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_幼兒一日常規教育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指幼兒從早上進園到下午離園所經歷的各項活動,主要包括:來園、自由活動、集體活動、戶外活動、午餐、午休、點心、離園等。下面是帶來的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體會範文1

  3月11日我園教師進行了《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學習,通過這次的《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學習,我進一步體會到了幼兒園裡的點點滴滴,從孩子剛進園的一刻起,我們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常規的培養。

  其實,幼兒從入園到兒園畢業,在幼兒園生活的這一段的時間裡,幼兒教師不但要培養幼兒有學習的興趣,優良的品格及各種綜合能力,對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同樣很重要,而且我認為在整個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常規教育的培養是達到其他各方面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

  幼兒的常規很重要,所以老師們一定要嚴格要求他們。但是常規的制定也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尊重幼兒的要求。例如:認識小水杯、毛巾的標誌時,如果由教師直接讓孩子記住自己物品的位置,孩子肯定記不住,效果就極差。所以我們給每一個孩子都規定了一個可愛的動物或是水果圖案貼在他們小水杯、毛巾的指定位子上,再孩子很快就能在記住自己的物品。

  其次,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樹立常規。小班的幼兒,自我意識強,他人意識差,行為表現中處處以自我為主,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認識自我,自我協調,讓他們知道要禮貌待人,從而對事物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慢慢形成一種常規意識。娃娃家的遊戲就能讓孩子在扮家家的遊戲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禮貌。

  再次,教師要不斷重複一些需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例如:飯前便後要洗手,洗手時不玩水,洗手後的水要甩在水池裡,洗完手之後小手要鎖好。吃飯時不講話,飯粒不能掉在桌上。午睡時要安靜,不和其他小朋友說話,這都需要教師給幼兒一個明確的概念,並且要一如既往的實施下去,讓孩子慢慢形成一種規則意識,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在開學的這一段時間裡,我發現現在孩子在吃飯和午睡方面還有很大問題,吃東西的時候還要講話,午睡一開始總是不能很快入睡,總要我們老師提醒再提醒。這些常規都是很重要的,所以這些方面我一定會再和搭班老師進行討論,找到好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好的常規。

  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體會範文2

  我們幼兒教師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的,當我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時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幼兒園的工作是複雜而具體的。但是當我靜下心來仔細閱讀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時,我才發現其中的一些奧祕。 一日常規就是需要幼兒經常遵守的班級規則和規定,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

  一、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重要性

  一班級常規管理的含義

  常規,顧名思義就是指日常的規則。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這樣一個集體環境中,老師如何幫助和指導孩子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的日常生活、教學活動、遊戲活動等的順利開展。

  二班級常規管理的必要性

  1.幼兒教育的需要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教育”是為了實現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目標,讓幼兒活潑又有序是常規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常規的穩定才能保證幼兒在園健康、活潑的成長。常規看似無形,因為它不象一次教學活動那麼凸顯成效,其實它無處不在,是保障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2.幼兒發展的需要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正說明幼兒期是形成和培養良好素質的最佳時期。幼兒園不僅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在為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使之為今後的一生打好基礎。良好的班級常規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制定班級常規的注意事項

  1.規則的內容要明確且簡單易行。規則是一種約束幼兒行為的準則,所以遵守規則的過程也就是幼兒行為規範化的過程。當我們在確定一個規則時,必須考慮這個規則是不是必要的,不必要的規則就意味著對幼兒行為的不合理約束。所選定的規則必須是在充分幼兒現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確定的,幼兒生活經驗有限,行為約束力也不強,所以所選規則不應超越至少不能過多超越幼兒的現有水平。

  2.規則的內容不應一人包辦,對於大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有些規則可以讓他們共同參與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領。規則制定後要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明白規則的具體要求,並懂得規則執行的意義。

  3.在訂立班規時應注意專案不要太多,因為太多的規則會讓幼兒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或無所適從,收不到實質性的效果。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公平、守信,多鼓勵、少處罰,培養幼兒養成自覺遵守團體規定的習慣。

  二、抓好班級常規的具體要素

  一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

  我覺得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能熟悉,瞭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

  二常規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裡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都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內容、有計劃的開展常規管理的工作。

  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體會範文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對孩子的一生髮展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又重點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主動地發展。”本學期我又開始帶小班,因為已經有多年沒有接觸過小班了,因此在參加園內教學學習活動的時候,我著重查閱了小班常規培養的相關文章,受到了不少的啟發。

  規則的制定原本為了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它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最終目的。常規的培養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一項長期的延續性工作,培養幼兒常規要從多種途徑來進行。

  常規的制定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尊重幼兒的要求。就小班幼兒而言一日常規的培養,還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認識小水杯、毛巾的標誌時,如果由教師指定,幼兒就不容易記住,效果就極差。我們要注意從幼兒興趣出發,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圖案貼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經過教師平時檢查、詢問進行強化,幼兒便能在很短的時間裡認識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規的制定從興趣出發很重要。

  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樹立常規。小班的幼兒,自我意識強,他人意識差,行為表現中處處以自我為主,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認識自我,自我協調,讓他們知道要禮貌待人,從而對事物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慢慢形成一種常規意識。

  讓孩子形成一種規則意識。首先讓孩子從小細節中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例如:飯前便後要洗手,洗手後的水要儘量甩在水池裡等。其次,老師要督促孩子將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好,從而逐漸形成一定的規則,如洗手時不玩水,午睡時不和別人說話等,這都需要教師給幼兒一個明確的概念,並且要一如既往的實施下去,讓孩子慢慢形成一種規則意識,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另外還要做好家長工作,多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社會習慣,同時老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常規遵守的一分子。

下一頁分享<<<<<<<<<更多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體會<<<<<<<<<<<<<<<

幼兒園常規管理心得_幼兒園常規管理工作體會
教師對黨絕對忠誠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_幼兒一日常規教育心得體會
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_幼兒一日常規教育心得體會***2***
幼兒一日常規培訓心得_幼兒一日常規教育心得體會***2***
幼兒園一日流程培訓心得3篇_培訓一日流程心得體會
幼兒急救常識培訓
幼兒美術教師培訓心得隨筆_幼兒美術老師培訓隨筆
教師業務教學常規培訓心得體會3篇
幼兒衛生保健培訓心得
幼兒園新老師培訓心得
幼兒園新老師培訓的心得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