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講座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我們從大學講座中瞭解到了許多當今化學研究進展,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學習實踐,為未來打好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20xx年x月x日上午9:00,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忠教授和化學與化工學院彭峰教授在禮堂舉行了一場以學術規範為主題的精彩講座。講座主要針對剛入學的研究生及低年級本科生,對於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具有重要意義。

  李忠老師是華南理工大學現任化學工程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化學部第八屆、第九屆專家組成員,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主要從事化學工程和環境材料領域的研究,迄今發表過很多高質量的論文。

  彭峰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奈米材料與催化研究中心負責人,在奈米碳材料製備與能源、環境催化研究領域形成特色,發表SCI論文100多篇,SCI他引1000餘次。作為在科研領域成績斐然學者,兩位老師對於學術規範都有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李忠老師講述了什麼叫剽竊。英文中的剽竊一詞為

  plagiarism,源自拉丁文,意思是kidnapper。把kidnapper分解,前面kid是小孩子,而napper最開始是小偷的意思,而不是現在大家所理解的睡覺。Plagiarism的意思是,不但用了別人家的語言和主意,而且把它當成是自己的。接著,李老師便指出了剽竊的後果。他援引了20xx年《北京大學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範條例》對學術剽竊有詳細的規定和處分措施的幾項條款:

  “已提交的論文、實驗報告、本科生科研論文中存在抄襲事實,且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者,為嚴重作弊或嚴重違反學術規範行為,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李老師認為,這項條例與國外的相關規定基本一致,這樣的條文說明是必要的。

  接下來他又提到了“Stearns教授的一封信”。20xx年x月,當時耶魯大學的Stearns給在北大的耶魯的交換生開設了一堂生物類課程,同時北大的本科生也可以選修該門課程。授課過程中他發現同學提交的作業有剽竊的現象,於是給了一次機會讓同學們修改後重新提交。然而重新提交的作業中剽竊現象依然存在。Stearns教授對此非常憤怒,在北大的BBS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說最後看大作業的時候又看到兩例剽竊。而且其中一個是“抄得如此明目張膽,令人難以置信”。Stearns老師所指的剽竊不完全是單純的逐字抄襲,而是“抄觀點”。他在第一次看到有抄襲的情況下又給了部分同學一次機會,但第二次抄襲者還是在犯同樣的錯誤,這讓他很傷心,他在信中這樣寫到,“I want all of you to be able to create value in your lives, whatever you end up doing, and you cannot do that if you deceive”。講到此處,李老師表示他覺得平時跟學生在一起討論交流的時候特別開心,真心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期間自己能夠開始思考一些東西,瞭解一些東西,有新的看法,並能夠“從階段到階段”,最終創造價值。他強調所謂的“創造價值”,是在前人工作的

  基礎上,經過自己的過濾和思考,最終有新的想法產生。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存在欺騙行為的話,創造是無從談起的。

  李老師指出,現在的科研大多是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如果造假、剽竊氾濫,連基礎都不能採信的話,工作也將變得沒有意義。

  對於人們為何要剽竊的問題,陶老師提出,抄襲者總是對自己的行為給出各種各樣的藉口。譬如說“我不清楚論文寫作的學術規範”,“我不知道我引用材料的原出處”,“我受到來自同行的壓力,迫切需要出成果”,甚至還有“我想獲得更高的分數”,“截稿日期太緊迫,我沒有時間認真誠實地完成工作”,“我的寫作水平不高”,如此等等。其實,這全是藉口。

  隨後,李老師向在座的各位同學詳細分析了剽竊的型別。他總結了5種類型,分別是“word for word”一字不漏地抄”;“paraphrase” 改字不改意的抄;“plagiarizing ideas”偷別人的觀點;“plagiarizing from secondary sources” 剽竊二手檔案,即當看的文獻是綜述性文章,在引用時只引原文而不引綜述;以及“self plagiarism”,即一稿多投的自我剽竊現象。對於如何避免剽竊,寫好一篇真實、精準、切題的論文,陶老師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花足夠的時間閱讀相關文獻和做相關研究;二、做詳細的筆記,以區分你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避免混淆;三、論文寫作重在表意清晰和有邏輯性;四、註明引文的出處,使用他人的成果和想法時要做必要的引用和標記。陶樂天老師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並就如何規範引用短、長引文以及參考文獻,資料來源等向在座同學一一作了詳細介紹。

  之後,彭峰老師補充到,以後一旦發生剽竊問題將會嚴肅處理,決不會手軟。他說,在國外的時候聽說過很多剽竊的情況,國內許多高校的學生甚至是教授都有剽竊的行為,但其中很少是北大的,這還是讓人比較欣慰的。他告誡在座的同學,“everyone is smart enough”,所以千萬不要報著僥倖心理去做不正確的事情,這樣對誰都沒好處。老師對作業的評判都是非常認真的,所以也希望同學們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作業,不要有不誠實的行為。

  兩位老師的演講讓在座的同學們充分認識到了養成良好學術習慣的重要性,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講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圓滿成功。

  篇2

  來到大學時,每一位學生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將來會怎樣?我將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同時會睜大自己的眼睛審視現實的大學和專業,當代大學生人生規劃講座心得體會。幾多歡喜幾多夢,幾多失落幾多愁。這就要對大學生活進行很好的規劃,但新生們是否就大學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規劃呢?

  校園記者帶著這個問題,本校做採訪和調查時發現,有20%的學生有比較具體可行的大學規劃,並都以書面的形式確定下來且已付諸實踐;另外有38%的學生有一定的規劃,但不具體完整,有的也只是在頭腦裡想了想而已;此外,還有42%的人根本沒有對大學生活進行規劃。當問及他們為什麼沒有進行大學生活規劃時,有人對記者說:"不知道怎麼規劃,也不知道規劃些什麼,反正想的就是該學習時學習,該玩時玩就行了,沒有打算太多,跟著學校的安排走就是了。"針對這種新生的心態,有人說:"這種思想是很危險的,大學生活必須要有一定的規劃,才有方向和動力。要把學習始終放在第一的位置,學習是取得其他一切成就的基礎,大學生活規劃要以學習為基礎,再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關於大學生活規劃,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側重點。有人說:我認為在大學中,把學習搞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學好專業知識;其次,還要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積累社會經驗,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而也有人則說:"在大學裡,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搞好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多看一些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書籍,充實自己的大腦知識儲備庫。在大學期間,爭取多考些證書,為以後找工作多一塊敲門磚。再就是利用業餘時間多打打工找份兼職,為以後找工作積累經驗。"從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大學規劃的側重點是什麼,但多圍繞著學習專業知識、搞好人際關係、為工作積累經驗等大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進行的。

  究竟如何作好大學生活規劃,08級輔導員給大家提出了一點建議:"大學生活規劃要有短期的和長期的目標。短期目標可以是一學期的或是一學年的,長期目標可以是整個大學期間的。制訂了目標後,要有擬定計劃配合實現目標,還有就是要腳踏實地的去做,大學生最忌浮躁,而這似乎也是當代大學生的通病。所以要有一定的生活和學習方向,不要盲目,要有能力去做各項工作。對大學裡的各種活動要多去嘗試參與,不斷接受新的挑戰。

  為了在大學期間能夠更好的完成學業,使我們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讓我們現在就為以後的大學生活作好一個完整的規劃,並去實現這規劃中的每項內容。

  大學生活規劃的必要性

  所謂"大學生活規劃",是指學生個人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大學環境等因素,為自己確立大學在校四年的學習、生活以及擇業、就業的計劃和打算。它是人生規劃的一部分。

  大學四年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是大學生精神成人的時期,儘早做好規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作為大學生活規劃重要組成部分的職業生涯規劃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據有關調查,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並不明確,不能運用有關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將來的生活和對社會的適應性。而且,不少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弱,只學到書本知識而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缺乏團隊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和自我認識。而且相當多的大學生沒有注重有計劃地在大學生活中培養自己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素質。

  所以,大學生活規劃是必要的,而且要從大一開始做。

  大學生活規劃的內容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大學生活都會不盡相同,這裡提到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內容:

  1、政治上的追求。關注政治,關注社會,有興趣的可以參加有關理論研究會。2、學習上的合理安排。不要侷限於課堂,加深對愛好學科的學習,參加與之相關的學科競賽。有能力的還可以多拿證書。家境不太好的同學更要爭取拿獎學金,學有餘力的可以輔修第二學位。3、人際交往方面。要多與同學交流,提高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4、身體素質的提高。身體素質是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大學期間尤其要注意身體的鍛鍊。5、心理素質的訓練。6、社會活動。包括社會實踐活動、演講比賽、徵文活動、辯論賽、知識競賽、各類球賽、文藝晚會,以及加入學生社團、競選學生幹部等。7、職業生涯設計創業設計。它是大學生活設計的重要內容。

  大學生活規劃的步驟

  1、熟悉環境,適應大學生活。應特別注意的是大一新生的心理除錯問題。心理素質是走向成功的關鍵。不少新同學由於心理準備不足,或高中時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調整,而導致不能適應新環境、人際交往能力差、過分自卑和不夠自信。怎樣才能讓大家儘快適應新環境,走出迷惘和困惑呢?我們認為,除了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以外,還要擺正心態,進行自我評估、正確定位,努力培養自立、自理能力,學會把握自己。

  2、按照大學生活的規律確定長短期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和內容。大一應注重對大學的認識以及未來職業的設想,大二著重基本能力的培養,大三著重職業定向考慮,大四著重擇業或考研等。當然學習一直應該為最主要的。

  3、根據行動計劃選擇方式和途徑。根據自己的長期目標因人而異,但一般要經歷四個時期:適應期、確定期、衝刺期、畢業期。一年級要儘快瞭解本專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所想從事的或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二年級為確定期,應考慮清楚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踴躍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可以開始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並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三年級為衝刺期,臨近畢業,目標應鎖定在擇業或考研上。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瞭解蒐集工作資訊的渠道,並積極嘗試。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可注意留學考試資訊等。四年級為畢業期,大部分學生的目標應該鎖定在擇業上。這時,可先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儘可能地在準備比較充分的情況下施展演練。

  大學生活規劃的注意事項

  為了不影響規劃的效果,大學生在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將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於大學生活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活規劃的重要部分,但它不能代替大學生活的規劃。

  2、切忌急功近利。目標要出於自己的意願,不可急於準備考研或找工作,而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

  3、做好充分準備。大學生往往在時間、實力和經驗方面準備不足。所以要注意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加強對社會的認識、資料的收集、能力的提高、經驗的積累以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人際溝通能力等的訓練。

  "從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你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你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讓大學生活對自己有價值"是你的責任。許多同學到了大四才開始做人生和職業規劃,而一個主動的學生應該從進入大學時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

  ---李開復

  目標進大學後,明顯會有點失落感,哪怕是再好的學校,身在其中也感覺不出它的好來…這個很正常的,大學說白了就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校哪怕再不堪,其實也不會影響真正熱愛學習的人。

  空虛,也是進大學後很常見的症狀,日子一下從中學時代如上弦箭般的緊張淪落到無拘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變得慵懶,所以對於剛進大學的同學,你的目標就要先定下來,沒有目標的日子是盲目的。四年後的路你決定怎樣走?其實無外乎兩條:就業和升學。而無論選擇工作還是考研,你都得逐步地積攢自己的資本,以便在將來的就職競爭或是研究生考試中擊敗對手。

  英語和計算機能學多好就學多好,盡力而為。最好的步驟是大二就將四級過掉,因為四級這東西,好像有詛咒的,越考越難過,所以,一次過了也就算了,畢竟這玩意與畢業拿學位是掛鉤的一般高校。六級是四級

  的升級版,有能力的也是要過就早過掉,反正遲早都要過一般高校研究生的學位是跟六級掛鉤的。

  有意願,有時間的其實主要是意願,時間多的是,可以學個二專,也就是第二專業,或者輔修一些其它專業的課程,賺點學分。二外,也可以嘗試一下,成天學英語也夠麻煩乏味的,學點其它的可以調劑一下生活。比如日語、法語…當興趣娛樂一下,學得好點的,不妨大膽地參加一下它們的等級考試,哪怕拿個最低等的證書也是不錯的。

  別懶應該堅持一日三餐按時食用,不要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會得膽結石,而且對胃也不好。而導致不吃早餐的直接原因,就是睡懶覺…這個也挺難辦的,人都有惰性的,但為了我們的胃,就還是少在床上賴5分鐘吧。

  大學裡很容易染上網路綜合症,女生容易迷上聊天,男生容易迷上游戲。大學的時間我們不可能全部用來學習,是應該適度的安排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老同學聚會,朋友逛街,上網衝浪…但這些都是用來消遣的,大學還是應該學習的,不能過多的沉溺於這些。況且,電腦上多了,輻射對身體也不好,眼睛更是吃不消,一次上網絕對不可以超過4個小時的。

  圖書館是應該常去的,大學時間充裕,所以,應該把大學作為擴充知識面的一個最佳良機。何況有些書籍還是很值得一看,對我們知識結構的儲備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你認為自己學校的圖書館不行,你也可以去其它高校找同學朋友藉藉,或者資金允許的話還應該去書店買一些。

  運動,大學裡也是鍛鍊身體和改良體型的最佳時機,學校裡有豐富的體育場所和設施,不用實在是浪費。

  篇3

  時光在我們不經意之間飛逝而去,我們已經從青澀的一年級新生成長為成熟的大四畢業生。在這短暫忙碌而美好充實的四年中,我們自覺地汲取更多的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是從課堂上,圖書館裡,還是在受益匪淺的講座中;同時,在實踐中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些無疑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從講座中瞭解到了許多當今化學研究進展,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學習實踐,為未來打好基礎。

  在聽講座上我們要深化專業知識,使自己理論水平得到提升。聽學術講座時,要有一定的基礎,不然我們就不能夠及時地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在老師的《什麼是分析化學》這一講座中,我們能夠先了解這一專業名稱的真正含義,隨著老師的一步一步的講解,我們慢慢地對分析化學的瞭解加深。在聽這一講座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析化學的課程,但我們只是學習了很基礎的東西,需要加深瞭解的只是還很多。我們在課堂上缺少的就是對未來化學的發展方向,而學術講座距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鐳射技術及其應用》、《長鏈脂肪酸甲酯催化製備長鏈 脂肪酸醇的研究》、《ABO2型氧化物導電性研究》、《現代測試技術在珠寶玉石鑑定中的作用》、《有機光電子研究的新進展》等講座不僅給我們介紹了化學的廣泛應用,還讓我們看到了化學無限前景。

  當前由於許多廢水、廢氣與廢渣仍未經嚴格處理就外排,導致我國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汙染仍十分嚴重。一方面舊帳未清,許多老廠的治汙措施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許多汙染較難治理的小廠,使環境對汙染的負擔呈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為未來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運用化學手段對環境進行監測,《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水體富營養化現狀及動向》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環境監測的現狀與方法,同時我們從課堂和試驗中對環境保護加深了了解。

  近年來國際上較普遍提倡和開展的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研究,目的是發展環境友好技術、環境無害技術或清潔生產技術,同時強調化學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反

  應的高選擇性,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產品或廢物,實現或接近零排放過程。工藝過程中強調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溶劑及催化劑,同時生產環境友好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末端治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汙染問題 。我們在《Regeneration Medicine》、《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概況》、《無機化學發展現狀與趨勢》、《Br?nsted酸性功能化離子液體在綠色有機合成中的研究進展》等講座中從不同方向上看到了綠色化學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實現綠色化學的全面發展。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 ,這是關係到我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就像剛出現的蒙牛純牛奶致癌物事件,弄得人心慌慌的。聽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簡介》、《食品分析中的樣品與樣品前處理》的講座,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各種含量,還有對食品的處理方法。讓我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了更健康的調整。現在很多人提倡綠色食品,相對於一般食品生產的綠色食品更安全,同時綠色食品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汙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聽講座是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是老師們傳授經驗的時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福建省化工類行業的現狀、發展與學生就業前景》、《 就業工作報告》 講座中,我瞭解到自己就業的前景,讓我更有目標的進行學習,從老師自身經歷中,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精彩的,是有前途與希望的。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化學專業及其他相關方面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裡,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峰,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關於兩學一做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學術報告心得體會範文_學術報告怎麼寫
相關知識
大學講座心得體會
大學心理教學講座心得體會
大學生就業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小學法制講座心得體會
讀書講座心得體會_讀書講座學習心得體會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學習前沿講座心得體會範文3篇
學前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參考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