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大學生能夠出國學習真的是一個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的好機會,不僅僅可以體會到異國的教育體系,還能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不知道參與學習的同學有何感想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3篇,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20xx年9月,我參加了學校的留學專案,到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印第安納大學學習,有很多收穫體會。

  學習氛圍。到美國以後,不知道是不是語言不通的原因,總覺得自己需要多花時間學習,在美國的這一年可以說是我大學四年裡最辛苦的一年,其實每個學期的課程比在國內少了將近一半,可是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確實比在國內多,特別是第二個學期。還有一點感觸很深,就是美國學生的悠閒,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受,特別是進入夏季,在學校的草地上,基本上隨處可以看見拿著書本晒著太陽的美國學生,悠閒但不散漫,總覺得這種情形在國內是看不到的。

  學習難度。說實話,去美國之前,一直以為美國的課程會很輕鬆,結果恰恰相反。以前以為美國沒有考試,結果每門課最少都有兩次以上考試;以前以為美國的課程沒有作業,結果作業非常多,讓我有種回到高中的錯覺。也許是因為以前有這些錯誤的認識,所以反而對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感觸。說實話,雖然在美國學習生活比在財大要累,但是卻覺得更加充實,或者說更有滿足感。

  關於美國的老師。不知道該怎麼說,有點失望,老師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其實後來仔細想想,似乎從來沒有人說過美國的老師一定比中國的老師好,後來自己再想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誤看法的時候,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學習的關鍵不在老師,在自己。

  也許我們往往需要經歷了才能長大,我是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到美國這幾個月,感觸多的同時也想了很多,也許很亂,不過卻是最真實的感觸。我到美國校園的第一天,我就覺得這是一個應該要學習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國內的高中應試教育太過嚴苛,到了大學的第一天就想著放鬆,然後這一放似乎就有點收不回來了,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差異,但是這確實是我最真實的感受。

  其次,說句實話,我比較喜歡美國的考試方式,雖然平時會累一些,但是起碼期末考試的時候相對沒有這麼累,而且我覺得平常有一些考試的壓力,也許會學得更好。其實,關於這個想法,來自於學習美國聯邦稅法的時候,每次快要單元測試的時候就在想,這要是在國內多好,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我更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因為我不用每到期末就開始緊張,可能因為我自己比較懶惰,平常多考試,不會讓我覺得學得很厭煩,或者說讓我學起來比較有動力。

  再者,我覺得美國老師上課好像更注重實用性,他們對理論的講解相對偏少,可能因為我在國內和在美國都學了稅法,對這門課的感受是最深的,在美國的教科書上是看不到稅法條款的,當然不排除是因為美國的稅收條款太過於複雜的原因,但是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解的內容確實更多的是圍繞怎麼樣進行納稅申報,同時,基本上比較重要的內容都會在星期五也就是在機房上課的時候,帶著我們實際進行一遍操作。

  說到實用性,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說。就如我在內容中講到的一樣,在商業法律環境這門課上,老師曾經讓我們去法院聽一次審理,說起來不好意思,就為了這個我們一群人跑當地法院跑了3次,第一次還跑錯地方,還有一次在那裡傻等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現在想想,我想說這是一筆財富,也許數額不大,但是對於我這個年齡來說,還是相當可觀的:在那樣一個陌生且語言不通的國家,完成這樣一件事情,其實是意見相當有滿足感的事情。這是一種經歷,最少它讓我知道,很多事情遠比想象中不一樣。

  最後我想說,美國9個月的學習生活讓我明白了兩件事情:第一,我真的非常討厭期末考試,因為比起這種一次定生死的考試方式,我更希望能將平常的努力體現出來,在我第二個學期的學習中,我一共選修了4門課,4門課中有3門課,即使不參加最後的考試我都可以通過這門課,這個結果讓我在收拾行李準備回國的時候能夠放鬆心態,輕鬆面對,如果說一定要對學習的課程有什麼意見,我的意見很簡單,那就是加大平常成績佔的比例,減輕期末考試所佔的比例,畢竟學習不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事情;第二點,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上的所有課程的老師,沒有喜歡讓學生自己上臺做報告的,基本上都屬於比較喜歡考試的。聽一起上課的同學說,有很多課程老師很喜歡讓學生自己作報告,這些報告有點類似於我商業預測課上老師喊交的那份報告,根據課上所學的內容,選擇某一個主題然後進行分析、研究,據說在一門需要介紹食品的課程上,美國學生還買了一個很大的披薩去。其實,提出這個來說,是我覺得在國內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的東西太少,或者說老師太過於信任我們,總是要求我們去看,但是不要求我們把的結果寫下來或者表達出來,而這樣放縱我們的後果就是到最後看的人太少,根本達不到老師希望的效果。

  九個月的時間不長不短,卻讓我明白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學習可以很輕鬆,但是這種輕鬆是有代價的。輕鬆的背後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篇二

  20x年秋季學期是我大四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就在大學的一切回憶都要定格的大四,我做出了不一樣的嘗試,而這一切與其說是結束,倒不如說更像是生命新篇章的開始。

  在學校、學院老師的多方爭取和支援下,我獲得了來之不易的赴香港大學交換一學期的機會。在我看來,在大四年級參加交換專案的優勢如下:首先,我選修的課程均為高年級的課程,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很強的實際應用價值,能很好的體現一所大學教育靈活性和獨特性,對我感受香港大學的教育模式更加有利;其次,沒有面臨考研的壓力,我可以更加專注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上,同時我還有機會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課外社交活動,有利於全方位的體驗國際化的生活方式。

  就這樣,肩負著老師們、同學們的期許,我踏上了去香港的征途。

  在出行之前,我參加了行前會議,同時也對香港的衣食住行略有了解,因此,在初到香港之時,我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

  我住的學生宿舍為白文信樓,位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校區,距我上課的主校區有20分鐘左右的車程。往返於主校區和宿舍之間有收費低廉的校車,因此每天的交通也十分方便。此外,在我的宿舍周圍儘管沒有大型的生活超市可以購買生活用品,但是有兩個小型便利商店和灣景、瑪麗醫院兩個餐廳,基本的生活需要可以很方便的滿足。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住的宿舍樓距李嘉誠醫學院圖書館只有五分鐘的步行距離,可以享受到很好的自習環境和海灣風光。

  香港大學的選課系統與工大的略有不同,沿襲英制教育體系,在學生修滿相應學位要求的各項學分後即可畢業。而課程的選擇方面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很大,非常靈活。每學期正常的選課容量為5門課,每門學分均為6分,共30學分。其中至少一半,即至少3門課,由相應專業所在院系開設,其餘2門可憑藉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但是為保證學習的連貫性,每門課在介紹之中除了介紹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之外,還有很多先修課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提前規劃好每個學期選課的安排,同時也有專門的教學人員給予幫助和指導。

  在每學期開學後的第一週和第二週的時間內,課程雖已全部開始,但學生可以試聽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在瞭解該課程的基本內容、考核方式、評價標準和教授和授課風格後,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是否繼續學習該課程。最終,在第二週結束的時候,確定本學期選修的5門課,非特殊原因就不能再變更了。當然,如果學生的精力足以應對,想增加課程容量,在獲得相關學院的批准後可以多選擇一門課程。

  在課程的考核方面,滿分為100分,一般由作業、課堂參與、實驗操作和報告、隨堂小測、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部分構成,每個組分所佔百分比由授課教師決定。值得一提的是,港大要求學生在每個專案上均得到及格的成績,而及格線的劃定視當前所有學生的表現而定,這樣才算在這個科目上獲得及格。在綜合各項,得到百分制成績之後,再將其轉化為四分製成績。然而優秀率是嚴格控制的,因此,想得到高的總體學分績也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成為班上的第一、第二是必不可少的。

  從20xx年起,香港大學開始實行四年制大學教育。在此之前,香港的高中為四年制,因此大學為3年。課程等級也相應分為三級,第三級為最高。低年級的課程多為大班級授課,在階梯教室中進行,有時熱門的公共核心課程有二三百人選修。而高年級的課程,因其專業性的提升,為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教授對每個學生的單獨輔導與關注,班級的規模均在二三十人左右,更有小班控制在15人之內。以我選修的數字影象處理一課為例,班上僅有23人,在課堂練習時,授課教師可以有時間走到每個學生桌前,看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並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問題給予幫助和解答。對於當今快節奏的教育來講,這樣小規模班級的人才培養的效率無疑是非常不佔優勢的,但是,這樣專注於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對於個人的成材是有很大的幫助和決定性的作用的。因此,從整體上來講,香港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會紮根於香港社會,乃至全世界的各個領域,對於大學的名譽和聲望,它所發展的優質校友資源網路對其日後的發展和社會互動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學校對學生全方位的支援上來講,或許也有我們值得借鑑的地方。首先,香港大學聘請了很多外籍教授,人數達全體教職人員總數的一半,而這些大多分佈在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其次,所有的教授均有程度不等的海外背景,均能用英語為媒介有效的傳遞知識和進行科研活動,在專業上有廣泛的聯絡和背景,擁有大量優質的社會資源。而這些優點不僅體現在授課時的視野和高度,使學生對其專業有更加濃厚的興趣和理解,更能轉化為無數的實習、學術交流、國際會議、專案推薦、工作機會等切實有力的支援。

  在校園設施和硬體方面,因為香港島的地勢多山而狹窄,港大的校園規劃則是在現有的面積上,通過巧妙的設計最大化了有效的空間。在迷宮一般的校園裡,起初很難有誰是不迷路的,但是漸漸熟悉之後,發現校園的其實很小很簡單。但是花園一般的環境,稱其移步換景,毫不為過。現代化的教學樓、古香古色的主樓、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多功能的文娛中心足以滿足學習和生活上方方面面的需求。此外,還有各種風味的餐廳和咖啡廳,適合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的美食享受。

  在國際化和社交方面,住學校的宿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香港大學由於宿舍樓數目有限,因此本科生多為2-4人間。在分配宿舍時,還可與不同國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成為室友,不僅擴寬了自己的朋友圈,使自己更加容易融入任何一個團體,還可以在彼此的專業上互相借鑑、互相幫助,用互補的方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激發興趣。比如我的兩位室友,一位是來自挪威奧斯陸的計算機專業的交換生,另一位是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電氣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這樣一來,我不僅可以在程式設計方面請教我的挪威室友,還可以在數學方面幫助一下我的美國學妹。此外,我們都熱愛美食和運動,因此經常相約去吃飯和去超市,還按照我們三個的課程表安排了每週三次的體育鍛煉時間。挪威室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學習中文非常感興趣,我們還經常分享各自文化中的節日風俗。她們的陪伴讓我的生活更加溫馨和充實,讓這一學期的交換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留下了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香港歸來後,我的收穫頗多,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正在向著更好的方向慢慢的改變。而這一切,都源自老師們給我的這次交換學習的寶貴機會。在香港大學OISE組織的交換學生經驗介紹會上,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那就是,我們要勇於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嘗試一些對自己的挑戰和改變,也許只有這樣,在我們體驗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之後,站在遠處回顧自己原來的生活,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篇三

  在丹麥奧胡斯大學五個月的交換學習生活結束了,馬上就要踏上回國的旅程,回想這五個月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感觸頗多。

  來丹麥之前,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申請學校時的忐忑、辦理簽證時的繁瑣,也體會到了得到獎學金的驚喜。真正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時,卻面臨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除了語言的障礙,教學方式的差異,更有生活方式、飲食、氣候等諸多問題。大概一個月左右我們終於慢慢地適應了丹麥的學習和生活,也開始探索歐洲不一樣的文化。

  我在奧胡斯選修了三門課程,其中的《公司估值》已經在國內上過兩次,雖然內容大體上大同小異,但在學習中卻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內外的教學差異。相比較而言,國外的教學更加細緻到位,例如,老師在講授資本成本計算時,會討論快速發展的國家和穩定發展的國家的無風險利率取值應該如何調整,多市場多幣種的公司應選擇哪一區域的無風險利率。長期的應試教育造成了我們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習慣,我們只會關注模型的用途,而卻忽略了其背後的理論原理和細節。這門課期末要求以小組形式選擇公司進行估值,在小組合作中,明顯地能感受到外國學生的態度更加認真和積極,他們會把教材看上五遍十遍,甚至能熟知某句話出自那一頁;他們研究課件查閱文獻,雖然他們沒有免費的投行分析報告,但卻會自己通過行業研究報告、公司年報、網頁新聞等多個渠道進行總結和歸納;在分析和討論過程中,對於例如預測等較難的環節,中國學生往往會含糊混過去,但是他們卻會特別較真地認真研究、分析、辯論、諮詢、直到得出結論為止。

  另一門是供應鏈的相關課程,收入管理。我在國內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會計專業,對於供應鏈的課程從來沒有接觸過,但是為了未來進入企業從事財務的職業規劃,還是特別有必要了解一下供應鏈的相關知識的。這門課授課老師是中國人,講課明顯有中國老師的特點,即強制要求學生做這做那,不夠自主,但班內的丹麥同學還是特別積極認真地完成每一次的案例分析,在課堂上幾乎處於跟老師爭鋒相對進行辯論的狀態,讓我受到極大的震撼。由於從未接觸過供應鏈的課程,因而這門課對我來說,相對較難,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精心地準備這門課,雖然期末考試的案例分析做得不好,但卻增長了很多知識。

  另一門是文化與國際商務,選擇這門課是因為想了解一下國際文化。但是,課程內容卻跟我的預期差別很大。教授是一箇中國迷,每次課都拿中國舉例子,當然更多的是對中國的一些偏見,例如:中國人盲目喜歡吃KFC,甚至會在KFC結婚。對於這種偏見,讓我很是氣憤,時常會與他辯駁。就課程內容來講,老師確實沒有給我關於國際文化的更多的括展,但卻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自己所屬的中國文化,讓我能客觀地看待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雖然中國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深深的文化認同感卻是不可改變的。這門課的期末以一篇論文結束,我寫了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衰退的現象,後來收到老師深入討論的邀請,很受感動。

  在學習之餘,我也在丹麥及周邊國家進行了一些旅遊。在丹麥和挪威感受到了北歐風景的亮麗,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看到了二戰的殘酷,在德國感受到了教堂的華麗和大國氣派,在法國感受到了文化和藝術的璀璨,在奧地利和瑞士欣賞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在義大利和西班牙感受到了建築的魅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路走來,看到了歐洲不同地區的特色,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認識了新的朋友,收穫頗多。

  這半年的時間,沒有了急匆匆地實習和找工作,除了享受上課和旅遊,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因而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也有了新的規劃。每個人都應該有適合自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沒必要庸庸碌碌地去追隨別人,更沒必要為別人亂了自己的腳步。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最重要的是,to be yourself.

  特別感謝交大安泰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能去感受新的世界,這半年收穫了知識,增長了見識。世界很大,生命很短,讓我們放開眼界,活在當下,享受青春吧。

出納崗位個人工作學習心得
初二學習心得演講稿
相關知識
有關大學生頂崗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個人實習心得範文
關於大學生頂崗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頂崗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法院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客服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酒店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教育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參加實習心得範文
大學生創業實習心得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