是多元的,經營主體是多元的,它的市場也是多元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因此,溫州的靈魂是創新,商業禮貌的核心是誠信,經濟格局的特點是靈活,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是多元。

  三、圍繞大電站,推進產業佈局大調整,實現縣域經濟大發展

  溪洛渡電站建設的機遇已來臨,如何實現服務與發展共贏,在支援溪洛渡電站建設的前提下,如何使移民群眾的利益得到合情合理的解決。為此,重點思考了三個問題:一是要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二是要加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農民增收,把產業做強做大;三是強化城市建設與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環境。當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認識,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

  徵地移民工作是當前的焦點、難點。自今年四月孟連協議簽定後,在施工區發生了大規模的、多批次的移民群眾上訪,遊行、張貼小字報、辱罵幹部、圍攻深入移民區做工作的工作組。針對這些問題,縣委政府先後召開幹部大會、移民親屬機關幹部座談會、老幹部會等各類會議,多次從鄉鎮及機關抽調200多名幹部堅持長達四個多月的工作;還組織了老幹部代表、移民代表到孟連考察。經過多方面的思想發動,貼近群眾,交心談心,移民群眾由牴觸到理解、到配合進行實物指標複查。9月18日開始歷時兩個半月,全面完成了施工區移民的實物指標現場調查工作,現正進行歸類,分析、利用。當前,重點是爭取政策、組織內外遷。在移民政策的爭取過程中,我認為有幾個問題值得深思:一是移民搬遷的宗旨“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任何時候都務必牢記;二是土地是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移民沒有能養家餬口的基本土地,將產生長期的不穩定;三是移民工作的艱鉅性、複雜性、歷史性、長期性、社會性、群眾性、國際性,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把握;四是應對電站建設,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就應是在業主與移民利益分配上找到最佳結合點。既要用心而為,大力支援,又要維護移民的應得利益。五是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應學習溫州敢創

  新、善創新的精神,現有標準是十幾年前制定的,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移民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政策的合情、合理、科學,老百姓最講實惠,施工區移民已為電站建設作出了犧牲,應得利益兌不了現,既搬不出,也穩不住。縣委、政府有決心和信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懇請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援。

  二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隨著溪洛渡電站籌建工作進展加快,給永善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永善的“支援與服務”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要根據溪洛渡電站建設需要和目前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健康需求和消費趨勢,結合資源優勢,從資源、市場、時空綜合思考,重點抓好有市場、有特色、效益好的產業群體,提升產業品位,使產業結構調出規模,調出“亮點”,調出“賣點”,迅速把產業做強做大,做出特色。在機制上要堅持政策帶動、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帶動、專案帶動、科技示範帶動及專業村、專業戶帶動戰略,培植一批種植、養殖示範大戶和龍頭企業,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種養銷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產業化程序。堅持江邊、高二半山、高寒山區分類指導,分層發展的原則。

  在高寒冷涼地區,突出以經營管理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為動力,發展養殖業為主,努力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大力發展羊、肉牛,依託“雲南半細毛羊”品種資源優勢,在馬楠、茂林、伍寨、碼口等鄉鎮建設半細毛羊擴繁基地;大力推廣“公司+農戶”和“借母還兒、產子分成”的成功經驗;減少高寒冷涼片區生豬飼養比例,減輕人畜爭糧、爭地壓力;種植業中,以優質脫毒洋芋為主,其它作物為輔。在二半山區,以發展糧食作物、生豬為主,解決群眾致富的問題。在江邊河谷地區,以發展規模化經濟作物、經濟林果為主,解決群眾率先奔小康的問題。

  圍繞建設“沿江百里綠色產業經濟帶”,抓好“三群兩基”建設。

  ――發展壯大以生豬、家禽、牛、羊為主的畜牧產業群。二半山以生豬、家禽為主,適當發展廄養山羊、肉牛,充分利用二半山糧產豐富,桔杆數量大的優勢,大力普及生化、氨化飼料,科學飼養,最大限度地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與高寒山區羊、肉牛合力構成畜牧產業群。同時,扶持發展肉製品加工企業,帶動產業群的發展。

  ――發展壯大以魔芋、砂仁為主的經濟作物產業群。把魔芋、砂仁發展成為經濟作物中的龍頭產業,用以帶動油菜籽等作物的發展。充分發揮“金江魔芋”、“金江砂仁”的優質品牌效應,擴大魔芋種植面積、鞏固砂仁面積,提高產量和品質,強化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財源,到達富民、壯鄉、強縣的目標。

  ――發展壯大以花椒、臍橙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群。以江邊乾熱河谷地區為主,充分利用沿江自然資源,以金江花椒、紅桔、臍橙的品牌效應,做大做強優質金江花椒和以臍橙為主的水果產業,在規模和加工上大做文章,採取優惠政策,扶持發展1―2戶龍頭企業,提高附加值。帶動核桃、板粟、白蠟蟲等產業以及二半山區的速生豐產林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路子,從而到達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

  ――培植蔬菜基地。隨著溪洛渡電站籌建工作的進一步拓展,施工隊伍和外地商人陸續進入縣城,蔬菜、肉食等食物供應問題已成為迫切而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分兩期規劃建設4萬畝蔬菜基地,年帶給商品蔬菜8萬噸。

  ――優質糧基地建設。以二半山區為主,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糧食品種結構,以優質大米和優質玉米為主,其它雜糧為輔,狠抓農技措施推廣,努力提高單產,增加複種指數,使有限的耕地發揮出更大的效益。提高糧食綜合生產潛力。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轉變觀念,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樹立“競爭農業”新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縣情、鄉情鎮情的認識,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退耕還林結合起來,與農業基本建設結合起來,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與推廣農業科技結合起來,抓好優勢農產品的佈局,培植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二是遵循市場導向原則、因地制宜原則、農民自願原則、生態平衡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優勢產業向自然優勢區域集中佈局的原則、重點突破原則、擇優發展原則、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種植原則、科技先導原則、龍頭企業和能人帶動原則。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發展壯大特色農產品基地,解決好培植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問題。四是扶龍頭、建協會、親能人,解決好生產與市場的聯接。解決好龍頭連市場、龍頭建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問題。建立農業專業協會、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自我服務。大力扶持營銷大戶,培育和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五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六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搞好服務,齊抓共管,構成合力。建立健全目標職責制,層層落實職責,使每一個支柱產業,從規劃佈局、基地建設、品種引試、技術培訓、生產加工到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都有

  人才、有措施,環環抓緊抓實,確保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七是抓好小城鎮建設和勞務輸出。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和非公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與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與開發利用地方優勢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培育壯大支柱產業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二、三產業向城鎮集中,為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增收開闢更廣闊的空間。八是講禮貌,樹新風,為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軟環境。解決好禮貌言行、環境衛生、服務質量,個性是農村、集鎮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講排場、鋪張浪費等方面的問題,破除陋習,移風易俗,倡導科學、禮貌、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農村禮貌程度。

  三強化城市建設與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景觀

  為適應支援服務溪洛渡電站建設的需要,圍繞構建“山城、水電、園林、湖濱旅遊城市”的形象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力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特色,加大縣城擴容改造力度,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在規劃管理上,堅持以規劃為龍頭,嚴格按規劃確定的城市目標定位進行建設。已聘請重慶規劃設計院完成了縣城15平方公里總規和8平方公里建設性詳規。根據規劃,我縣將在縣城老城區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北片城區,用心配合三峽公司建設好電站施工生活區,著手開發南片新區,透過溪洛渡大道、振興大街、民通路相連線,力爭在五至十年內構成一個完整的城市佈局和體系。

  二是在開發模式上,堅持按照“組團、連線、成片”的思路,實行組團式開發與連片式發展相結合。

  三是在資金來源上,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為前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闢融資渠道,實行政府、企業和個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多渠道吸引外來投資商和本地民間資金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在土地的開發利用上,堅持把土地作為經營城市的一個重要方面,走以地生財、以財建城、以城招商的路子。對公益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和鼓勵性產業投資專案,實行協議出讓,規劃勘察成本、一級土地市場費、公共設施建設費完全由開發商承擔;對經營性用地,一律實行拍賣;享受和兌現優惠政策,實行“收支兩條線”,採取先徵後扶持的辦法進行。

  5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學習小組一行9人在副校長李巨集生同志的帶領下,先後到淮安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徐州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高職院校,就學校升格高職後在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機構設定、分配製度等方面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考察學習,並參觀了相關高校的校園及實驗實訓基地。現將具體狀況彙報如下:

  一、總體感受

  第一考察學習小組本次共考察參觀了3所院校,其中高職院1所、高職校2所,考察的資料主要有高職校的機構設定及職能劃分、系部管理模式、內部分配製度等,較之這三所院校的硬體設施、內部管理等,我校與淮安資訊職業技術學院有必須差距外,而與徐州經貿高職校、徐州財經高職校差別不大。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採用了系部二級管理模式,教育教學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個系部,各行政處室主要做好服務、協調、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職責明確、責權分明,整個學校嚴格按照制訂的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執行。

  我校於上世紀90年代初實行校科二級管理模式,經過長期執行和不斷改善後,我校在校科二級管理上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各處室、專業科的崗位職責明確,各項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齊全,各部門在黨總支、校長室的直接領導下,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開展部門工作,確保了整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高速高效執行,促進學校事業發展不斷再上新臺階。

  由中職升格高職校後,學校在辦學理念、育人規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務必發生質的變化;搬遷新校區後,學校的辦學規模急速擴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學校的實際,為此,對學校的機構設定、分配製度、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已成為我們全體學習成員的共識。

  二、具體推薦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崗位職責、考核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

  這是一項政策性、原則性較強,工作量較大,工作過程繁雜的系統工程。學校於今年已組織人員多次到外地的高職院校考察學習,對校內機構設定、崗位職數等框架也已基本明瞭,因而能夠組織一班人馬,結合學校實際對現有管理手冊修訂完善,明確各系部的崗位職責,健全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完善各項考核制度。學校搬遷新校區後,就可立即向高職校系部管理模式過渡,在以後執行過程中逐步發現問題,根據學校實際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對職能處室和系部負責人配備要精幹。

  實行系部二級管理,學校要給予各系部必須程度上的權利,包括人、財、物;但各系部不得單獨設立帳戶,所有收入務必交入學校大帳,統一支出。系部負責人的許可權相對大了,而相應承擔的職責也應加大,務必全面負責系部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負責人的潛力要強,工作方法要靈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識、服從意識更要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服務、協調、監督作用要進一步發揮。這樣,在校長室的領導下,職能處室與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推動學校工作快速發展。

  3.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進入新校區後,在校學生人數、班級數急劇增加,有可能會出現一位老師擔任1個及以上班級班主任的狀況,而對班主任的考核務必強化,獎懲力度要加大。此外,還可借鑑其他高職校的模式,即從校外聘用大學生擔任輔導員,每人負責2~3個班級學生的管理工作。

  4.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深化分配製度改革。

  要堅持“優質優酬、合理分配”的分配製度,實行個人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實績掛鉤,要逐步構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獎勤罰懶,重實績、重貢獻,合理拉開差距,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用心性。

內勤年終工作總結範文大全
團支書班級工作總結範文
相關知識
考察人員的學習工作報告總結
見習工的實習工作報告總結
煤礦機電大學生實習工作報告總結
大學生煤礦實習工作報告總結範本
優秀通用的鐵路實習工作報告總結
學生印刷廠實習工作報告總結
個人實習工作報告總結
學校的招生工作報告總結
學校的招生工作報告總結
藥業公司實習工作報告總結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