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培訓學習心得6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3日

  欣賞民族音樂,弘揚民族文化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族音樂更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音樂培訓學習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篇1:音樂培訓學習心得

  音樂欣賞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感情,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視聽結合,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欣賞課不像唱歌課、遊戲課那麼有趣。但同樣的音樂往往可以讓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聯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教學方法就能產生不同的效果、激發不同人的欣賞力。

  投影儀與欣賞結合,誘發形式的想象在欣賞《漁舟唱晚》如果只是聽音樂和教師分析,就不能激發個更多學生的欣賞興趣。我利用投影儀展示夕陽西照,漁夫們揚著點點白帆,喜悅而歸的動人場面,通過音樂和語言的敘述,與眼前的景象聯絡在一起,視聽結合,在不知不覺中優美的樂曲把他們帶到大自然美麗的景色中。視聽結合,不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加深了對樂曲的理解。

  錄影片與欣賞相結合,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由於學生沒有當時的時代感受,雖然對作品有大體的瞭解,但對作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情緒理解得不深。我利用錄影片,播放解放軍衝鋒及天安門國旗班出旗、護旗的錄影,讓五星紅旗在眼前冉冉升起,學生置身情景之中,體會音樂表現的那種莊嚴、催人奮進、永不停息的力量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形象。

  磁力板與欣賞結合,增強音樂的形象性在欣賞《彼得與狼》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畫的各種動物形象的卡通片,放在磁力板上隨音樂活動。學生們感受到管絃樂器描繪動物的形象和表現力,動靜結合,喚起學生的想象,從而把音樂形象化。

  錄音、錄影與欣賞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人因自我悅而納心裡,孩子更亦如此。我經常利用給他們錄音、錄影的方法配合欣賞教學。當學生們欣賞自己的演唱錄音和在螢幕上的“光輝”形象時,喜悅的神情興奮不己。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對作品的興趣,更激發了他們的表演能力,同時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多媒體與欣賞結合,增加欣賞效果音樂理論家修海林曾說過:“音樂意境既產生於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於音樂的再現中。”在欣賞過程中,充分而又適當的運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具有聲音、影象、色彩、動畫諸多特點這一優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強烈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鬆的掌握知識,受到藝術美的薰染,提高音樂素質、提高活動質量。

  多角度選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育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樂曲,可以開拓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音樂表現力,陶冶情操,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欣賞民族音樂,弘揚民族文化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族音樂更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在欣賞民族音樂時,我把學生帶入民族音樂的廣闊天地,讓他們瞭解那鍾磐之聲是如此美妙動聽;二胡機能表現空山幽谷的鳥叫聲,也能表現二泉月下的嘆息;那一首《十面埋伏》竟能描繪出古代楚漢相爭、骸下之戰的全過程。通過多角度欣賞,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班民族文化的情感,從而接近它、學習它、理解它、迷戀它。誘發想象,激發興趣欣賞西洋樂曲欣賞外國樂曲,學生無感性認識,無形象依據,因此缺乏興趣。我常常選擇設定情景讓學生親自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欣賞《土耳其進行曲》時,讓學生手持樂器隨樂曲的節奏模仿進行;在欣賞《挪威舞曲》時,啟發學生用動作對比來體現音樂的力度;在欣賞《夢幻曲》時,讓學生邊唱邊畫線條,波浪式的旋律線,迂迴曲折,讓人想到自己睡在床上,隨著夢境,不時的向各個幻影伸展開去。。。。。。學生們在樂曲聲中如醉如痴,十分投入,興趣高漲。樂曲聲中,他們忘卻了國界,在大天鵝欺凌的舞姿中,在月光溫柔的手臂上,在波爾卡舞曲的腳步裡,想象的翅膀帶著他們自由的飛翔。就這樣,逐步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同時也激發了欣賞的興趣、開闊了視野。

  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我發現一堂成功的音樂欣賞課往往會給人們一種神奇的、不可思議的感覺。它能給學生創造一種幻覺,即感受音樂似乎並不費力,在輕鬆愉快的玩樂中,頃刻之間即可產生美妙的感覺。音樂欣賞是讓學生感受、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而興趣是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只有讓學生廣泛、深入的接觸音樂、理解音樂,提高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力、表現力,就能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篇2:音樂培訓學習心得

  通過這次的培訓越來越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本來就不怎麼會上課,培訓之後更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了,而且這種感覺更加的強烈了,不過在我看來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清楚努力的方向!下面將自己的感受略做總結:

  老師首先要進行角色上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

  回想自己的課堂教學確實如劉大多老師說的一樣,說得太多,總想把很多東西說給學生而忽略了音樂學科的特點,聆聽太少,對於一首歌曲或音樂作品來說,旋律永遠比歌詞更重要,所以我們音樂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聆聽的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我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

  還有就是兩位專家都提到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同樣的重要,作為一所鄉鎮學校,孩子們在音樂方面的基礎是很差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小學的六年當中都沒有上過音樂課,更別提好的學習音樂的習慣了,所以這也將成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重視的一方面,努力培養他們有一個好的習慣。

  可是話說回來,認識是有了,可不足仍然存在,要做到以上幾點對老師本身也是一個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教學水平上有一個提高!努力吧!

  篇3:小學音樂培訓學習心得

  小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一、轉變視角。

  新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吸收了現實生活中新穎的音樂場景,構建了豐富的教學形式,教材彙集了許多新資訊、新設想。新教材還設計了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生動情景,如“音的強弱”、“音的長短”等,教師要利用教材創設的情景,讓學生體驗感受。比如,“音的強弱”一課,以音樂故事的形式出現,先將動物的叫聲引入,以自然界的聲音引到生活直至音樂中,從生活開始、到生活結束。這樣的課,寓音樂教育於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感受、鑑賞、表現音樂,教師在授課時,應當儘量讓學生參與,置身於具體情景之中。

  二、轉變學習方式。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為本,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著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三、轉變教學重心。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表現能力

  比如,以唱歌為主的課,不光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學生還可以自主地選唱歌曲,並有當眾表演的機會,有時甚至是以學生選唱為主。樂器演奏則強調學生體驗、參與、探索的樂趣。聽賞課曲目的選擇則要為學生提供多聽、反覆聽、對比聽的可能。還有,新教材中出現了一種新穎的教學活動形式——綜合表演,為學生提供了歌舞、情景劇等活動形式,教師則在具體環節上給以指導。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藝術表演能力。

  2、強調創造探索精神

  新教材還有一個特點是開放式,給教師和學生很大的創造空間。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啟用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在呈現方式上,教科書只提供了適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內容和活動領域,附以啟發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圖,給學生和教師留出足夠的自由表達和靈活發揮的空間,教師要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創設新的教學環境和思維空間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師還可以因時、因地制宜,結合本民族、本地區的特點挖掘同類教材,以充實教學容量,擴大學生視野。

  3、體現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

  新教材的另一個特點是,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注意了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聯絡,力求做到歌、舞、樂、戲、畫的結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多種藝術的綜合。比如,教材中《愛勞動》,選擇了動畫片《三個和尚》,學生在觀看動畫的同時欣賞了我們本民族特色的音樂,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學生音樂鑑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還有在教學中要潛移默化的陶冶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在具體的藝術實踐活動中陶冶這種情操。

  四、改變知識傳授,定位藝術薰陶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3篇
反四風學習心得體會教師
相關知識
音樂培訓學習心得6篇
億童音樂培訓學習心得_億童數學培訓心得體會
浙江大學培訓學習心得6篇
英特樂培訓學習心得
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心得3篇
禁毒培訓學習心得3篇
國學培訓學習心得3篇
企業文化培訓學習心得3篇
翻轉課堂培訓學習心得3篇
優秀員工培訓學習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