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歌唱藝術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歌唱藝術的魅力就在於用音樂化的語言為載體,把人們生活中的各種思想感情直接抒發出來,達到聽者與歌者心靈的共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歌唱藝術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

  歌唱藝術研究論文範文一:淺談吳雁澤歌唱藝術

  論文關鍵詞:吳雁澤 歌唱藝術 歌唱情感

  論文摘要:本文對吳雁澤先生歌唱藝術中所突出表現出來的歌唱技巧、歌唱情感、潤腔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分析,對我國老一輩歌唱家創造的藝術成就、凝結的藝術經驗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一、吳雁澤簡介

  吳雁澤,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四十多年來從事中國聲樂演唱和研究工作,並身體力行地走出了一條科學的具有中國民族氣質、特點的歌唱道路,被譽為“歌唱詩人”、“歌壇上的長青樹”。1984年被文化部授予“民族音樂藝術家”稱號。

  1992年他被文化部調回北京擔任中國歌劇院院長。他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吳雁澤曾在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1991年出版了《我的歌唱技術、技藝的形成》聲樂專著;他有著潤柔的音質、寬廣的音域,氣息飽滿而深長,善於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他的演唱韻味濃厚、技巧精湛、咬字準確。1995年11月榮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頌發的第三屆“金唱片”獎。

  吳雁澤先生的歌聲所表達的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時代性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氣質,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我們當今有責任繼承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精華,弘揚民族文化,振興發展我們中華民族的聲樂藝術。

  二、吳雁澤精湛的歌唱技藝

  一真假聲的自然融合與假聲的自如運用

  1.真假聲的自然融合

  吳雁澤在做客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時唱完幾句《上去高山望平川》後說:“你聽出我在哪兒換的嗎?我現在都找不著我在哪兒換的了”。這足以顯示在吳雁澤的歌唱中真假聲的使用確實已經達到了自然融合、爐火純青的地步。

  吳雁澤假聲的學習、獲得是受到我國民間歌唱藝術的啟發並通過努力學習而獲得的。吳雁澤當時在同學當中屬於弱者,但他覺得越弱就越要多學。當時他學習河北梆子,演《遊龜山》。河北梆子的高腔很厲害,它是真假聲結合的,這對於他後來的真假聲結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假聲的自如運用

  假聲的生理特徵如下:1.具有深呼吸的氣息支援;2.具有開、鬆的發聲腔體;3.聲帶邊緣振動,不完全關閉;4.聲音位置高,有較多的頭腔共鳴泛音;5.音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穿透力。主要是在表現某些特定地域歌曲風格時使用假聲較多,並且此時假聲的使用能較好的體現作品風格,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歌壇上的常青樹”

  1.氣息的從容保持與高度掌控——歌壇常青的法寶

  歌唱的壽命長短,取決於良好的歌唱方法。早在一千年前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即記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氣息的調整、控制在歌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演唱較長的樂句時,氣息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吳雁澤在演唱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他將“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響四方”兩個樂句開創性的連在了一起,這種獨特的、高難度的處理方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長句的運用使作品顯得更加連貫、自然,更多時候給人以震撼,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2.堅持訓練——歌壇常青的關鍵

  俗話說:“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歌唱的練習在歌唱中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歌唱技巧通過科學的練習是可以獲得的,獲得的過程也是非常艱辛、不易的,但是在功成名就之後仍能夠數十年如一日的天天堅持練聲,卻更為不易和難得。

  吳雁澤在做客《藝術人生》欄目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自始至終堅持訓練;沒有因為我成名了、當官了就開始坐辦公室抽菸、喝茶……我一直堅持,到現在仍在堅持;每天下班後,晚飯以後半小時,八點到十點就是我練聲的時候”。

  三清晰準確的歌唱語言

  歌唱的技能技巧是要圍繞語言這個中心來訓練和發揮的,語言是形成歌曲民族風格的主要特徵。吳雁澤歌唱中清晰準確的咬字吐字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歌唱者去揣摩和學習的,然而他最初在咬字吐字這方面卻下了極大的功夫。

  吳雁澤老家在山東淄博,初學歌唱時可謂是一口的膠東半島話,為了克服咬字吐字方面的困難,除了聽夏青、葛蘭同志主持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還努力學習京韻大鼓和單絃。吳雁澤在自己文章中曾這樣寫到:“努力學習京韻大鼓和單絃唱段,對於校正我的普通話和歌唱語言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三、真切動人的歌唱情感與潤腔

  1.聲為情發、以情動人

  在我國古代唱論中就將歌唱藝術的情感表現效果放在重要位置。《樂記》中曾有“凡音之起由心生也,情動於中,故形與聲”。這就給我們指明瞭“聲為情發”的歌唱方向。

  歌唱是將情感通過聲音載體呈現給觀眾的藝術;情感本身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內部感覺和心情的反映。演唱者通過對作品細緻的理解、感受,應用歌唱技巧,按照自己獨到的藝術見解,進行演唱。

  2.運用潤腔,昇華情感

  歌唱潤腔是對作品旋律做進一步處理時表達歌唱情感的重要手段;歌唱中細膩流暢的潤腔猶如歌曲的肌膚,通過潤腔的運用可以更為清晰、準確的表現作品獨特的情感。歌唱時潤腔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裝飾音潤腔、頓音潤腔、跳音潤腔是表達歌唱情感的主要方法,吳雁澤在唱每一首歌時,除了在咬字吐字方面下功夫外,還在潤腔的抑揚頓挫作上下功夫,使演唱有起有伏,層次鮮明。

  吳雁澤先生現年已經69歲,他的歌聲之所以至今能夠如此輝煌,所演唱作品的藝術生命力依舊如此持久,這除了他科學的發聲技巧、豐富的生活閱歷之外,還與他對事業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歌唱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自始至終的堅持練聲密不可分。最後我想以吳雁澤先生的一句話結束文字,以求與大家共勉:“做為一個舞臺演員,我有個想法,能唱多久就唱多久,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參考文獻:

  [1]潘乃先《聲樂實用指導》,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3.第1版.

  [2]薛良《歌唱的藝術》,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10.第1版.

  [3]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8.第1版.

  [4]趙梅伯《唱歌的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11.第1版.

  歌唱藝術研究論文範文二:淺論歌唱的藝術表現

  【關鍵詞】歌唱藝術情感整體美審美心理

  【摘要】從音樂起源至今,音樂可謂經歷了漫長而又複雜的過程。作為一名聲樂學員,學習的目的就是把歌唱好,得到聽眾的認可。簡單的歌唱時不能滿足聽眾的要求,歌唱藝術即人們所說的聲樂,它是人體科學領域裡的一門音響學科,以身體為樂器,建立一種良好的歌唱生理狀態,從而發出優美的聲音,用來演唱歌曲,為表達情感服務。

  從音樂起源至今,音樂可謂經歷了漫長又複雜的發展過程。事實證明,那些盪滌歷史塵埃、歷久彌芳的音樂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而存在的。歌唱藝術的真正魅力在於表現真實的人性、抒發真實的人情。歌唱的過程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它要求歌唱者把自己化為曲中之人、在情的貫穿下,把歌唱的外部技巧與心理因素統一起來,把心中所想藝術的轉化為眼中所見、口中所唱。用歌聲塑造藝術形象,它的藝術魅力與美感效果取決與歌聲的內涵,取決於深刻表現情感的成功於否。那麼,要怎樣才能成功的表現這種情感呢?

  首先,應以理解作品的“一度創作”為基礎。從現實意義講,音樂是通過創作者主觀的感受寫出來的,多為靜態的譜面創作。要理解這個過程,重點就要從譜面上下功夫。這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歌詞的理解一=是對曲譜的分析。例如,歌曲《黃水謠》從譜面上就可以分為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前黃河兩岸人民幸福生活、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姦淫燒殺以及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後,黃河兩岸悽慘悲涼的三部分情景。又如,在演唱歌曲《烏蘇裡船歌》時,就要嚴格按照譜面所標記出的力度記號來演唱,如果該用輕聲演唱的地方不輕聲演唱,那就必將破壞意境。

  理解作品的原意後,就要進行一個最重要的過程——“二度創作”。何謂“二度創作”呢?它是指在理解、尊重原作品風格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通過演唱者自身的詮釋,用其特有的藝術手法賦予音樂作品以生命的創造行為。嚴格意義上講,理解作品“一度創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必須投入全部的熱情、豐富的感情、智慧和才能去窺探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和創作思想,理解作曲家所特有的音樂語言,從而對音樂作品進行應有的準確的解釋。這種解釋既要符合原作的風格與思想感情,又要能體現演唱者的創作個性與感情色彩:在追求音樂美的間時又能很好地展示自身的音色美,從而賦予音樂以有機的生命力。

  一、情感體驗與表現

  情感體驗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它能積極地影響和推動人的認知,激發想象與聯想,提高思維的能動性與創造性。演唱者在再創造中的情感體驗主要是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直接或問接的途徑,具體、細緻地體會情感形態的程度、層次、個性特徵以及變化、發展的邏輯,並在演唱中予以充分的體現,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情感的表達應建立存良好的歌唱技術的基礎上,精神的體現離不開演唱的技巧,而對聲音的控制與調整則需要足夠的演唱經驗,演唱者應該非常清楚怎樣使用聲音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在日常的練習中,演唱者要逐漸地使對作品的情感與技巧獲得穩定,併成為自己的演唱軌跡。在這裡,技巧與內容已融為密不可分的音樂整體。表面化的投入感情或者企圖以身體的動作來解釋感情都是虛假的、膚淺的:過分的嚴謹、冷漠、缺乏情感的炫技也是不可取的。這些都是造作、感情疆硬的表現。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不僅要求演唱者技巧純熟,得心應手,更重要的還是演唱者要將音樂融會於心,變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發自內心地進出自身的情感。

  二、審美心理與演唱個性

  藝術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生活的制約與影響。演唱者的生活閱歷、個性氣質、環境際道、藝術素養以及審美意識,將有形無形地支配著他的創作思路。同是抒情的美,莫扎特的抒情體現心靈的淨化與音樂自身的美,它始終保持著一種均衡理想而崇高。而普契尼的抒情則是情愛的、世俗的、悲劇性的美;同是撼人心魄,戲劇性的力量,威爾第的戲劇力量來自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的血與火,而瓦格納的戲劇力量則來自奧林比亞山上的眾神。由於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經歷,其情感必具個性。透過作品我們總能窺視到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它不僅是藝術家學識修養的具現,也是品德修養的具現;不僅是心胸、氣度或意志的具現,更是人格的具現。

  盧樂表演藝術中的創造性與真誠性是美學原理的最好體現。如能將二者恰到好得地平衡、完美的結合這將是藝術家的個性與人格的具現。音樂家劉德海曾說:“每位音樂家在奏樂前皆須從三方面進行構思——用什麼樣情感去宣揚什麼樣理念;用什麼樣音響去抒發什麼樣情感:用什麼樣技法制造什麼樣音響。”演唱者在對某一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時,要投入自己的全部熱情、智慧和才能,仔細的研究前人的成就,吸取其精華,瞭解其侷限,而不受前人之束縛,尋找自己創作的新視角,挖掘再創作的可能性,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專業特長、表達方式以及獨特的審美感受,充分地體現自己的創作個性。

  許多聲樂表演藝術家的成功經驗表明,培育、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是一條最好的道路。它不僅表明演唱者對音樂作品有著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同時還能利用自身條件及專業特長,找到最適合於自己的演唱方式,形成個人獨特的演唱風格。風格源於個性,置於知識的最深厚的根基之中,它是一個藝術家成就的主要標誌。

  三、把握激情與實現整體美

  在聲樂表演藝術中,演唱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審美感受和使之轉化為美妙歌喉的演唱技巧之外,還應具備強烈的創作意識、創作激情以及在理性的支援和引導下的支配、控制激情的能力,這種創作的意識與激情,能使演唱者獲得美的音樂表現的基礎,充分地調動起自己的情感積累,喚起真實的情感記憶,以演唱的熱情去撥動聽眾的心絃。但與此同時,演唱者又必須用理性來控制這種激情,使激情沿著理性的軌跡發展而不會溢位理智所設定的堤岸,使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能按照美學的規律進行,並逐步地達到完美的境界。聲樂表演中,過於理性會阻礙演唱者通向無意識的道路,給人以冷漠和無動於衷的感覺:過於感性又會使音樂表演中的激情氾濫,而無法控制技術。只有當兩者恰到好處地均衡,演唱才能進入最佳的境界。

  曾經看到不少人盡情地表演,但其過程不是聲嘶力竭就是扭捏作態,毫無藝術水準。因此要提高歌唱的表演能力,必須提高歌唱的聲樂技巧。任何技藝不以技術力量作保證,聲樂的美感則無從談起。對於正處於學習階段的歌唱者來說,既要注意技巧又要兼顧表演,這也許只能是理論上的願望,實踐中很難同時並進,但不失為追求的目標,為技術而技術和為表演而表演的路子都不是可取的,聲樂藝術是聲音技巧和表演相互結合的綜合藝術,作為聲樂演唱者還應花氣力掌握好發聲技巧為首位,逐漸的雕琢表現力。

  現實生活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基礎。一個演唱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演唱技巧之外,應不斷地擴人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研究文學、詩歌、觀賞書畫、戲劇等,從各個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尤其要善於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激動人心、最富於詩情畫意的場面;要熱愛生活,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多方面的薰陶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有力保證。演唱者再創造的情感體驗主要是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直接或問接的途徑,具體、細緻的體會情感形態的程度、層次、個性特徵以及變化、發展的邏輯,並在演唱中予以充分的體現,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一首歌曲完整的藝術表現過程,除了以上兩點,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還得考慮聽眾如何來欣賞和理解這個作品,此為“三度創作”。因此,一一首歌曲完整的藝術表現過程應該是三度創作的過程。聲樂作品的素材分為很多種,有政治的、愛情的、生活的、人文的……但任何型別的作品,其演繹過程都是三度一體的創作過程,做為聲樂演唱者,既要作好優秀創作的代言人,又應體會三度創作的旁觀性,這樣才能真正的為一首聲樂作品擬出一份完美與細緻的創作藍圖,以最貼近個體與群體的感染效果來完成藝術表現的全過程。演唱者的成功演唱,是心靈的再現,用聲樂教育家許講真老師的話來說:一靠修養,二靠且日識。眼光不高,不能越眾;膽子不大,不能馳騁。

淺談網路傳播標準畢業論文範文
探討平面藝術設計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歌唱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首飾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民族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體育藝術教育論文3篇
動畫藝術研究論文
幼兒園民間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平面藝術設計論文
淺談娛樂營銷研究論文
淺談合同管理研究論文範文
淺談公共藝術畢業論文