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值得一讀。《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的培訓應聚焦有效教學的具體問題。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我想有效備課是基礎是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後反思是創新。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是:達到了預期的和生成的教學目標,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面對當前教育教學的嚴峻形式,我們應該把課堂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基礎和依託。在教學中要做到:語言清晰精練、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授課;課前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要會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能積極思考,動手操作並討論交流;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並且,要會運用學生的回答來促成課時目標,讓學生使用自己的思想、經驗和思維模式詳細闡述和擴充套件所學內容;能在一堂課的起始部分提供先行組織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種要求創設活動結構;運用內容問題和過程問題傳達事實,並鼓勵學生探詢和解決問題;在課堂講授中通過語言的抑揚、手勢、目光接觸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氣、投入、興奮和興趣。

  備課應是在自己以前教學的基礎上的深思、加工和創生,教學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通覽教材,合理處理教材,對教學內容、知識的延伸應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度”,在備課中都應進行認真思考。備課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設,設計包括:教學流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教與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設計等。設計能保障教學的流暢,設計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設計能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要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這並不意味著教師牽著學生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麼樣方式或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這比課堂上現想要合適和有效的多。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新課程更強調教學反思,教後反思也是有效備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並沒有結束,課後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如何培養好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有了有效的教學,還要有有效教師。我們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課堂教學的實驗者,更要成為一個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教師能夠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學”轉向“反思教學”,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師”走向“反思教師”後“”反思性實踐者“。教師只有成為”反思性實踐者“,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開發和生成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課案設計息息相關,在課前教師要反覆推敲、斟酌教學設計與流程,過濾和壓縮無效言語,增加學生練習與思考的時空,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使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將老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智慧的挑戰、人格的薰陶和教與學關係的和諧。從而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以說,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數學課就再也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數學課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鬆,學得牢固.對教學追求有效,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只有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昇華,才能使這一目標全面達成。讓我們攜手前進,讓我們一路耕耘一路歡歌,共譜遊仙教育的新篇章!

  篇二:

  教學實踐反思是教師以自己實際的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地進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出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

  即使是頗有造詣、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所謂成功、完美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失誤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或是說話不當,或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或是教學方法使用不當,或是習題難易不均,或是突發事件未機智應對等等。對這些情況教師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有序梳理,全面回顧,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剖析和探究,使之成為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以利於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感覺,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閃光點。例如: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匯入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重、難點創新的突破;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合理讚賞的評價語;課堂教學臨時應變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育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受;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從“獨奏”到“伴奏”的師生有序互動;某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等等,反思時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和推陳出新。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思維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思路、好方法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反思後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教育學家古德森說:“教學首先是一種道德和倫理的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擔負著既教書又育人的責任,教師應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學生,以良好的修養薰陶學生,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反思如下內容:即學生在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教師是正確引導和耐心幫助,還是批評和諷刺挖苦?對差生是因材施教,熱情鼓勵還是冷眼相對,漠不關心?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教師是否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良好的職業素質平息事件而達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是否融入了“無言之教”之中?課後,教師要冷靜思考和客觀分析,因為,反思+實踐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正規化。

  六、反思因材施教的舉措

  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有些教師口頭上喊因材施教,而在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同樣多的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教師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適當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最終達到優等生學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跟得上的目標。教學反思可以使我們及時發現,及時調整。

  通過教師的認真反思,教學的成敗得失記錄在冊,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就可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篇三:

  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主題是實現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的培訓應聚焦有效教學的具體問題,結合相關案例,增強教師對有效教學的核心內涵和表現特徵、有效教學必須遵循的特殊教學規律和原則以及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等問題的認識,通過學習、體驗,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實施有效教學的具體行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培訓工作的基本思路: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專題講座的形式組織培訓;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不泛談理念;充分挖掘學習者資源,力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引發每位參訓者的思考,激發其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潛力,搭建其交流及後續研究的的平臺,以此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老師們的教學逐步走向高效。

  各校承擔二級培訓的主管語文教學或任教語文學科的教務主任以及各年級組教研組長。

  培訓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過余文森教授的通識專題講座,幫助培訓者提高對有效教學相關重要問題的認識,掌握相關理論及策略,提升理論水平。第二部分主要通過兩個不同主題的微型講座,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思考並實踐實施有效教學的途徑與方法。第三部分主要是組織各位參培者對該課程二級培訓工作方案進行研討與交流。

  建立和諧、平等、信任的培訓者和學習者的關係,以新課程所提倡的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展開培訓工作,將老師們的自主學習研修、微型講座以及教學實踐相結合;創造平等對話的環境,讓大家暢所欲言;提出實踐中的熱點問題,讓不同的觀點相互交鋒;通過小組活動,增強學習者的自學意識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承擔責任、分享經驗的意識。


學習法律法規心得體會老師
保護環境心得體會_保護環境個人心得與感想
相關知識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心得體會
黨的作風與黨性培養心得體會
大學生壓力與情緒管理感想_大學生壓力與情緒管理心得體會
大學生村官談反腐倡廉心得體會
踐行反腐倡廉心得體會
踐行反腐倡廉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課堂以探查促進有效交流的實踐研究
芻議中職服裝專業課程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